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相适应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三种社会类型中,职业教育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道德教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人类对人与自然、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关系等方面均有不同认识。说清楚20世纪道德教育的基本状态,才能思考如何更新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内容。根据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分析,提出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根据人类对不同社会群体(主要是民族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现状的了解,提出进行全球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提出主张重新理解集体主义教育;针对人类物质和精神失衡的现状,提出进行生命关怀教育。重视人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是后工业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燕 《中学理科》2007,(12):2-3
什么是学习?怎样进行学习?不同的教育观有不同的看法.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背景、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探讨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后工业社会在某些发达国家已显雏形。后工业社会的轴心原则就是理论知识的中心性。软科学和硬科学一样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的生活。后工业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工业社会将是一个经济多元化的社会,一个知识的社会、服务的社会、公众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完成对东北老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是实现东北工业振兴的大问题。在东北实现老工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是不合适的,而应该选择适用技术。所谓适用技术就是要与东北工业当前的技术水平相适应,与东北工业所面临的生产要素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工业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了根本的革命。创新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普遍行为,资本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成形式看成最后的形式,而是利用科技的进步为创造财富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中,成人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成人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存在的与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不相适宜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整体性改革策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模式;均衡发展各种教育形式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我国尚处于工业社会阶段,但是,面对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未雨绸缪,高等教育如何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应对社会变革,是值得高等教育领域工作者从早谋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ID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技术变化对工业设计模式的影响入手,分析现代工业设计模式(即基于CAID的工业设计模式)与传统工业设计模式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并提出“在工作室制支撑下的、综合多学科门类、以设计课题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教学方式与组织形式改革、教学环境建设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发展在经历了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之后,正大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知识经济的崛起,又将人类推向学习化社会的入口处。对于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学习就似生命力、创造力,不可或缺。时代的发展向社会和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终身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化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社会,语言规划、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应本着兼顾少数民族的眼前需要和长远利益的原则,既要考虑语言的工具性及其社会文化功能特点,也不能忽略语言的情感因素和认同功能,鼓励并保障母语与通用语并行使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教学模式的学校并存;协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兼顾少数民族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有效协调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Abstract: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bilingualism in ethnic regions,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for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both immediate need and long term interest of ethnic minorities.In other words,we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tool function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language on one hand;and 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not neglect emotional factor and identity function of language.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courage and guarantee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mother tongue and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support coexistence of schools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in ethnic regions,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balanc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need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effectively coordinate relations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13.
现在对西方社会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是其中不可不读的著作。在该书中马尔库塞描绘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技术成了新的控制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统治阶级的一切行为也就获得了合理性的存在。以至于社会的语言被全面控制,政治领域也只有单方面的力量存在,人们普遍获得了一种虚假的幸福意识。文章在此基础上还对该观点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论述,并且阐明了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变异对社会及社会心理的折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变异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关系密切,既为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制约,又有各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人的社会心理错综复杂,而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则有多个层面。只有联系社会及社会心理来研究语言变异,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语言变异的方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谐是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语言和谐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语言和谐是基础.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和谐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用和谐,应该是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大众化和独创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之中。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委婉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显得重要,成为创造融洽的语境,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创建,恶化了干群关系,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信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革除语言暴力,构建平和的语言环境;消除语言歧视,构建平等的语言环境;免除语言伤害,构建温馨的语言环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9.
指出、分析了社会构建论和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的主要差异,并从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构建论在现代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开放教育着重体现教育的自然化、生活化和可选择化。开放教育的价值观、教学观、创新观是开放教育的主要特色。学习化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为开放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