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可视化是数据新闻呈现的必要条件。可视化数据新闻叙述方式、报道理念、呈现方式和生产流程都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本文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从其叙事方式的转变、深度挖掘数据、专业团队的合作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等方面探析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讨论其优势并对未来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晓慧 《传媒》2015,(22):55-56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989年,以超过200万份的发行量成为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该报纸主要以报道财经新闻为主,其读者主要是政治、经济、教育和医学界的人士以及股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等.经过26年的发展,《华尔街日报》已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30余次,并且派驻了2000多名记者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影响力十分广泛.据统计,2014年《华尔街日报》的核心业务订阅付费客户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就网上订阅客户已经达到70万人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根据经济、金融类新闻本身的数据特征,《华尔街日报》于2001年开始了以数据新闻拓展新闻内容的探索,专门成立100多人的专业团队负责数据的挖掘和可视化操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的应用是一种传统纸媒转型的重要尝试,对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婕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17,(22):40-42
2010年,在首届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上,德国之声电视台的米尔科·劳伦兹提出:“数据新闻是一种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骤: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①我国的数据新闻实践发展迅速.2016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评比中,我国财新网获得最佳数据新闻网站提名,是唯一获得提名的中国内地媒体.但随着数据新闻实践的迅速发展,学界关注到数据新闻生产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谋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数据新闻这个略带理工色彩的名字迅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宠,以财新传媒的《周永康的人与财》、镝次元数据的《你属于哪个阶层》为代表的数据新闻专题,在记录时代风云、关注国计民生的同时,以全新的报道和主题呈现形式为新闻受众带来了新闻阅读体验,受到了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凯文·凯利说过"数据会改变西方的新闻制度",数据新闻将怎样影响我国新闻业,它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访问了活跃在国内数据新闻界前沿的,具有从业和学者双重身份的两位专家,财新网助理总编辑黄晨老师和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负责人王琼老师。  相似文献   

5.
<正>媒介融合当道,编辑记者们要掌握的不再仅是笔头功夫,能用用户体验最好的方式做新闻才是增强自己竞争力的砝码。这个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虽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技术流,但跟上可视化设计师的思路实属必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3年12月诺贝尔颁奖典礼前后,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推出数据新闻,向一百年来的七百多位获奖者致敬。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和中国人关注诺贝尔,而要了解诺贝尔的历史,财新网的这张《百年诺奖》数据可视化动态图一目了然。而且在此专题出品一年后,细心地加上了2014诺贝尔奖的信息。可视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9):55-60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以可视化的表现方式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2014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基础上,从数据新闻生产过程和可视化设计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以探讨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创新路径,为未来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发展和优化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21):65-69
<正>媒介融合引发了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热潮,各大媒体纷纷组建自己专业的数据新闻团队,以应对数字化时代对新闻生产提出的新要求。近几年,海外专业财经类媒体中的彭博社、《金融时报》、Market Watch网站,以及国内的财新网新闻及可视化实验室等数据新闻团队制作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尤其是彭博社,依靠自身作为传统资深财经媒体的强大数据优势,整体编辑思路和作品呈现方法都对同类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彭博社网  相似文献   

8.
李超宇 《传媒》2021,(18):71-72
近年来,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媒体争相开辟数据新闻板块,其中代表性的当属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是以新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呈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经过多年发展实践,数据新闻已经成为集叙述工具、技巧和方法为一体的成熟报道类型.早在2011年财新网就开始了数据新闻的战略布局,并始终深耕"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数据新闻报道的持续创新与融合发展.作为财新网数据新闻中心"直辖"的数据新闻栏目,"数字说"于2013年正式上线,成为我国数据新闻实践的开拓者.2016年,财新网成为我国唯一入围"全球数据新闻奖"的媒体,2018年更是一举斩获"全球年度最佳数据新闻团队奖",打破了我国新闻媒体的一项纪录.可以说,"数字说"栏目代表了财新网数据新闻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由于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可视化技术不断提高,数据新闻可视化、互动性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卫报》在纸媒逐渐没落的情况下成功转型,国内财新网的《数字说》表现也尤为突出,由此分析《卫报》和《财新网》的特色和优势,并以此推测我国媒体提高新闻可视化能力还需要哪些努力?  相似文献   

10.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4,非“变”莫属.浙报大院轰轰烈烈的转型浪潮扑腾得让人忐忑不安,从上至下的“鸡血创新”,真真切切地迫使你必须快一点,不然,是等着被革命,还是革自己的命? 虽然,探索新闻可视化途径的“图视绘”专版已成为《钱江晚报》的品牌栏目,并获得2013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优秀专栏一等奖.但,现状告诉你,“变”不容选择.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新闻区别于利用文字传播信息,以可视化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依靠海量数据传播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跨媒体报道形式。本文以财新网的"数字说"为例,探讨国内可视化新闻的生存之道。本文发现,"数字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成立数字新闻和可视化实验室,培养专业数字新闻和可视化报道新闻人才;二是以海量数据为依托,重视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受众的参与度,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三是合理运用色彩和图形,图表简洁大方,让读者轻松快捷地获取信息。但与英国《卫报》相比,"数字说"的可视化新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地图及可视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2014-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案例分析,探讨数据新闻中地图可视化的应用和设计特点。在数据新闻作品中,可视化地图应用广泛,如应用于政治、社会、人口等议题。地图可视化可以巧妙利用色彩、图形符号等进行更好地呈现,交互性地图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与参与感。使用地图进行数据可视化,重要的是表达数据的内在逻辑和关联,为叙事和传播服务。同时,也要谨防唯数据至上,客观使用数据,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14全球编辑网络数据新闻奖(2014Data Journalism Awards,以下简称DJA2014)的75项入围作品以及9项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数据新闻可视化,数据新闻调查和数据新闻叙事.结合新闻教育的改革情况,发现目前的新闻教育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性,即不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认为主要体现在大数据技术运用,社会文化互动和艺术设计这三个层面.具体来说包括:从传统新闻调查到大数据技术实践方式的更新,从传承文化遗产专业新闻叙事向倡导社会文化互动公民新闻叙事转移,从图文编辑要素到数字可视化设计艺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是指在新闻实践中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过滤来创作新闻的方式,又称数据驱动新闻。作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国内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与其他门户网站相比,财新网“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实践和探索可圈可点。以年度大作--《老虎家族:周永康关系图》为代表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产品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设计上都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好评,传播效果好,其设计的数据新闻产品日渐凸显财新风格。本文通过分析“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实践,探析当前国内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操作,并提出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记者》2014,(2):10
《中国记者》2013年第12期"焦点"栏目刊发组稿《有多少诱惑与风险——向新闻寻租说不》。由财新传媒记者王和岩撰写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引起读者热议。@中国记者杂志:【财新王和岩:我所经历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1999年,我来北京一家杂志社当记者。之后几年,辗转几家媒体。在这段时间,我知道了做记者有车马费、铲事费、提成费,甚至有偿新闻等诸多灰色收入。也知道还有一些媒体和媒体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着这种不光彩行为,捍卫着媒体人的尊严。@张志安:#推荐阅读#车马费、铲事费、发行费……用制度去隔绝。这也是我为什么尊敬@财新传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安琪 《出版参考》2015,(12):20-22
2014年,财新网制作出品了一条数据新闻《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新闻图集利用前线记者获取的即时采访信息,以卫星定位技术将记者所拍照片标注于地图上,让读者快速、直观、动态地知悉各爆炸点的地理位置、爆炸时间与伤亡情况.该新闻一举夺得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卓越新闻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首个由程序员摘得新闻奖的案例.新闻业界不得不承认,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制作理念、提取信息的角度和呈现形式均已产生了深重的变革.当代“数字原住民”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方式以及消费需求亦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对于新闻传播者而言,数字化平台上的新闻出版早已不只是单一枯燥的内容公告,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报道策划的方式,来完善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王丹 《新闻世界》2014,(11):168-169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路透社凭借《缅甸宗派暴力中穆斯林幸存者的遭遇再现》一文获得了国际报道奖。本文通过研究此次国际报道作品在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背景上的写作特点,来领略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写作水准,同时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金晓 《传媒》2016,(5):43-45
《浙中新报》作为一家地市级都市类报纸,其刊发的摄影作品和推出的摄影专版《此情此景》,近年来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比中,获得14个奖项,其中3组新闻摄影作品荣获“年度图片奖”,占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年度图片奖”总获奖量的1/8,位居全国地市报前列.在2014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评奖中,由笔者编辑的《追梦的足球小子》等9幅新闻摄影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张灵燕 《青年记者》2017,(26):27-28
当下,对全球新闻界来说,数据新闻已不再停留于一个新名词层面,而是代表着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实践.①2012年,国际上第一个为优秀数据新闻工作设立的奖项——全球数据新闻奖,由全球编辑网发起设立,并分别得到了谷歌实验室的支持,以及约翰和詹姆斯·奈特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全球数据新闻奖的设立开历史之先河,不仅鼓励了数据新闻实践,也记录了新闻事业的转型和发展.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球数据新闻奖63件提名作品地域分布、制作者类型以及主题的分析,探究当下数据新闻发展的现状;并从传媒业内和业外两个方面阐释数据新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数据新闻的不断发展,新闻的呈现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可视化在数据新闻中占据的地位愈为重要。英国《卫报》作为最早涉足数据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主要是通过对2016年《卫报》的报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卫报》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并以此来分析《卫报》的数据可视化实践给中国数据新闻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