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物微区原位原地同位素分析和定年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常规方法繁杂的矿物分选、化学分离纯化流程和不同期次矿物的混杂,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在岩矿石薄片上对不同期次的矿物颗粒、子矿物、矿物生长环带和微细沉积条带等进行微区原位分析,结合矿物的岩石学特征精细刻画成岩成矿过程,揭示常规方法无法发现的现象和规律。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和定年技术及应用已形成地球化学新分支--微区同位素地球化学。随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非传统同位素的分析精度大幅提高,铁等非传统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变化幅度超过分析精度100倍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直接利用Fe、Cu、Zn等金属成矿元素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揭示某些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环境,阐明成岩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两条典型剖面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陕西韩城华子山剖面寒武系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区间为-10.19‰~-5.65‰,碳同住素δ18C值分布区间为-2.58‰~0.69%。;山西河津西口剖面寒武系和奥陶系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区间为-9.64‰~5.94‰,碳同位素δ18C值分布区间为-4.84‰-0.41‰。韩城华子山剖面在寒武系张夏组底部与张夏组顶部均有一次比较明显的碳氧同位素的正漂移,河津西口剖面在寒武系毛庄组与徐庄组的交界处、奥陶系马家沟组马—段与马二段交界处以及马六段均有一次比较明显的碳氧同位素正漂移。  相似文献   

3.
汉诺坝和鹤壁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取尖晶橄榄岩捕虏体及单斜辉石岩样品.分析其中铁同位素及其他矿物元素成分,分析华北克拉通地下岩石圈地幔铁同位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旬阳大黑山地区的志留纪灰岩中的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进行同位素测年和成份鉴定,以及和权威数据加以比对,探讨了利用对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矿点成矿物质来源的定位和成矿机理研究,得出了大黑山矿区成矿物质来主要来源于深部地下热液,以及该区铅锌矿应为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热水再造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二道沟金矿床矿石物质成分、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富集规律等方面阐述了二道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石英的包裹体等方面对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二道沟金矿床δ34 S‰值说明金矿床溶液中硫的来源与深源岩浆活动有关,δ34 S‰值显示出岩浆成因的热液硫化物的特征;石英的氢氧同位素也表明成矿具有岩浆热液的特点;成矿热液是一种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的以岩浆水为主要组分的岩浆热液.石英包裹体温度均一法273℃,爆裂法340℃.二道沟金矿床成因类型是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温雯雯  黄林培  王磊 《科技风》2015,(1):118-119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氮同位素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与两种稳定碳氮同位素国际标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工作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实验值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具有作为稳定碳氮同位素工作标样的潜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样品的质谱峰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沉积物中通常缺乏适于同位素分析的矿物元素.所以确定烃类成藏的确切同位素年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然而,中国东北松辽盆地气藏的自垩纪火山岩浆中的火成岩石英包含着丰富的天然气成藏期的含有高浓度K及高甲烷分压的次生流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8.
段红梅  贺建中 《内江科技》2009,30(5):116-116
本文主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矿石的物质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阐述该矿床的成矿原因。  相似文献   

9.
浙江武义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步台  傅文伟 《科技通报》1997,13(6):373-377
地热田位于武义盆地东侧从杨家至徐村一带,长约25km,宽约5km.根据地热水的水化学分析,应用SiO2和Na/K地球化学温标估算出热储温度为81℃~110℃,热储深度为800~1163m.地热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氚同位素测年表明,它的来源与现代大气降水有关,但不是区内当地的地表水,而是武义盆地外围较高山区(高程大于300m)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住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δ^18 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δ^1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某铜矿石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为含铜矿物,可综合回收的矿物为含铜矿物和铁矿物.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的铜元素主要是以黄铜矿的形态存在,铁元素主要是以磁铁矿的形态存在.对矿石进行工艺特征分析后发现:磁铁矿粒度较粗,单体解离较易,但磁铁矿中常包裹有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包裹体,铁精矿品级势必受到...  相似文献   

12.
浙江平山膨润土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浙江平山膨润土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氢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得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10Ma左右,热液流体是来源于中生代大气降水的低温地热水,其成矿温度大致在70~90℃之间.从而,对膨润土形成于“表生作用”和“成岩作用”的观点提出了疑义,并探讨了低温热液蚀变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得耳布尔地区的地质工作成果,分别对该地区铅锌矿矿石中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矿物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配矿又称矿石质量中和,是为了达到矿石质量指标要求,对品位高低不同的矿石,按比例进行互相搭配,尽量使之混合均匀。本文通过对龙桥铁矿的现场实际分析,运用配矿相关理论和数学方法,从车间现场配矿的角度探讨配矿方法,选出一套对矿石质量管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最优配矿方案,并说明其应用和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为建立完善配矿工作提供了一个探索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
本文主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矿石的物质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矿床的成矿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云南富宁某低品位原生金矿的矿石特征基础上,开展了小型和大型选矿试验研究,获得了合理的药剂制度,金的总回收率可达90.75%,金精矿品位在闭路试验后,可实现16.80克/吨。  相似文献   

17.
丁春梅 《青海科技》2007,14(5):32-36
滩间山矿体产于中元古代的万洞沟群碳质千枚岩、片岩段中,部分矿体产于脉岩中。事实证明,滩间山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硫、铅、碳—氧及氢—氧等同位素和黄铁矿化、硅化的特征均证实了该矿物源的"二源性",即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容矿原岩,又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的物化条件,即对矿石和围岩中包体的研究证实,滩间山金矿属中低温浅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争光金矿床处于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是黑龙江省寻找岩金矿具有突破性进展的矿区。古生代中性火山岩、燕山期中性侵入体和NNE、NE、NNW向断裂构造是争光金矿床的三大成矿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对争光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矿物成分等的总结,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的对比研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争光岩金矿床是与闪长岩有关的构造蚀变热液型矿床,是对该矿床以及其他区域的进一步找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铁同位素体系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铁同位素在矿床中的应用。对二价铁矿物,岩浆岩中的三价铁矿物更易富集铁重同位素;氧化还原作用会造成铁同位素的分馏;出溶的流体更富集铁的轻同位素。通过铁同位素可以判断,白云鄂博矿床的Fe是火成岩浆成因的。"宁乡式"铁矿的成矿物质很有可能来自海底热液。在岩浆成矿过程中,共生的硫化物间会产生明显的Fe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5)
矿山压力对矿石采集有着较大的影响,及时观测处理好压力的问题可以避免塌方造成大规模的山体崩塌,引起人员伤亡。本文通过对矿石采集的关键技术与压力对矿石采集的影响分析,为矿山安全开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