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星舒  舒拓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4-14,26
STS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要求学生懂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事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甚至不会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学生自己提不出问题.然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开端,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科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它在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谈一谈我在平时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的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物理知识和规律包罗万象,概念的外显形式抽象且深奥,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而言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类比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物理教学规律.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之间的相同或相近的方面,或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推理,从特殊到特殊,再推向一般地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建立概念、科学推理、习题解决三个角度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应用“类比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黄平 《中学理科》2007,(11):26-27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科学性极强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更是离不开探究.《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其科学成果往往始于问题的提出,形成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终在问题的实际应用中获得确立与发展.同样,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也建立于对各种物理问题的探索分析过程中.物理过程分析的教学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人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探究实验的教学,是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热点,本人结合新课改要求和所带班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在谈谈个人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例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巩固物理知识,澄清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混淆,消除知识中的疑因和错误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探索或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考题变化多端,中考中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物理问题,物理题要解答得简洁、合理、正确,除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外,还要注意解题技巧和方法。方法永远是学习的灵魂,没有哪一种知识比科学的方法更重要。掌握了方法,你就拥有了金钥匙。探索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初中物理中的三种解题方法,结合例题作些分析。一、隔离法隔离法是从局部出发,从个体出发,揭示物体运动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红专 《物理教师》2003,24(10):1-3
科学课程(包括物理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邵蕾 《物理教师》2011,32(7):29-30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开放式教学是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贴近社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从而提高解决开放性物理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初中物理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使物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冉国锋 《中学理科》2007,(11):31-31
“问题解决”教学新理念提倡以“问题”为先导,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创新.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物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学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提问”本身也具有双向性,理应提倡互动.本文力求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做粗浅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树立正确科学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创设好情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领会科学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课程标准》指山:“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山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是最重要的物理学习活动.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而。因此这也必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未知的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以该目标为出发点,阐述了物理问题的产生,物理问题解决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一条有效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再应用巳获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一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之中,最终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课题进行问题教学.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