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我们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组织民间文学爱好者到乡村采风,访问一些梅山教的信徒,了解山区猎民的传统习俗,现将所得的资料整理出来,供研究梅山文化的专家学者参考。 关于梅山祖师的神话,内容和邵阳的铁鹰同志搜集的《梅山张五郎的传说》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我们所听说的是梅山祖师端午郎。关于端午郎出生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似文献   

2.
就构成中韩蛇郎故事的主要共同母题进行比较,包括蛇变形、人蛇婚和考验母题.通过比较揭示两国蛇郎故事内容上的共性及个性,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原始意识、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兰花》是改编自《蛇郎》《马莲花》等民间故事的童话作品。由于当时具有政治意味的接受语境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使阅读不知不觉成为一种集体性的误读,而这种误读从整体上改变了《马兰花》的面貌。《马兰花》既留存着民间故事的烙印又体现出改编者的价值理想,成为表现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77岁的谭达先 ,是澳籍华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家 ,在民间文学领域持续研究了半个世纪 ,出版著作与作品选四十二部 ,其代表作为《中国民间文学理论丛书》一套八本 ,《民间文学知识丛书》 (含《民间文学概论修定本》、《讲唱文学·元杂剧·民间文学》、《中国传说概论》、《中国四大传说新论》、《中国描述性传说概论》等五本 )、《中国婚嫁仪式歌谣研究》、《民间文学与元杂剧》、《谭达先民间文学论文集》等。晚霞艳红的谭达先 ,身居南半球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悉尼市 ,心萦中国民间文学 ,捧出 2 0、 2 1世纪之交的四大代表作《中国二…  相似文献   

6.
<正> 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产生变异的原因,钟敬文同志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段宝林同志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乌丙安同志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刊授大学的刊授教材《民间文学原理》所揭示的均不外乎这样四点: 第一、民间文学作品是依靠记忆保存的,因之便导致了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第二、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没有创作权的观念,作品无所谓属于谁所有,从而  相似文献   

7.
旧范式下的民间文学研究主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以及主体性,但忽视了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借鉴西方最新理论成果,构建民间文学的生活理论,重视情境和表演之于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尚炜 《文学教育(上)》2011,(21):126-127
民间文学是一门活的语言艺术,它存在于人民生活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民间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以之为对象的《民间文学》课程不仅要讲述相关理论知识,还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以襄樊学院《民间文学》课程改革为例,指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是使实践教学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利用,有对白鹿传说的移植、对民间机智人物的改造发展和对白蛇传故事的变形暗用等多种形式。用世界文学的眼光对《白鹿原》利用的民间文学资源加以观照,发现这些民间文学资源往往是世界性的文学母题或原型,深入揭示了人类普遍的欲求、理想和心理状态,因此显然具有世界性因素。《白鹿原》对民间文学资源利用的成功,对我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丙安论     
过伟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4):113-118
乌丙安是较早由民间文学向民俗学发展,著述丰厚的学者,其不少《民间文学》专论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中国民间文学理论,探索人民性在民间文学思想内容与基本形式的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蛇郎故事是一则被民众口头传诵上千年的优美童话故事,它流传甚广,在亚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圈,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和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通过中国与缅甸蛇郎故事的比较研究,探寻两国对同一母题故事的各自文化表达以及不同文化的共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贾芝从延安时期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开始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在民间文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保存、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组织和管理,以及中外民间文学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乌丙安论     
乌丙安是较早由民间文学向民俗学发展,著述丰厚的学者,其不少《民间文学》专论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中国民间文学理论,探索人民性在民间文学思想内容与基本形式的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活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了较大忽视,民间文学也因此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对我国民族遗产和社会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以"旁■"为主人翁的民间故事最早出现于《酉阳杂俎》上,与其相似的"旁■"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两姐妹》是土家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它的故事类型与《酉阳杂俎》上的"旁■"故事极为相似。以《两姐妹》这个典型故事为例可更加具体地叙述"旁■"类故事所阐释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强调研究"旁■"类故事对民间文学继承与发展的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亟需改革。民族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深化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充分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诸如教师工作量的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等现实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太平广记》中的蛇可分为蛇本性、蛇的神性、人化为蛇、蛇化为人四类,从蛇的故事分析中,可以看到唐代时志怪小说的发展在大量吸收六朝的因素同时体现出唐代的一种新面貌,从本篇对《太平广记》所收蛇故事的分析探讨,就可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7.
谭达先是一位文化奇人。生于中国广西玉林 ,学术成长于广州 ,结学术硕果于香港和澳大利亚 ,79岁高龄而笔耕不辍 ,学术著作一本接一本陆续问世。2 0 0 3年 10月 ,《论港澳台民间文学》和《论中国民间文学》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作为《人参娃丛书·中国民间文化前沿论丛》出版。这是他的第 4 0和 4 1本书。知人论书。这里先介绍谭达先其人 ,再评论《论港澳台民间文学》此书。民间文学是“草根文学”。天涯处处有芳草 ,人间群群有歌谣故事谚语等等民间文学。谭达先是一位“草根学者” ,所好者草根文学 ,所钻研者也是草根文学。草生那方那方绿茵…  相似文献   

18.
《新农夫和蛇》是一篇构思新奇、耐人寻味的现代寓言。一、寓意深刻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中的农夫救蛇是由于农夫的善良和愚昧,蛇的恩将仇报乃是出于蛇的  相似文献   

19.
《田七郎》是在借鉴《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改编后的故事既基本沿袭了聂政故事的结构和主题,又对人物及动作行为有所增删,增强了《田七郎》的故事性.同时,蒲松龄在写作中加入了对社会的批判,从而使《田七郎》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引起了学人的广泛讨论:民间文学到底应该归属于民俗学体系。还是应该凸显其文学本位;应该执著于历史,还是需要积极面向当代。孙正国博士认为。民间文学应该凸显其审美特性,应该面向当代。这一主张在《文学的生活遭遇——民间文学本体批评引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引论》)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