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王清平同志一样,也是一位农村业余通讯员。关于贫困地区有无新闻这个问题,我也曾怀疑过。但4年多的实践告诉我,贫困地区不但有新闻,而且新闻还多着呢!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这些新闻呢?我的体会是唯有留心生  相似文献   

2.
蒋建科 《青年记者》2008,(13):45-47
1977年,我还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被生产队批准为小社员,利用周二及周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30年后的2007年12月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我被世界银行及其所属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我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个国际新闻大奖.这也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对我用新闻"种地"效果的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3.
读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这本书,我对新闻的认识更深了.特别是书中的第七大原则--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让我深以为然.依这个原则说来,新闻,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这个目的就是向人们提供理解世界所需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开国大典前夕,我曾经访问驻在首都、准备接受毛主席检阅的人民解放军特种兵某部。指战员谈笑风生的豪迈气概,检阅时雄壮而威武的行列,依然历历在目。转眼三十年过去。现在,党的工作重点正在转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轨道上来。这是一个远比革命战争更复杂、更艰巨、也更伟大的战略任务。我感到,作为新闻队伍里的一个兵,应该努力学习,很快适应这个变化,真正从思想上“转过来”,并且“钻进去”。而注意群众的  相似文献   

5.
算起来,从1966年4月发表的一块“豆腐干”开始,我的通讯员生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事高校校报编辑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从业余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我始终拿着手中的笔,坚持为党报写稿,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眀日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市报纸发表各类作品近两千篇,其中不少作品还获了奖。有些通讯员讨教我的写作经验,我的体会是“写稿三十年,感受有八点”。 一是登上算报道,登不上算参考。作为一名通讯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写稿目的。我的做法是不过分追求见报率。稿件发出后,如能见报,说明稿件有新闻价值,有些稿件尽管没有见报,但对新闻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是文章登不上不灰心,回头在质量上找原因。文章即使未发表,也应正确对待,不要埋怨编辑  相似文献   

6.
回首中国新闻改革三十年,"转折"二字会从新闻人心底油然而生。伴随着社会转折,是人生和事业的苦乐。风雨三十年,中国新闻人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起走过,并且,一直坚韧地走在前头。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闻与历史之间流淌着的是绵绵时空,在新闻与实现之间体现着的是良知与担当。正值《河北工人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河北工人报》集三十年精华的新闻佳作集面世了,这是我省新闻战线上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喜可贺!"行文方寸间,风云滚滚来。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该书汇集了三十年来河北工人报部分荣获过河北新闻奖以及优秀的新闻作品,收录业内人士的精彩点评,可谓洋洋大观,相信每一个阅读者都会产生敬意和慨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政新闻改革一直是中国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时政新闻不能突破,就难言新闻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2011年的仲夏,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中国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青年业务论文专刊》(以下简称《专刊》)的复印件。它集合了全台青年的智慧,收录的60余篇优秀业务论文,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有新闻理论,有技术前沿,有广告运营,还有网络新媒,可以说中央电台团委用这样一种海纳百川的方式,筑建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青年学术论坛。《专刊》是从两年一次的"中央电台青年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参选作品中择优集册刊发的。随着这两年青年职工的增加,台内业务研究氛围也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参加这个活动,择优发表的《专刊》也成为青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11.
文璐 《新闻前哨》2011,(2):32-32
从节目本身来看,我觉得有几点提供分享。一是湖北经视的民生新闻不仅有实践更有理论高度。比如对这个大民生新闻定义的阐述,也就是说在目前很多新闻专业书籍上还没有这样的定义,这样精确的定义的解释。我们是通过一个大众媒体看到了对新闻概念的专业表述,我觉得这点令人非  相似文献   

12.
我是黑龙江日报《今日点击》工作室的首席记者.先说说自己做新闻工作的感党。 第一点感受:新闻人的责任重大 在人们的心目中。新闻人尤其是记者这个职业,也许充满着新鲜和神奇。我从事新闻工作有15个年头了.15年来.当我们以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开始每天的工作,感觉已不是新鲜和神奇,面对长年累月的应急采访、赶写稿件、值班熬夜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职业不仅责任重大,而且十分艰辛。这个艰辛,  相似文献   

13.
从我开始写新闻稿件,至少也投出了三十多篇,可却都象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那种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正当我犹豫不定的时候,一篇稿件的发表却使我欣喜地看到了沙漠中的绿洲。那是今年三月份的事:家里给我寄了三十元钱,不料被别人冒领了。后来我了解到其他战友也有丢失汇款、包裹的事,不由是我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使战友们的利益不受侵害呢?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工作三十年□怀成波我从1967年9月进入新华社大门,开始自己的国际新闻生涯,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个人,这个30年却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阶段。30年间,从国际新闻编辑部到国外分社,从编辑到...  相似文献   

15.
读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这本书,我对新闻的认识更深了。特别是书中的第七大原则——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让我深以为然。依这个原则说来,新闻,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这个目的就是向人们提供理解世界所需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年的辛勤笔耕,我被县报《武昌报》评为94年度“优秀通讯员”,同时还被县委宣传部授予“优秀新闻通讯员”称号.报社不仅给我发了奖金和证书,而且还给我赠订了一份指导新闻写作的刊物《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18.
在座的各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和新闻工作的同事们、同志们、战友们: 刚才安岗同志说到,这次北京新闻学会的成立,是我们国家新闻界三十年来的一个盛会。我首先祝贺新闻学会的成立。成立的日子正是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春节的前夜,我祝贺在座的各位同志身体好、工作好! 在新闻学会成立以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次重要的讲话。在这个讲话里面,有一部分是说到新闻工作的。其它的部分,也是跟新闻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所以,这次新闻学会成立的时间确是选得很好,这表示新闻学会的工作,一定会象大家所愿意的那样,发展得很顺利。我和新闻工作发生过一些关系。可是,应该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正式的新闻工作者。在参加  相似文献   

19.
自2016年2月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新闻舆论工作被置于空前重要的地位.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无疑是对如何创造新闻精品力作的生动阐释.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1984年4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会上,《中国日报》副总编冯锡良同志被授予新闻贡献勋章.在校长和院长共同签署的奖状上指出,主要是为了表彰冯锡良三十多年来献身于他的国家的新闻事业.在创办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张英文报纸中作出的贡献,以及致力于通过报纸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