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诸病源候论·篑瘘候》导引法浅探吴志超由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为首撰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一部中医古典名著。该书在各病候后不列治疗方药,只列导引法或养生法,又以导引法为主。全书共引录养生方导引法280余条,被称为集隋代以前医用导引法的大成。它对研究我国...  相似文献   

2.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重视体育养生,中年以后坚持练习气功和自我按摩。他对祖国医学也有研究,后人曾把他与沈括所搜集的医方等合编为《苏沈良方》,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气功导引养生方。 在有关气功养生保健方面,苏轼所撰写的《养生诀》、《养生颂》等篇章,流传较广。他在青年时代所写的政论文章《策别·教战守》  相似文献   

3.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四段[题名]挽颏[功别]导引功[原文]一手长舒①,令掌仰;一手捉颏②,挽之向外③。一时极势二七④,左右亦然⑤。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⑥、内冷注偏风⑦,(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  相似文献   

4.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三段[题名]拓捺[功别]导引功[原文]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①,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②。极势③,上下来去④,换易四七⑤。去⑥内风、两井⑦内冷血、两掖⑧筋脉挛急⑨。(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  相似文献   

5.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第五段[题名]转脊[功别〕导引功[原文]一足①地,足不动;一足向侧如丁字样②,转身③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④二七。去脊风冷,偏枯⑤不通润。(此条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二“风病诸候(下)”之三十五“风冷候”;也见于卷一“风病诸候...  相似文献   

6.
云海 《健身科学》2009,(4):35-35
十二般导引法是收录在《道藏·三洞枢机杂说》中的一套导引术势。这套动作的特点,要求和静坐,叩齿,咽津一起进行,从而使调心,调形,调气相结合。同时,对导引练习的时间也有规定,要求在凌晨或更初进行。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静态习练法隋代高僧、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此六字诀坐禅止观法门是一种高级静坐法,全凭心意用功夫,配合呼吸吐纳,不用动作导引。如果患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动态中习练,那么可在静态中习练。  相似文献   

8.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二段[题名]拱臂[功别]气功[原文]左右拱手两臂①,不息九通②。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之二十“风痹候”,并见于同卷之二十三“风痹手足不随候”。)[注释]①左右拱手两臂:...  相似文献   

9.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六段[题名]推掌[功别]导引功[原文]手前后递①互拓②,极势三七。(按:原文下接第七段功。)[注释]①递:轮流,顺次。②互拓:交错推托。[今择]两手前后依次递送、交错推托(图6),极力做21次。[浅解]第六、第七段功...  相似文献   

10.
汉竹简《引书》中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资料收集、文献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约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竹简《引书》中的健康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引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介绍,确定第2段内容是41式健康导引法。在考证健康导引法中的一些难字、难句的基础之上明确了41式名称,身体部位名词,动作术语的含义,为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奠定了基础。在参照湖南省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帛画《导引图》的动作基础上,将《引书》的41式健康导引法的文字史料转换为93图的动作复原的图像资料。为探究41式健康导引法的特征,把复原图与西汉帛画《导引图》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这两种史料是同一类导引法,但不是相同的导引动作,并明确了41式健康导引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0,(5):46-46
搜集药方乃余生平一好,几年来收获不小,且自录药方集《一剑楼丹谱》,今将集中之两个养生方献给《武当》读者。  相似文献   

12.
张家山汉简导引专著《引书》述探北京体育大学吴志超1984年,在湖北江陵县张家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简书,其中有两部分别题名《脉书》和《引书》。《脉书》共63枚,是关于病候、经脉、脉法内著作;《引书》共113枚,是关于导引养生和治病的专著。两书经张家山汉简...  相似文献   

13.
老人导引法     
风华 《健身科学》2010,(3):39-39
老人导引法是清代曹庭栋集前人各种导引法加以整理而成,初载于《老老恒言》卷二。本法是一套专门用以防治老年性疾病的自我保健功法。全套功法由卧功,立功各5节和坐功10节组成。  相似文献   

14.
张方 《精武》2009,(6):23-23
阎志高先师传下的揉筋开胯法——“燕双飞”是导引之术,源于《苌氏武技书》“二十四拳”之第六式“双飞燕子”.乃阎圣道字拳四十法的技击之道,不知是哪位前辈将其易为导引法门,目的是:“常揉两腿根之筋骨核,则筋脉渐长”也。李涵虚先师言:“按摩导引术,易遇而难成。金丹大道法,难遇而易行?”其实,真的行之有效的导引术也很难遇到明师传授,从吕祖的“肘后飞金晶”、华陀的“五禽戏”到“灵剑子导引”,传世的引导术太多了.虽说强身祛病的效果也有一些,可是又有谁真能修炼到地仙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史明 《武当》2004,(11):51-53
这是一套方法简便,朴实无华,动静相兼,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导引养生功法。此套功法在民间流传甚广,早在明朝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养生奇书中就有记载。由于其确有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而也被《修龄要旨》、《类修要诀》、《红炉点雪》等导引养生书所辑录。  相似文献   

16.
云海 《健身科学》2009,(9):37-37
婆罗门导引法是收录在明代《遵生八笺》中的一套导引术,据说是在宋代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婆罗门是印度古代的僧侣贵族。本导引术虽冠以婆罗门之名,但从十二套动作和用龙、风、麟等命名来看,也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人自己创编的。  相似文献   

17.
一、这原是一卷两文、一图的帛书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以下简称《导引图》),是绘制在一幅长帛后段的导引图谱部分,而这实际上是一卷先文、后图的帛书。这幅长帛宽50厘米,长133厘米。全书自右至左依次为《却谷食气篇》、《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和彩色绘制的《导引图》。其中两篇古佚文所占长度为33厘米,而《导引图》长约100厘米。《溯源》说:“《导引图》帛画长100、宽100、高50厘米。”想必系笔误或排印错讹所致,否则怎么会变成“立体图”呢?经查唐(艹二)《试论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导引图》一文,证实该图  相似文献   

18.
张海军 《收藏界》2015,(2):45-53
据考证,枕的起源大概在殷商时代,而关于枕的最早记录是春秋时期《诗·陈风·译波》上面记录的"辗转伏枕"。那么瓷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现得知,在河南安阳的隋代开皇年间的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瓷枕实物。从陶瓷材质的发展来看,经过了由陶至瓷的转变,枕也是如此。从时间跨度上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养身保健的苑林里,方法、种类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采摘那些光彩夺目的花朵,导引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介绍的是《逍遥子导引诀》。 《逍遥子导引诀》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月,在湖北省江陵的张家山2200年前的汉墓中出土了竹简《引书》。对于《引书》中的健康导引法中的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的先行研究还处于言及水平,而且存在很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现存问题,解明了《引书》中的健康导引术式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内涵,为解开《引书》之谜,为丰富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