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了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  相似文献   

2.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即将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1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伟大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个解放"的教育思想,即: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想;解放孩子双手,让他做;解放孩子的双眼,让他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发表意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到大自然中去;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自由支配。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源泉,它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更加丰富。他的光辉教育理论和思想成为我们教育航程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规范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因此,在  相似文献   

4.
正1980年,当时的二月河还叫"凌解放",35岁的他是一名民间"红学"爱好者,这似乎也是当时中国许多文学青年的共同追求。就在这一年,在红学研究上屡遭挫折的凌解放,给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写了一封类似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信,附上了自己的红学论文《史湘云是"禄蠹"吗?》,在信中发狠道:‘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如果冯老看过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一位老大姐跟我诉苦:她的独生闺女已经30多岁了,各方面都很优秀,可就是不结婚.最近,孩子还加入了一个叫什么"单身狗"的微信群.有一天,孩子给她看群里成员的照片.她说随便挑一个,都挺好.没想到孩子说,那不行,入群必须遵守单身守则,否则就要被开除……看着大姐这副着急上火的样子,我不知怎么安慰她.我说,对于您这事儿,党好像还真不管.不过,我给您支三着儿,您试试:一是松绑,二是解放,三是等待.松绑是对孩子而言.孩子到了18岁,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职责已经完成,瓶子和水已经没有关系,剩下的是血缘之情,不必较真儿.所以,有智慧的家长会在孩子18岁后为他松绑,放飞他.是否找工作、是否婚姻、要不要孩子……随他去.解放是对父母而言.孩子到了18岁后,父母一定要解放自己,可游山玩水,也可诗书琴画,做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和孩子较劲.等待是让时间说明一切.孩子到了想结婚、想要孩子的时候,就有办法,不必操心.  相似文献   

6.
佳佳2岁时,奶奶整天唉声叹气:邻居家的曼曼也2岁,已经认识了l000多个汉字;豆豆的父母给他报了英语班,豆豆还不到3岁,已经能用英语简单对话了……婆婆的话让我深思。看着身边的孩子穿梭于各种学习班,我内心的压力也不小生怕佳佳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落伍"了。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日本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井谦一说给年轻父母的话:"小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去野  相似文献   

7.
案例:小林的父母在他上初中时替亲戚家代养了一个小孩,这个孩子的到来让父母明显减少了对小林的关注。从那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其成绩下降的原因却是一无所知。在小林步入社会后,因一次工作失利,便把自己长时间关在屋子里,突然变得自闭起来。我听闻此事后,便“强行”去见了小林一面,他与我聊到了父母代养小孩这件事。记得他当时一脸毫无生气地对我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跟他们(父母)说话,他们听不见,完全不理我。那我就想着干脆变坏吧,还能让他们多注意我一点。”  相似文献   

8.
12岁的小强是流行歌曲爱好者,而且他长相英俊,被同学们称为"小刘德华"。小强自我感觉良好,总是曲不离口。他已经在各种场合"宣布":"今后,我一定要当歌星!"可是,学生时代曾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的父母却肯定儿子"绝对"与歌星无缘。因为他们听出小强唱歌"五音不全"。父母竭力反对儿子的"歌星梦",常对他冷嘲热讽,于是,小强与父母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入行十二年,我来说说心里话:作为老师,我更愿意和什么样的父母合作,而我最抗拒什么样的爸妈. 尊重老师的专业能力 每年我都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对话:“你能让他上课多发言吗?”“你让他多担任角色吧?”“我认为他现在需要的是加快进度.”“这个太简单了,对他不适用.你需要提高难度.” 在这样的沟通方式中,父母在指挥我要怎么做一名老师,他是指挥官,而我是命令执行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给孩子六个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凡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不要包办。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多看事物,多看好的一面。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让他们有提问题的自由,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他们关在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堵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干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绝不能让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欣喜之下,父亲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意为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全国解放了,可是凌解  相似文献   

12.
儿子今年9岁,活泼开朗,非常可爱,一日饭后,我与儿子闲谈,让儿子说说父母的优缺点。儿子犹豫了一下,说:"妈妈,我说实话你可别骂我。"我答应了。没想到孩子尽说父母的缺点,诸如:爸爸妈妈打骂过他,不让他玩,做什么事都批评他,教育方法偏激,不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叫闾丘邛的人,他年纪轻轻,却很聪明,辩论口才也十分了得。有一天,他在路上拦住了国君齐宣王,对他说:"我家里很穷,父母年纪都大了,所以我希望您能让我做个小官,使我能够奉养家中的老人。"齐宣王说:  相似文献   

14.
要不是李松森老师的《又见孙宝良》(《人民教育》2008年20期)提醒我,我也许还在理所当然地整治我班的"孙宝良"。他叫代天,因为学习的"刀枪不入"我常让他捡垃圾,因为考试成绩"落后",我常让  相似文献   

15.
梁煜 《生活教育》2014,(8):126-127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海金的转变,让我深刻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我班的海金是个典型的"刺儿头"。七岁前,他与外婆在广西山旮旯里居住,父母在肇庆打拼。七岁时,父母把他接到身边上学。父亲的工作晚出早归,父亲教育他的方式粗暴使他敬而远之。2007年  相似文献   

16.
小冬从小就失去父母,由年迈的奶奶抚养长大。自身的残疾和艰辛的成长经历让他性情孤僻极不合群,即使面对面的促膝谈心也难以使其敞开心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总是给予他更多的关爱:我常给他买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因为他几乎没有零花钱;节假日我常将留校的他带到家里,与他一起逛街,给他买好吃的,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功夫不负有心人,  相似文献   

17.
问题课上学生调皮,老师让他起立。老师问:"我刚才给大家提了什么问题?"学生茫然地看着老师什么也说不出。老师见学生回答不出来更是生气,对着学生吼道:"我刚才什么问题也没有提!"学生委屈她说:"我刚才也没有回答什么呀!"  相似文献   

18.
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找工作,整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他跟父母要钱,提出想去美国游学。朋友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妹婿。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向往水手的生活,一心想先环游世界,再回学校念书。虽然他的父亲是名  相似文献   

19.
影子     
方羽 《中学生百科》2012,(22):41-44
可以倾诉的影子他过着重复的生活:吃饭,工作,睡觉。每天晚上,当第一颗星星升起的时候,他便问:"为什么父母会丢下我呢?为什么他们舍得让我孤单一人呢?"  相似文献   

20.
毛作祥 《辽宁教育》2013,(4X):39-40
<正>从孩子来到世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开始教他说话,教他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生活的常识,养成基本的习惯。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反过来,孩子是否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呢?家有稚女,我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也常被那种童真和纯美深深震撼。细心静品,倒可以让我们悟出不少生活与教育的真谛。以孩子为师,尊重和发现儿童以孩子为师,并不是让稚气的孩子获得师道的尊严,而是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多一些谦虚,尊重孩子,重新认识和发现孩子。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的"未来规划师"自居,为实现他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