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成人的劳动和活动)的一种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已经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把幼儿自己创造的一种以扮演角色,使用道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角色游戏,适合幼儿天性,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角色游戏是幼儿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劳动的一种意愿性游戏。我们把游戏中幼儿无意识流露的优点有目的地加以鼓励肯定使它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养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今有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其实,孩子任何的行为和态度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就幼儿的劳动内容来说,并不像成人一样一定要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幼儿的劳动观念也具有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国内外有关幼儿劳动的研究资料中有“劳动活动的调查”、“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技能的传授”,却很少看见有关劳动观念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以教师发起为主,劳动内容也多为教师决定,成为一种任务式活动。然而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对于成人的劳动充满好奇并乐于尝试。日常中,幼儿往往边整理玩具边跟玩具“对话”,拿着抹布擦桌时在桌上“画地图”……对幼儿来说,劳动是一种游戏方式。在劳动过程中,我们也会听见幼儿说:“要午睡了,我都还没扫完地呢。”“呀!老师弹琴了,  相似文献   

5.
叶锦辉 《辅导员》2011,(24):25-27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游戏角指在家中根据空间条件为幼儿创设的专门的游戏区域。它对提高家长的游戏教育观念,丰富幼儿的家庭游戏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家中为幼儿创设游戏角。给他们提供一个专供活动的“小天地”.是一种花费少而又受幼儿欢迎的游戏环境。空闲时在家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互动,在游戏中增加亲子交往,培养孩子的情感、言语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瑜 《成才之路》2014,(20):62-62
围棋规则中说道“你一子,我一子,轮流下”,“先角后边讲秩序”。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又陌生的游戏,能促进身体生长,还可以开发智力。根据小班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结合围棋文化的理念,本人对培养小班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创设情境,直观感受规则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是激发幼儿活动热情的最好切入点。而情景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在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情景化的学习不仅有趣味性,还能让幼儿迅速进入游戏状态,游戏规则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幼儿的潜意识,提升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游戏在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玩游戏要一个一个轮流玩,讲秩序、懂礼貌。规则意识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在体育游戏中能直观地感受到各种规则,让孩子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去,增进孩子的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活动中组织对幼儿的教育,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 游戏是孩子的专利,最适合幼儿,最能促进孩子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活动,它是孩子的一种自然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8.
角色游戏是幼儿发挥主观想像.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它是按幼儿的意愿、兴趣、经验和能力进行的。虽然角色游戏是浓缩了的小社会,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它却是个很大的世界.他们在这里反映着现实生活,再现着现实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无心”,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意”,使幼儿的游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正>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生活、发展智力、增进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无意识的主动学习者"状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的过程,非常有助于孩子智慧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游戏,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他们一方面在游戏中生产快乐,另一方面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生活。一、"玩"出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现在,早期教育已深入人心。年轻的父母一见面就谈论着如何教育孩子。那么,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一、要当孩子的玩伴。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把玩具当教材,要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力手段。”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它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行为,发展幼儿智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如唱歌…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之一。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的游戏不仅会给幼儿带来无穷乐趣 ,而且也是培养幼儿健康人格的一种有效途径。引导幼儿参加多种多样的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多方面的体验 ,既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也能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一、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发展随着幼儿的动作、语言、思维等能力的逐步发展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也随之逐渐浓厚起来 ,他们开始渴望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有趣活动。但是 ,由于孩子年龄小 ,往往受到活动能力不足的局限 ,投入活动也往往力不从心。幼儿这种心理需要与他们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附设在小学的农村学前班,条件一般都比较差,玩具和游戏材料都很欠缺,即使有少量的桌面玩具,也满足不了幼儿游戏的需求,幼儿的游戏活动要么是“聋子的耳朵”,要么是“放羊式”的。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多年来,我注意收集民间游戏,如“闯麻城”、“瞎子摸跛子”、“炒黄豆”、“老鹰抓小鸡”、“跳皮筋”等,已有20余种。并发动家长为幼儿带来毽子、绳子、铁环、陀螺、沙包等玩具,还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条件。有了这些民间游戏和材料,一方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使游戏活动没有成为“聋子的耳朵”和“收羊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城里的孩子对各种电动汽车、变形金刚等玩具只玩个新鲜,往往多玩几次就不感兴趣了。而农村的幼儿对民间游戏  相似文献   

13.
北方 《家教指南》2008,(4):27-29
“性游戏”是幼儿们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性活动,也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行为,幼儿期的“性游戏”及其经验,对他们成人后的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老师都应该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性游戏”,同时,采取科学地教育,正确地引导,以促进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现状与思考,笔者以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为引导,开展了用传统的民间游戏“解放”现代儿童,促进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巧用民间游戏,解放头脑和双手,促进幼儿智能发展 “解放幼儿的头脑和双手,就是要让幼儿能想、能干.”这里的“能”是指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做、多想、多做.民间游戏多以各种动作、说唱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愉悦身心,使大脑和双手得以彻底“解放”,迸发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拼积”游戏是指幼儿用积木、塑胶粒(或五彩扭扣)、拼版(如七巧板)、小石子及其他构件一类的东西,模拟周围事物形象进行拼搭的的智力游戏。其根本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可以不断地花样翻新,百玩不厌。幼儿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拼积”游戏通过对拼积材料的比较选择,造型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拼积”游戏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从“再造”走向“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玩积木时,开始只按图和成人的指点,后来能按自己想象来拼搭,并说“这是一座大桥”,这就是最初的创造活动。同时,“拼积”需要精细、灵巧的动作,这能使手指小肌群得到良好锻炼,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的“手指运动中枢”,有利于幼儿智能的全面提高。A、开展“拼积”游戏,首先要带领孩子观察  相似文献   

16.
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寓教于乐”的发展机会,民间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教育”。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主导。树立幼儿“我能”的信念,促进幼儿团结合作、愉快交往的社会性发展;加强幼儿“我行”的信心,积极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给幼儿“我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明确要求,这一要求完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愿地参加游戏活动,既是学习,也是劳动,更是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陈鹤琴老先生说的:“儿童以游戏为生命。”  相似文献   

18.
新《纲要》指出:“游戏不只是教学借助的一种手段,游戏更有它自身的价值,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数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游戏这一手段,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巧妙结合,把游戏引入每一节课,以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学数学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幼儿阶段为思维品质塑造之启蒙阶段。幼儿教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聚焦区域游戏,探寻幼儿思维品质塑造“契机”,调整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发现、探究、整理、归纳”等核心探究能力的发展,为幼儿思维品质的塑造创造“条件”,在游戏推进中夯实思维品质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美独特的表达与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是能让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重要活动之一。新《纲要》非常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和艺术的陶冶,指出幼儿美术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往往不能完全区分美术和游戏活动,他们常常把绘画当做游戏。因此,我们尝试把幼儿所要绘画、创作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内容、规则、目标,使游戏和美术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一次行动。通过游戏和美术的相互结合满足孩子的愿望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