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企业经济行为中的生产理论,着重阐明以低廉的价格引入信息化自动化设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劳动雇佣量的影响以及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E网的劳动雇佣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建  黄世国 《情报杂志》2002,21(12):103-104
利用微观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企业经济行为中的生产理念,建立数学模型,着重阐明以低廉的价格引入信息化自动化设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劳动雇佣量的影响以及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劳动力素质结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采用29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中介作用来实现。另外,信息化水平对劳动力素质结构未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优化升级,较高素质劳动力比重需求上升。  相似文献   

4.
校园网络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实现了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本文主要从校园网是教学相关信息载体、获取工具与支撑平台三个方面,以实践的观点论证了校园网络对教育信息化课堂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对师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金算 《学会》2002,(7):46-47,49
本文从我国应对“入世”挑战的需要出发 ,探讨了提高劳动力素质以提高竞争力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问题 ,分析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的基本现状和科学技术普及对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作用 ,最后得出加强科普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农村科技工作坚持以加快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为目标,以创建衢州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和省级星火示范县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衢州农村科技信息网建设,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力素质,促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论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提出网络信息化设备、高技能的网络信息化的官员素质、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发展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信息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产生的六大深层次影响,提出了以现代化(信息化)带动规范化,推动劳动力市场科学化发展的一些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我国存在大量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严峻现实,本文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关系的角度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针对不同劳动力素质的差别定价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好收益,而且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制约因素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从整体素质来看仍然较低。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英克尔斯的"现代性量表",本研究利用2009年课题组时江苏省631位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化素质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沟通能力、主观意识、内在涵养、开放观念、公共权责、经营能力、生存能力等7个因子代表性地刻画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2)整体看来,仍在外群体的现代化素质较高,其次为已经回流群体,从未外出群体的现代化素质最低;(3)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主要受到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长远看来,鼓励具备较高现代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建设现代农业,对于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主体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知强 《现代情报》2011,31(8):88-90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阐述信息主体素质与信息化人才的关系,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具体情况,进行信息社会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信息主体素质研究。提出并构建知识素质、创新素质和能力素质,体现以信息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明显提高,更好地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随着广东省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男性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多数是妇女。从广东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偏低的原因,论述了要加快广东城市化建设,就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广东农村妇女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信息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根据我国31省市的截面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测度了我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信息化弹性次之,劳动力弹性最小;经济增长、职工工资、教育投入对信息化具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的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增长.应用联立方程模型,较准确地仿真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素质问题逐渐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农村商品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未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农村广大在乡青年和学令少年儿童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后备资源。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时期的主力军。因此,从发展眼光看,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将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应该做为一项战略重点来抓。农村劳动力后备资源素质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变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存在简单的扩大或缩小的关系,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要随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成功实现城乡迁移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等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朱炎亮  蔡东宏 《情报杂志》2007,26(10):82-84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海南省1988~2004年有关统计数据,首先对海南省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假设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是生产的三要素,以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变量,从生产函数的角度分析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柯玲 《情报杂志》2006,25(3):94-96,99
信息经济测度的重点之一是研究信息化如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假设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是生产的三要素,以GDP作为表征经济发展的变量,从生产函数角度分析信息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用回归分析研究信息化对GDP的影响,用客观系统分析方法(OSA模型)揭示了信息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