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学外置’’是具有独创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实施“教学外置”办学模式的同时,应当围绕“教学外置”工作的各个方面,注意做好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教学外置”办学模式实践经验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任务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的主流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的互动,从而实现语言习得。结合“教学外置”理论,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对外职业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旅游汉语教学的双向循环系统流程:任务设置—情境和任务导入—语篇本位的语法—句式操练—任务实施(模拟活动和教学外置),并阐述了各教学步骤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编辑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评选活动8月21日揭晓,并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这次活动共评出了100名“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我院院长史忠健博士亦获此殊荣。在随后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上,院长史忠健博士提交的论文《教学外置社区耦合》荣获征文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在介绍了“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涵义和产生的过程以后,特别指出这种办学模式是青岛职业技…  相似文献   

4.
以学建产 以产促学 培养高技能“银领”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即不同岗位上的“职业人”。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而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产业是载体。多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承和发扬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传统,立足校内,着力创建产学研三者相互联动、相互促进、产学研共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在兴办高水平校办产业中实现高技能“银领”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产学研三要素中,产业是基础,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关键。自1996年举办五…  相似文献   

5.
坚持教育创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研教学实践为依据,阐述了产学研教育意义、作用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产学研实践的阐释和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产学研内涵的分析,认为产学研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联合;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要注意职业技术的人文维度;教学和研究的真正结合不能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产学研结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产学研结合内涵,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及实质性的产学研结合上下功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设满足产学研教育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一支适应产学研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更新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创立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本总结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使办学与产业有机结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人才培养立足于职业教育氛围;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表明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惟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文基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工作的成功实践,阐述了其在评估中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三点一线”的战略定位对构建产学研结合互动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剖析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校企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外置"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结合相关实践活动的经验,对"教学外置"人才培养模式之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教学外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益,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范围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其中的一项根本措施就是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美国大学的教师教学发展起步较早,比较成熟,更为先进,有代表性,值得学习。其中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由于其深厚的底蕴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提升大学教学能力》一书就是对其成功经验的总结。笔者主要从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对该书阐述的教学中心工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我的网上教学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尔.佩尔茨博士是纽约州立大学赫基默社区学院(Herkimer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HC-CC)大学心理学教授。比尔.佩尔茨教授可以算作是HCCC大学的元老级教授,他是在1968年8月进入该校任教,第二年这所大学才开始正式运营。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曾经担任过人文社科部主席,远程学习部主任等职,但是他一直没有中断他最热爱的事业-教学。1994年,他获得了“纽约州立大学系统校长优秀教学奖”;2003年,由于他在网络教学方面的尝试和出色的成果,获得斯隆基金会“Sloan-C2003年度优秀网上教学奖”-这些大奖是对他在教学方面研究和钻研的肯定。佩尔茨发表了多篇论文,近年来,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学生和教师对网络异步教学的满意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他正在研究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有哪些教学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除了担任全职的网络教师以外,佩尔茨还是HCCC网络学院的负责人,HCCC教学设计专家。此外,他还担任SLN的主要培训师,在过去的五年里,他已经把1000多名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各个大学的普通教师培养成了网络教师。他还代表纽约州立大学系统担任Merlot项目的心理学科代表,Merlot是美国高校开展的一项精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计划,目的是建立美国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库。  相似文献   

14.
杨成 《远程教育杂志》2007,(5):45-47,32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混合学习方式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分析学生学习特征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在线课堂的设计与开发,最后对混合学习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通用集成环境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重用技术是提高软件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软件重用思想 ,提出研制“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通用集成环境 (WebMTSE)”的设计思想。该集成环境由校园网教学区、校园网教学管理区和课件开发维护工具三大部分组成 ,利用该集成环境 ,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教与学的各种活动 ,且不用编程序就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6.
合作性写作以自主学习为基础,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推动者,学生依靠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在推行学案教学.但从本质上看,学案可以看做是不同常规形式的教案.从实施过程来看,学案教学并不等同于“学生为中心”.从实施现状来看,学案教学阻碍了课堂生成,容易使教学陷入脱离教材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该文回顾了精品开放课程相关工作,认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工作可视为中国式MOOC,相关工作导向出现了重要的发展,表现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中心地位得到明确,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在课程团队中的作用得到明确,教学资源的原创性得到重视。并通过反思提出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资源原创性的根本途径,教学资源创新是课程创新的标准,知识点是资源创新的单位,应建立期刊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审平台,促进教学资源建设走向常态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n the findings of a project funded by the Australian Offic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entitled “Learning Analytics: Assisting Universities with Student Retention.” While this project was primarily focused on retention as a potential outcome of learning analytics, its application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broader concept of student success. Student success allows for a focus on pedagogy and the use of learning analytic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a firm scholarly evidence base. The data gathered for the project provide the background for a discussion about the potential of learning analytics to inform the practice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this approach. Overall, clear pedagogical questions are importa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analytics to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we suggest potential ways to explore pedagogical questions with big data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