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观点,提出了知情统一的教学目的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三大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观内容的分析,探讨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精髓,并运用到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的剖析,分析了当前教育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人本主义倾向,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包括础教育改革目标与人本主义心理教育目标观的一致性、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时时体现人本情怀、教育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全面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误解,倡导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启示性的理论内涵。 一、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内涵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以“完整的人”(Wb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张学科 《文教资料》2011,(10):129-131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弘扬学生的自主性,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认同和接纳新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时代性教学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52):173-174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具体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学习观及教师教学观。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与当前外语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有内在的联系和契合点,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主张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和态度。以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大学英语实训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作为有思想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来反思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构建符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大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1.关于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促进入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全面发展和情感陶冶等方面提升到更高层次,志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则强调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种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理论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更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握好知识结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  相似文献   

9.
舒习军 《考试周刊》2009,(8):141-141
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陈敏 《考试周刊》2007,(30):118-1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有利于探寻体育教育改革的走向及其心理学的根据,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还应该让学生熟悉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在日常交流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其目的在于促进外语教学,从而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一些关于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然后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解释,最后是将研究者的一些理论用于教学法中发挥不同年龄段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法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 ,而交际法则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输出 ,其结果并不都完全令人满意。作者认为 ,在语言学习中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同等重要的 ,两者应该是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从交际法教学谈英语教学理念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讨论了面对加入WTO 后带来的挑战,如何以交际法教学的理念指导我们外语教学的改革。文章回顾了西方国家外语教学的发展与现状,探讨了语言习得理论、交际法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改进外语教学的刍议。  相似文献   

16.
先锋作家余华作品入选《新课标》教材成为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难点,中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新课标》教材也烛照出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弊端。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的新思路是,一方面引入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文本的层次性特点,逐步引领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奥妙,真正按照文学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一方面,语感教学的优势要继承和创新,品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试论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跨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化意识”刻不容缓,作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跨化意识”培养,以及提高“跨化交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高职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针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阐述了高职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从设置“传统文化经典研读”课、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母语教学、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高职语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more professionals with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are needed.This situation proposes new challenge for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Many educators are engaged in exploring more feasible approach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among which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very prominen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author gained from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  相似文献   

20.
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语言测试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阐述了语言测试发展与外语教学发展的关系,指出语言测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教学成效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充分发挥语言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可促进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对大学英语测试制度和评估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