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2008,(7)
一、感知形象魅力美术形象是表达美术内容的外在形式,是美术欣赏的直接交流对象,美术形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思想的传达,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拥有独特的、深入人心、历久不忘的美术形象。美术形象是艺术家将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意象用色彩、线条、形体和构图等形式展现出来的可视化形象,其中融入了艺术家的艺术思想、艺术感情和审美特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概括、提  相似文献   

2.
说梧桐     
文丽群 《教师》2008,(4):97-97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隋感。这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意象体现着诗歌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艺术典型、创造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在绘画作品中,虽然作为材质的画面只有长宽两个维度,但艺术家在长宽维度上幻化出空间意象,创作出艺术家的空间维度,把形象合理、妥贴安排在画面之中,赋予作品内容以活力,给予作品形象以生命。艺术家观看物理空间,借鉴古人的空间运用,赋予自我的艺术家想象的空间,赐予观者参与的空间。艺术家空间想象的运用有如空间想象本身的变化一样既无穷而又摇曳多姿。好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必定伴随绝妙的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5.
艺术勇气来自某种强烈的艺术地把握世界的热情和激情,来自某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自艺术家的自由意志、真诚品质、正义情怀、爱的能量和艺术气魄等天性或原动,其自主性和批判性是艺术家发现现实世界和创建精神世界的心理平衡过程,其正义性和人民性是艺术家发现良知和完成艺术使命的思想方法和基础,其超越性是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泉源。  相似文献   

6.
绘画作品,是绘画语言众多因素的总和,而绘画语言应包含画面艺术效果和画中意蕴、意象这两个方面的含意,当然,效果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而意蕴和意象由于有着艺术家主观感情与客观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有自己的艺术意象理论,它是在汉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充分体现了《易》所代表的“一气运化”的生生大意。并且,由于历代理论家、艺术家的深切感悟,充实了艺术意象这一范畴的内涵,既有哲学的深遽,又有艺术的诗性,表现了哲学与诗学的综合,体现了华夏美学鲜明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8.
本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探索了西方哲学的本质含义,对西方现代艺术广泛存在的审丑意象进行了梳理,得出了现代派艺术是过渡形态艺术的结论,号召中国的艺术家以本民族化为基点融会贯通,提升艺术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9.
三、意象组合的审美心胸 艺术家总是“丘壑成于胸中,既寤发之于笔墨”(22)的,也就是郑板桥所说的“意在笔先者,定则也。”(23)这里的“意”,是指经由作家内心营构、组合而成的审美意象。有了意象,艺术家方能濡墨运笔,进行艺术传达操作。这就是刘勰所谓“窥意象而运斤。”(24) 然而,意象的构成除了前述心理动因之外,在整体上,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环境,以便给审美意象的生成、嬗变提供一个适宜的心理空间。为此,中国古典美学中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绘画上的意象表现物象的真实性,体现出一种相对静止性的特点.以睡莲、日本桥、人物画为例,对莫奈的艺术进行东方图式的审美意象研究,可以看出,莫奈的艺术形象不是印象的复制,而是诉诸直觉感受的意象,它是一种充满了感情、旺盛的生命和艺术家生命的意象.通过种种形象的信息运动能使人深刻地认识到美的意象,这种美就在于图可尽意或者图意同在,用这种叠加的形式将其意象叠在另一个概念上,这也是莫奈绘画最强审美艺术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物象,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体,是艺术家用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篇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和散文,无一不是一组组的审美意象,按照审美规律组构成的艺术整体。这些意想可能很多,初读甚至可能给人零乱、不知所云的朦胧,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仔细品读,用一种整体的观照形式去解读、复合这些纷乱的意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意象各自的文化内蕴,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有层次、有规律的艺术营构,从而体会到艺术家深…  相似文献   

12.
西方艺术中"蛇意象"大都受<圣经>影响.但文学艺术家所创造的这符号背后是人类远古记忆和族类体验,是飘忽不定的梦和沉郁深邃的童年无意识灵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蛇意象的流变其实反映了人类原欲文明与禁欲文明冲突融合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金克木是走在新诗现代性艺术探险路上的先行者之一,具有自觉的诗性追求意识.金克木诗歌中营造的意象群有自然意象群和人物意象群,营造出独特的诗意世界:科学精神熔铸于意象拓展了诗歌艺术的表现维度;意象原型的选用传达出独特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14.
《家教指南》2011,(5):60
2011年9月10日,由敦煌研究院举办的"敦煌意象——中日岩彩画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本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和日本京都艺术大学联合主办,共展出中日艺术家作品69幅,其中既有两国艺术家精心摹绘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视域中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世界中强调作为人的教师,是其专业身份认同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与艺术家之间动态维持的张力关系构成了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可能空间,它既关注以艺术为中介的生命反思,又重视以研究为动力的自我生成。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少为多的变革思路、形成陌生人的教师自我意象、发展教师自我的实践智慧等,则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感意象由于其具有的流通性、创造性、超越性特质而成为了艺术通感的灵魂。它具有创造功能,可以根据接近性、特征性原则创造新的意象,它所创造的超现实性变形意象开拓了人的心灵世界。在艺术活动中,通感意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艺术作品的现实规定,为人们提供了超越现实的可能,这种超越性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人对生存世界的审美感受。对通感意象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明晰艺术通感的本质,也使艺术通感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凸显出来。充分地认识并且重视这些价值有利于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何艺术都不是也不可能复制世界,任何艺术的表现不管是叙述还是描写,都不可能是纯粹写实的。因此说,艺术表现的本质是强化艺术家的主体创作精神,使艺术超越现实实在而实现更高的审美目标。高踞于人类艺术塔顶的诗歌,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内容的“提取”是更为严酷的,这就是写意。诗歌的写意空间以其艺术表现上的个性特征反映了诗歌文体的规律性,与意象、意境的提法相比,写意空间具有更强的整体性,是从哲学意义的维度对诗歌表现基本特征的概括.一、写意与“写实”的诗歌空间层面如果从绘画的角度着眼,究竟什么是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呢…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在《诗论》中提出的艺术活动公式,只注重于语言的传达媒介作用,而对于情感意象是否伴有语言问题,采取一种矛盾的态度。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把直觉意象与想象思维加以区别,前者是内隐的,模糊的,不能用清晰语言表达的;后者是外显的,分解的,是语言思维的结果。艺术创造与艺术创作是有差异的。常人直觉到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艺术家的艺术活动是一个包括审美事实(情感意象)、艺术创造(内显语义式思维和外显语言规范思维)和概念思维(主要是对传达媒介的思考)的全过程。艺术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认识自我的一种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9.
剪纸艺术是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和民俗文化内涵,是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剪纸艺术中构造的剪纸意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感知和认识世界和自然的过程中的知觉经验的凝固,剪纸艺术中剪纸意象的基本结构生成,是顺应文化生命的自然法则水到渠成,剪纸艺术所使用的剪纸意象和剪纸符号,会因为群体不同而产生多面的理解含义,剪纸艺术形象生动,符号化和意象化的造型,简洁而又生动,沁入了经典文化中不同阶段的审美情趣和对于自身及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根本特点在于独创,艺术美是经过艺术家头脑的意象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形式美,它不是生活的原型。在构图、设色、造型等各方面都是经过人们头脑重新加工而组合产生的新的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独创就没有艺术。在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