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行关于数字使用的国家标准要求按公历记载的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标识,而现行行政机关公文处理规定却要求行政公文成文日期用汉字标识。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成文日期也能达到准确,而行政公文成文日期用汉字标识与国家关于数字使用的专门标准和多数人选用数字类型习惯矛盾,与党、人大系统公文成文日期选用数字规定不一致,造成工作麻烦,应改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相似文献   

2.
用阿拉伯数字标识采用公历的公文成文日期符合国家关于数字用法的专门规定。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公文成文日期符合人们选用文字的方向。用汉字数字标识现行公文成文日期,没有比阿拉伯数字标识更清晰、相互印证和防伪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成文日期,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实际上它的作用很大。从成文日期可以反映出公文内容的时代背景。如果没有成文日期,阅读公文的人就不知道公文内容出于何时,就很难处理公文中要求办理的事项,还会给公文的立卷归档带来困难。1确定成文日期的原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见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31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据此:1郾1重要的命令、决定、通告、通知等,以领…  相似文献   

4.
古代公文成文日期的标注规范,与现代公文一样包含"标注项目"、"标注方法 "、"标注位置"三个方面,但内容和方式相差甚大。标注项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干支和序数结合纪时;东汉中期至隋唐逐渐向单纯序数纪时转变;隋唐之后单纯使用序数纪时。标注方法方面,基本使用小写汉字数字,唐代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偶尔使用大写数字。标注位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一般在文首,东汉中期之后一般标在文尾。  相似文献   

5.
我国夏历日期。如正月十五。七月二十三、十二月初四,不能写作正月15。假如将夏历七月二十三写成“7月23日”,就会使人误认为是公历日期。星期几,当使用汉了数字表示如星期六,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当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四五天、十三四岁、五六十年代、十之八九等。连用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间隔开。如不能写成十三、四岁。用日期表示历史上形成的事件、节日、纪念日、当用汉字数字表示。如“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三八国际妇女节。由数字作的词素之一构成的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词和具…  相似文献   

6.
王之枫 《今传媒》2005,(2):29-29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学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说:“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出版物的内(包括正、内容提要。目录以及版权记录项目等辅),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7.
《使用汉字数字的优点》一文失之偏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使用汉字数字的优点》一文的主张“在出版物上凡是可以使用汉字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应尽可能地使用汉字数字”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书面语言、被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在书籍设计中如何能动地传递信息,发挥独特的传达效应?通过研究分析汉字的特性,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以形表义汉字,是世界象形文字中惟一被保留下来继续使用的文字,是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创造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形表义”,《说文·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文者,物象之本”。这里的“物象”之“象”,并非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非象之象”。正如周汝昌先生在《永字八法》中所言:象形的汉字有取于形,但不是“死”于形下。而是经过察象、取象、具象、表象(事)、离…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日本学者阿哲次的《图说汉字的历史》。这本书偏重于介绍汉字书写方式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直写到造纸、印刷术的进步,以及近代以来的文字改革,拼音化、简化字的得失,归结于对汉字未来的思考。他最后得出结论:“汉字史,简洁地说,就是随着时代不断演进的汉字简化史、书写行为的省力化以及伴随着这些进步而使汉字的使用阶层及其使用人口不断扩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对《使用汉字数字的优点》一文的主张“在版物上凡是可以使用汉字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应尽可能地使用汉字数字”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     
张景龙同志的《“零”之惑》一文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对应于阿拉伯数字“0”,出版物上使用汉字时,是写“零”还是“○”?王柏秋同志的《“零”不惑》一文对阿拉伯数字“0”和汉字“零”(“○”)的渊源作了考究,认为“○”是汉字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笔者认为:“○”是汉字这一点是很有些疑问的。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1982,(2)
在图书外借中使用“时号器” (见《湘图通讯》1982年第1期)时,须同时使用印有借书日期栏目的“借书记录袋”。借书时,将“时号器”的计号部分拨成一式二码,分别在借书证和“借书记录袋”的借书日期栏内打上同一日期和号码。这样,“借书记录袋”上的日期和号码就可以作为查找借书记录的检索依据。“借书记录袋”的两面均可印上借书日期栏,共计四行,每行10~15格,可用40~60借阅人次。特此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3.
张学涛 《电子出版》1996,(5):17-17,18,28
拟订“汉字频度构词字库”原则和方法张学涛汉字和汉语存在看使用的规律。汉字频度反映了流字的使用规律,也反映了汉字的构词规律。我们建立字库利用计算机处理汉字,也应尊重汉字的使用规律,根据汉字的使用规律建立字库,不能破坏和割裂汉字的使用规律,搞简单的形式主...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15.
同任 《编辑学报》2005,17(1):24-24
问 :用北大方正书版软件如何排半字线 ?答 :用北大方正书版软件排半字线 ,只要方法得当 ,所排出的半字线是非常标准的。其方法如下。1)汉字之间的半字线。在汉字之间给命令〖CD 2〗即可。例如“物理化学反应”“胡海昌鹫津久郎原理”的小样文件分别为 :物理〖CD 2〗化学反应胡海昌〖CD 2〗鹫津久〖CD 2〗郎原理2 )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半字线。如果用方法 1) ,则半字线与数字之间的空隙太大 ,如“收稿日期 :2 0 0 410 0 8” ;而小样文件排成收稿日期 :2 0 0〖DK〗4〖CD 2〗〖DK〗 1〖DK〗0〖CD 2〗〖DK〗0 8空隙即消除 :“收稿日…  相似文献   

16.
《汉字传播吏》是一部文字吏研究的专著,怛因为它研究的是汉字传播,非专业读者也可以把它当作汉字知识的扩展读物。汉字不仅传承久远,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以汉字的使用为中心,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像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有使用以汉字为基础而创制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们提出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是来帮助汉字。不是代替汉字。要代替汉字,不是几天功夫,一百年都不行。他们问我要几百年,我说过了五百年再说吧”  相似文献   

19.
校对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有关的工具书,如《辞海》、《新华字典》等,对于不懂汉语拼音的人来说,使用这些工具书是离不开“部首”或“部首目录”的。而遵循和按照“部首”前后顺序,循序渐进练习不断提高辨别汉字的能力,对于提高校对业务水平是有益的。可以说“校对按照部首辨字法”是属于一种比较科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卢新宁 《今传媒》2016,(10):169-169
大约1个月前,在日本的古都京都,一家“汉字博物馆”开馆。博物馆一层大厅放了一棵“汉字树”,上面挂着808个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的汉字。同样是汉字,在越南,有新年求汉字祈福的习惯;在马来西亚,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汉字。某种程度上,汉字这一符号,象征了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共同血脉”。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分享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乃至民族记忆,这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