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可以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就业指向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并加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结合本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以特定职业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的教育,职业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化倾向使之与社会需求脱节,加之课程结构和比例不合理,学生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是系统性的改革,从改变职业教育观念入手,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完善产学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应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原则,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岗位职业关键能力、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质为核心,体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毕业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它的教学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原则,以"应用、实践"为主旨,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来开展。《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院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了满足网站设计与制作这一职业岗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核心”的教育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其本质是就业教育,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适应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张玉晶  干莉娜 《考试周刊》2013,(55):161-161
<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人人成才、一次满足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若与企业结合则必须以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立足企业的需求。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思路都需要企业参与,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设计。一、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企业的教育,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  相似文献   

8.
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实施有效教学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或职业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课程设计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必须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社会、企业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9.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需要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器械健身健美"为着眼点,根据体育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岗位中所需的职业特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能够构建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船舶建造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放样工、钢料工、装配工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以"双层底分段装配"这一学习模块为例,研究了如何系统地将课程内容与船厂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它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但目前在设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时并没有针对各个不同的专业岗位而设置,也就无法满足各个行业及不同岗位的需求。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及分析,按照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作为设置课程的核心,以满足企业各个岗位不同需求为目标,对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必须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努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高专民航商务专业学生和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调研的基础上,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打破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民航商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情景模块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同时发展英语语言能力;旨在促进高职民航商务英语教学,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已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宗旨.运用需求链的理论,对物流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能够明确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导向,确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善课程评价方式,以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高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完全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修订,非常注重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强调将相应的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执行与高职课程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衔接,也正是这种衔接,积极促进了澳大利亚高职课程教育的规范化以及实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职业能力的核心是就业者的岗位工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高职教育首先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重新调整,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教岗位之所需,学岗位之所用,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专业特点,对原来的“学科型”课程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造,以减少课程门数、精简教学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培养的目的。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则应加强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实践和训练,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不管每位学员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能力本位教育核心的实际能力。由此,英语作为高职教学的专业课程,必须依据自身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做好服务的基本课程,量力而行。按照高职学院的教学要求,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建立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策略,就地取材,合理教学,创新教材、教法的各个方面,适应能力为本位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推动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养成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课程体系由岗位知识储备、岗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三类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的改革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此外还需要以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谢高贤  刘玉凤 《考试周刊》2013,(52):160-161
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是在营销岗位上的人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营销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因此,必须从明确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促进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