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威胁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安全.美联储货币政策失当、关政府放松金融监管、美式公司治理结构弊端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把危机传导到全球.我国应通过适度把握货币政策调整力度和节奏,调整优化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按照正常货币市场交易规则,任何国家的货币市场价格都应该是有升有贬的,但偏偏美元和人民币的运行偏离正常:美元自1944年以来只贬不升,人民币自1949年以来只升不贬,两种货币的运行皆表现出单向运行的特征。尽管两种货币行走在世界货币体系边沿的原因很多,但决定性因素还是两国的法律制度与普通国家存在差异。美元单向贬值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而人民币单向升值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损害。要消除人民币市价单向升值特征,让人民币市场价回归正常运行轨道,使人民币市场价格朝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增加的方向运行,也需要从调整人民币法律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美国贸易逆差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则不难发现,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则使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化了.在美国经济实力不断衰退的情况下,改变其贸易逆差地位的根本办法是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美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性是导致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的根源,直接反映的是全球商品与美元流动的方向性失衡。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BWII)下,美元固有的高风险性及美国对债务型经济的高度依赖,导致其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债券融资需求持续扩大。中国促进经济转型与投资多元化的努力,导致对美元资产需求相对减少,加之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及制造业重振,意味着美国输出美元交换中国商品的互补性格局正在逐步向竞争性格局转化,这使得继续维系中美金融恐怖平衡格局面临困境。该格局的有效化解还有赖于双方现有发展模式的成功调整,同时中国也需要促进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多元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社会而言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造成了美元一枝独秀和诸多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客观原因。美国自由放任、寅吃卯粮的经济模式和消费理念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面对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呼声甚嚣尘上。最后,中美两国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会走向何方?"中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需要是否能够避免中美之间对抗升级的发生?这些都是笔者将要讨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7,(2):120-123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随之在2008年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爆发在资本主义中心世界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怀疑。本文主要从货币体系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可以从储备资产和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两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去,维护和实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面对始自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经历前期利率这一价格型政策工具到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干预经济后初见起色,然而随着系列政策工具经济效应的释放,美国经济走势路转峰回。根据目前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美国政府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实施“量化宽松”新政策。新政是一种数量型的非传统干预经济方式,实质是以增发货币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在新时期的新变种。美国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必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大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分析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文献不胜枚举.本文通过对2008-2013年的美国货币政策数据、人民币汇率数据和国内货币政策数据建立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和国内的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升值的贡献力大小,以期得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费雪的货币理论指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交易量,并注重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但是,由于商品交易量难以估算,费雪以后的货币理论都用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商品交易量,都假定或者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但是,决定货币需求量的是远远大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社会交易额。经过对美国、日本和英国基于社会交易额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流通速度是易变的,它会对社会交易额或货币供给存量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并对货币的均衡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现行货币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货币流通因素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现行货币理论进行重构,客观反映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理论中的作用,重新阐述货币供给存量对经济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的深化,在货币层次划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调整层次划分产生了种种分歧,因此,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层次是很有必要的,对中央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发挥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1.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近几十年来,研究调整的是两种资本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出资人的货币资本,另一种则是人力资本。入世后,国内外企业间的投资、合资日益频繁,我们必须改变已固定了的思维模式,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意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货币供给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的一般均衡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分析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基本框架。利用这一框架,实证分析了中美货币供给调控的不同模式:美国是货币内生性调控模式,中国是货币外生性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比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则不难看到美国在反危机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在2007-2009年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无不苦干美国"太大而不能倒",就像美国苦干它的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一样.正因如此,美国政府不仅在反危机的政策上,而且在诸多方面都肆无忌惮地在全球采取双重标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必须改革美元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美国的有关金融数据,对美国OFCs与MFIs之间的资产负债联系,OFCs的发展对货币、信贷以及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数据表明OFCs在美国金融体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使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一个巨大的资金链。但由于通常金融监管当局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中秉持不需要对OFCs进行严格监管的观念,OFCs又成为这条巨大资金链中的脆弱环。另外,OFCs对信贷、货币的影响也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模型,采用单位根检验、Engle一Granger协整检验和var模型等方法,以我国和美国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份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对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讨论货币主义决定模型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适用性,得出弹性价格货币模型适用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和人民币汇率对各种经济基本因素具有不同的调整态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哈耶克的货币理论包括早年的中性货币学说和晚期的货币非国有化学说。中性货币学说强调货币数量的变化无论是否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只要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就会影响生产的数量和方向,这一理论对我国在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哈耶克提出货币非国有化的主张,目的是要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金融等原因所酿成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的金融危机,却通过美元的无约束发行,造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应金融风险,惟一的选择是约束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改革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仍稳稳地坐在头把交椅上,美元霸主地位的形成既有政治经济原因,也有历史传统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大发了战争横财,一跃而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强国。在美国的主导下,联合国44个会员国的代表,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次年12月协定正式生效,从此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行两个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和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二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时确定的美元价格为1盎司(28.35克)…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传统的货币供给乘数论者的观点,银行派生存款能按“乘数”创造出货币供给。这是值得怀疑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神奇的货币供给乘数,所谓银行派生存款实际上只不过是同一笔原始存款在不同银行间的不断转移,银行存款帐户的不断增加并不等于现实中具有实质购买力的货币供给的增加,银行信用的增加并不是因为银行为社会创造了多余的货币供给,而是因为银行制度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确实存在,但远没有人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猛烈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这源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美元霸权的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美国霸权和战后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