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云山是中印友谊金桥的重要缔造者。他从1927年至1983年,用毕生的心血从事中印文化交流,建有七大功绩:创建中国学院;建立印度首个中文图书馆;成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组织中印学者和学生交流;组织中印名要互访;沟通中印民族,为抗战服务;著书立说,出版刊物。从这七大功绩中,反映出伟大的谭云山精神:献身中印友好,立意天下大同;修齐治平弘毅,难行能行终身。弘扬谭云山精神,在当今中印、中外文化交往中,依然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2010,(8):23-23
1936年7月,陶行知应邀前往欧洲参加世界新教育大会,又受全国救国会委托前往欧美宣传中国的抗战,历时两年有余,在回程途中,应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的邀请,于1938年8月8日抵达印度访问,期间先后拜访了泰戈尔、甘地等著名人士。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RabindrannthTagore,1861—1941)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作品,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24年访问中国时,徐志摩担任联络、接待、翻译之职。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相随泰戈尔左右,陪同泰戈尔一行人。徐志摩对泰戈尔恭执弟子之理,博得泰戈尔的欢心,泰戈尔除了送给他印度袍印度帽外,更赠他一个印度名字———素思玛(Susima),徐志摩把泰戈尔叫戈爹,泰戈尔与徐志摩结成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4.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泰戈尔和谭云山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很好地推广了中华文化。因此,为了分析和合文化观与中国学院在对外文化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关系,基于当前各国孔子学院在语言和文化推广上的不均衡现象,指出要借鉴中国学院的成功模式,以和合文化大同思想指导对外汉语文化推广,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印度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时期的关键人物,泰戈尔的文学世界里自然显现了很多现代性的特征,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已经放弃了对印度本民族文学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接受,事实上,泰戈尔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不仅没有背离文学传统,反而将印度古典诗学所倡导的文学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取向广泛继承并发扬光大。以他的散文诗为例,讨论了其与印度古典诗学的密切联系,进而指出泰戈尔文学创作的鲜明民族特色,以期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平 《当代电大》2006,(4):25-25
甘地是印度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有一次,甘地乘火车外出办事,由于拥挤,他上了火车才发觉自己的皮鞋掉了一只,而此时火车已经启动。要知道,当时的印度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印度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拥有一双皮鞋还是很不容易的。正当全车厢的人都在为甘地惋惜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迅速脱下另一只皮鞋扔到了车窗外。甘地的举动让所有的人都大惑不解,有人就问甘地:为什么不想办法找到掉了的那一只皮鞋,反而把另一只也扔了下去?  相似文献   

7.
甘地的家教     
阿仁·甘地是印度名人圣雄·甘地的孙子。阿仁·甘地8岁那年,他跟随祖父来到南非,在当地一所小学读书。由于肤色不同,白人和黑人小朋友经常欺负他。小阿仁非常愤怒,他暗暗发誓:“等我锻炼好身体,我会‘以牙还牙’,一定要叫你们知道我是谁。”于是,他开始刻苦地锻炼身体,准备将来报仇。圣雄·甘地得知此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小阿仁说:“愤怒就像电流,滥用会造成危害,运用得当则成为有益的能源。与其受愤怒所左右,不如控制怒火,用在造福人类的事业上。”甘地的一席话,终于让小阿仁消除了以暴制暴的错误想法。还有一次,小阿仁在家里做完功课,顺…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7,(7):56-58
甘地是为印度独立而奋斗终生的民族英雄,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甘地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为印度民族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影响力几乎能与宗教相媲美,其辉煌业绩千秋万代永垂不朽。然而,他却在1948年的教派纷争中遇刺身亡,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9.
东方有二位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和川端康成。但桂冠到手之后,两人的境遇很不相同:泰戈尔获得了众口一致的赞誉。他的印度同胞从此改变了过去对他的冷漠。由衷地感谢他为印度民族增光添色,崇拜他为“圣人”,把他推到与“圣雄”甘地并列的地位上顶礼膜拜,其狂热的程度甚至连作家本人都感到很不是滋味,反而生出许多悲凉和孤寂来;川端康成似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争议的对象,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后,争议越大,观点的对立也更为明显。虽然许多人肯定川端对日本文学的贡献,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天  相似文献   

10.
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认为新诗是西洋诗歌的横的移植,忽视东方诗歌,特别是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事实上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地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及新诗的诗体方式,小诗体正是泰戈尔诗歌直接影响的结果。泰戈尔的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对郭沫若、冰心等人的影响较大。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他的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现和散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时代潮流和诗歌翻译等原因,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相似文献   

11.
印度前总理甘地有一次乘火车去外地,他的一只皮鞋不小心掉到了车窗外。这时火车已经开了,他索性脱下另一只鞋扔出车窗外。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如果被穷人拾到了,就能有一双鞋了。”  相似文献   

12.
1913年,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凭英文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被后世人称为“印度王冠上的明珠”。泰戈尔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有“诗圣”的美誉。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他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对爱情的诠释,更令无数中国读者心醉神迷。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作是人类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笔者认为,童真与母爱是泰戈尔诗歌中的亮点,这部分内容为他的诗作增色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莫罕达斯·卡·甘地是现代印度民族“独立之父。”他依据印度的国情探索出一条印度从英印帝国中独立的成功之路,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已成为甘地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甘地的思想庞杂深奥,包括宗教、伦理、政治、经济诸方面。作为一个东方政治家,他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以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以往对他的研究大都是从其作品上切入的。从印度佛教、音乐和名诗人泰戈尔等几个角度论述了印度化对许地山学思想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认真了解这些可以对他的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位才华横溢、“无人可以和他并驾齐驱”的艺术大师,既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并且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奉献出丰富多采、精致无比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他是印度文学的光辉代表,同时也属于整个世界。一般认为,泰戈尔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除晚期出访苏联,日本和中国后,发表了一系列充底激情的政治抒情诗和具有鲜明反对殖民主义倾向的著名剧本外,他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都发表于早中期。特别是泰戈尔中期的抒情诗具有魔幻般的唯力,譬喻新颖,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当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英译稿传到英国,叶艺一读…  相似文献   

17.
李尚飞 《学子》2014,(8):38-39
正泰戈尔40岁的时候,在孟加拉的阿什拉姆创办了一所学校。关于为什么要创办这所学校,泰戈尔说,它不是基于某种教育理论,而是出自对自己学生生活的回忆。泰戈尔说,是他的敏感使他不能适应来自正规学校的那种压力,"人与世界的真正联系是人格之爱,而不是机械  相似文献   

18.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于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地主家庭。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从总体看来,他首先是个诗人,191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由于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代表作《吉檀迦利》。一九一二年十月,英国伦敦印度学会为泰戈尔出版了英译本(吉担过利》,泰戈尔本人及其…  相似文献   

19.
甘地的非暴力学说深刻体现了苦感文化的精神,苦感文化成为其理论源泉及实践动力.甘地正是深受印度传统苦感文化的影响和感染,在殖民主义强大的暴力机器镇压之下,却能安详地坐在纺车前,深思印度的前途和出路.无论是在甘地的衣着、生活上,还是在他的非暴力主义学说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都秉承着印度苦感文化的精神,也对印度苦感文化和印度的独立作出了贡献.因此,他不但是苦感文化的集大成者,将苦感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而且也被尊为印度的国父.  相似文献   

20.
印度前总理甘地有一次乘火车去外地。他的一只皮鞋不小心掉到了车窗外。这时火车已经开动了,他索性脱下另一只鞋也扔出了窗外。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如果被穷人拾到了,就能有一双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