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政府在重新统一新疆以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新疆广辟屯田。在明瑞任伊犁将军前阿桂已在新疆部分地区开展屯田并取得了巨大成果。在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时期,清廷在新疆开展了兵屯、民屯、犯屯、回屯、旗屯五种形式的屯田,这些屯田措施经明瑞等西北边疆官吏的认真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稳定,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开疆拓土,完成了对悬垂塞外百年之久的新疆的重新统一。清政府随即采取了诸多措施建设新疆,屯田是其中的重大措施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流放官员纪晓岚的诗文,从屯田来看当时北疆的经济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3.
军屯在元代的屯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军屯中,侍卫亲军的屯田则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枢密院直接控制的中央禁卫军;另一方面它的屯驻地在两都之间的京畿地区。统治者给予了相当重视,它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是侍卫亲军的屯田效益并不理想。现从屯田的基本状况、管理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探析侍卫亲军的屯田状况。  相似文献   

4.
新疆和北海道的屯田兵崔卫国新疆和北海道,一个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一个位于日本的东北部,国情和区情都不相同,但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它们都有(或曾有)屯田兵。屯田兵,日本大修馆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兵士在边疆驻屯,平时使用耒从事耕作,有事就拿...  相似文献   

5.
所谓屯田就是“自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的荒废田地。一般有军屯、民屯、商屯等方式。”屯田在新疆历史上意义深远,作用巨大,为新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史料记载,屯田在我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世纪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我国中原王朝从汉武帝时期在古称西域的新疆进行大规模屯田是我国最先开始的。由此到汉宣帝时期,有赵充国在边郡实行军屯,公元  相似文献   

6.
乾隆年间,清廷平定准部叛乱,为明确新疆北部边界,开始在塔尔巴哈台地区建城驻军。鉴于前代经营西域的成败得失,为避免劳民伤财,当时清政府非常强调新疆驻军和机构的自给能力,在各地普遍开展屯田,塔尔巴哈台也是如此。文章对清代中期塔尔巴哈台地区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屯田的发展状况,分别加以介绍,并就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当地的意义作出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的屯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由于电田对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的影响,历代统治者都对这一地区的屯田活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屯田的规模,人数和成效来看,以清代最为突出.在清代,参加屯田的人,不仅有从内地迁徙至此的汉族军民,而且有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因清代将天山以南地区居住的维吾尔人称为回部,故将他们所从事的屯田称回屯,意即穆斯林屯田.在新疆的回屯中,以伊犁地区的屯田较为典型.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前期乾嘉年间伊犁回屯的研究和剖析,来展示清前期伊犁地区的农业经济和政治、军事概况,这也有助于我们对新疆回屯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与西部农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出任陕某总督兼办新疆军务期间,精心筹划,招抚百姓,屯田垦荒,兴修水利,禁罂粟种棉桑,次第开发,为西部农业建设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在出任陕甘总督兼办新疆军务期间,精心筹划,招抚百姓,屯田垦荒,兴修水利,禁罂粟种棉桑,次第开发,为西部农业建设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乾隆时期创建乌鲁木齐都统及其在东部新疆设官驻军,移民屯田,是新疆历史上军府发展史的大事,其意义仅亚于伊犁将军府的创立。  相似文献   

11.
浅论曹魏屯田赫连玉芳屯田并非从三国开始,早在秦汉已经出现,但那时的屯田主要局限在西北边境,只有军屯,规模小。三国时,屯田规模要大得多,不仅有军屯,而且还开始有民屯,屯田成了曹魏时期土地制度中很突出的特点。下面就曹魏屯田的有关问题略作述论。一、曹魏实行...  相似文献   

12.
元代云南行省的农业与农业赋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享国虽仅百年 ,却是云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蒙元贵族“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的偏见比较淡薄 ,对边疆少数民族亦较少歧视。为获取赋税与矿产品 ,以及通过边疆对外扩展 ,蒙元统治者积极经营云南。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 ,在各地广开屯田 ,同时设立屯田管理机构。元代屯田是云南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屯田 ,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行省管辖下的民田也有很大发展。以较快发展的农业为前提 ,元朝在云南普遍收取农业税 ,其实质是封建剥削 ,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云南农业进步最快的地区是东部山区和西部、南部边疆。元朝在这些地方的积极经营 ,为明清移民大量迁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60年代新疆爆发大规模回族武装叛乱,战火遍及新疆全境,各地纷纷陷落,唯有巴里坤一城始终没有丢失,巴里坤成为清朝在东疆唯一的军事基地,为汉族的屯田农民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保住了新疆与内地联系的交通要道,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进据点。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新疆社会经济改革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在领军西征期间,拟定了战后新疆发展经济的方案,形成了他的新疆社会经济改革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安置难民,开展屯田为改革的先导;靠大力兴修水利为改革的基础;以调整田赋制度为改革的保障;借推广蚕桑,振兴畜牧为改革的契机;通过筹建轶厂,整顿币制作为改革的径程。左宗棠的新疆社会经济改革思想,较之前人更具系统性、深刻性和实用性,对其时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今天开发大西北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招讨和管控,形成了符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特点的特殊的管理模式,并在西南边疆承担着军事镇戍、屯田、保障交通和疆域开拓重任,为元代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与新疆移民、屯田的历史紧密相连,不同的移民来源形成不同的方言特色。汉语在西域使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形成新疆汉语方言则是近二三百年的事情。文章从汉语在西域流传使用、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方言分布、发展演变等方面概述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伊犁将军保宁与乾嘉年间的伊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宁是第八任伊犁将军.在乾隆、嘉庆两朝交替前后,调整了伊犁军府制的财政管理政策:配合国防、财政、屯田和民生的各种需要,加强屯田的开垦;重视战略储备粮的积累;调配闲散人员,增加饷额;设置牧场,开创采矿铸造业,增加收入,改善军营生活条件,改变了伊犁驻军过分依赖地方财政的局面,不仅减轻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疆人民的负担,维持了伊犁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宁,为清代治理、发展新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统一北疆以后,紧接在天山北路广开屯田,而木垒也是北路最早的重点屯田之一。 清政府选择这里进行屯田是有原因的。清初,木垒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是准噶部部落的游牧地区,加上连年战争,人口锐减,农业落后,产粮不多。清政府在新疆驻军的军粮都从甘肃的肃州(今酒泉、高台二县)等处数千里远途运输,开支巨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清  相似文献   

19.
纵观清代伊犁将军的发展状况,其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统帅驻军,保持武备;二是考察官吏,定其升迁;三是屯田置牧,组织生产;四是核征赋税,奏调经费;五是管理台卡,巡边守土;六是办理王公入觐及藩属事务。在伊犁将军设立的前100年里,以上各项职能履行甚好,并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保卫祖国边疆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代名臣左宗棠,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奉命西征,在平安回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努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屯田,积极发展产生,他禁种罂栗,广值棉花,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