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经济新闻也逐渐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各媒体纷纷开辟经济新闻专版,为做好经济宣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新闻报道影响力依然不大。传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闻是媒体的主打产品,对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提升,是把经济和新闻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记者素质的考验。艾青在谈到对经济报道的体会时认为,记者素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善于把经济和新闻结合。”所谓经济与新闻的结合,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经济报道的主题的提炼,即经济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从而成为新闻价值。我们在经济报道的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3.
李楠 《新闻爱好者》2010,(11):46-4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新闻要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服务、推进、促进的作用。而黑龙江省地方媒体如何更好地通过经济新闻报道服务于龙江经济建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跳出经济新闻报道写作方式研究的单一思路,将研究视点落在对外宣传、舆论引导、解析政策、双向互动及媒体自身产业发展几个方面,从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两方面探求黑龙江省经济新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龙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如何吸引受众的兴趣,是各家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现场感、视觉化一度被受众视为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的载体不断细化,故事化新闻应运而生。从最早的特写、长篇通讯,到现在的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故事化写法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5.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连俊 《新闻与写作》2001,(12):18-19
述评,是以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方式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从而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既是带有评论色彩的新闻报道,又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分析。由于述评具有观点鲜明、论说深刻、信息量大等特点,正成为继消息、通讯之后,媒体进行新闻报道使用的又一重要新闻体裁。 经济述评作为述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各类述评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大到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价格的涨跌,都可以采取这种体裁进行报道,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长期新闻写作实践中,经济述评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侧重面:一种是…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报道在整个新闻传播中居于主流和中心的地位。改进经济新闻报道的思维模式,是新闻工作者亟待注意的问题。理性思维能对经济新闻事件进行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分析,正确把握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为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提供有效的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8.
汪洋 《记者摇篮》2004,(5):14-14,18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理性而鲜活起来,从而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经济领域的事实的反映。要搞好经济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唯其如此,才能打破目前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经济新闻盘活、写好。冈此,我们要求的经济新闻,在对经济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规律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好的经济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经济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领域空前活跃。从中央到地方,经济工作都被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经济新闻报道不仅在国家级党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地方党报也对经济新闻报道十分重视。然而,国家级新闻媒体可利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全面客观分析经济形势,深入准确解读重大政策措施。相比之下,地方党报的经济新闻则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因经济欠发达,不少地方党报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新闻,很少能涉及重大经济事件,相比国家级媒体而言,报道素材较少较小。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的多样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砾 《新闻界》2006,(5):61-62
一、经济新闻之难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程,经济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经济中的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经济新闻已成为各媒体的重要板块。但是,经济新闻普遍不好读、读不懂的现象很常见,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然而,在经济新闻繁荣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动态性、工作性、一事一报的报道比较多,分析洼、解释性、关联性、建设性的报道少,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前瞻陛研究,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使得地方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日益加强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迎来了经济新闻的繁荣发展期,出现了新一轮的“经济新闻热”。但是,人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结构重复、良莠不齐、质量不一等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经济新闻的流量调控,切实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总体质量,应引起新闻从业和新闻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报道是各媒体宣传的主体,而经济新闻报道搞得好不好,则又是各媒体能否抢占更多的受众份额,能否竞争取胜的焦点。广播要在竞争的风口浪尖上站稳脚,广播经济新闻就必须按照受众的意愿,以百倍的努力迎风而上,因“媒”制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广播优势与特点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马云飞 《今传媒》2016,(4):69-71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传媒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也举足轻重.就经济新闻报道而言,普利策经济新闻获奖作品对某些经济现象报道的频率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反应值得研究.同时,该获奖作品对经济新闻报料的选择往往多有取舍,这与传播者对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密切相关.该文选取2005~2015年普利策经济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报道倾向性等方面,据以研究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以及对我国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济新闻日益增多,受众口味不断变化,品位不断提高,促使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日益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更新经济报道的理念和方法。以受众为本位的经济报道理念新闻传播中涉及到的人可以概括地分为传播者、受众、被传播者和其他人,经济新闻传播亦如此。在经济报道中,传播者提供经济新闻,受众接受经济新  相似文献   

17.
李文 《视听纵横》2005,(3):24-26
目前,电视经济新闻是各家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如何在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做出言之有物,又通俗易懂的解释,以确保媒体宣传效果的有效性,是电视经济新闻记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内容逐渐增多。但是,许多媒体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弊病:即把经济新闻时政化,媒体成了企业或部门的“发言人”,缺少贴近普通百姓的通俗化阐释。近年,不少媒体在选题角度和作品风格上另辟蹊径,即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经济报道民生化是大势所趋,做好“民生化”经济报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新闻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涉足面越来越广,其对经济行为的舆论监督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新闻报道中,一方面,经济新闻就最新的经济动向,向广大受众做出信息传达、消费指导等;另一方面,经济新闻尤其是批评性报道,由于未把握好正确的经济舆论导向,导致企业破产、市场低迷、消费利益受损的严重后果。去年10月以来,媒体关于“豫花”牌面粉的报道,就是对经济新闻报道失范的又一次警告。  相似文献   

20.
正一提到经济新闻报道,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企业并购、行业前沿资讯等"高大上"的内容。其实,数据、报表这些内容只是经济新闻报道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今晚报》这样的都市类媒体而言,经济新闻报道一定要紧贴民生消费,担当媒体责任;只有做到有温度、有情结,这样的经济新闻报道才能得到读者的欢迎。紧贴民生消费——经济新闻记者要走到百姓生活中去从《新快报》的陈永洲事件,到不久前的21世纪网的新闻敲诈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