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有“难”的同感 ,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备尝艰辛。教师们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 ,学习新课标 ,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巧安排内容 ,巧把握时机 ,巧评价 ,学生就会很快地走上作文这条“道” ,而且会越走越宽广。一、作文内容“巧”安排“课标”指出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册课本在积累运用中 ,均安排了作文训练内容 ,教师首先要不为课本至上 ,课本…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一直是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教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们可谓是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结合,还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所有这些,都称的上是‘可取之策’。然而,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  相似文献   

4.
进入高年级,作文成了困扰师生的难题。有的教师主张多观察、多读书;有的主张多写多练;有的主张以说促写;有的主张作文指导课生动活泼,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地去想象,愉快地作文。习  相似文献   

5.
杨建栋 《学子》2015,(1):29-29
【正】小学作文,老师认为难教,不知从何入手而教;学生认为难写,不知从何入手而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备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说写结合,加强衔接,降低坡度;有的主张课堂指导,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多评多改,多鼓励少批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具体如何下手,从何下手,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阶段如何分层...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都是听说读写教学,其中"写"一直教师特别关注的。所谓"写",主要是指写作、作文,作文在小学语文中的分值占比特别高。但是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作文是一道难题,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甚至有些学生"谈文色变"。作者就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老师们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作文教学呢?下面就结合我曾经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和看法:一、做足作文教学之外的功夫1.写作要从低年级就引起高度重视老师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写作并不只是中高年级的事,在学生一年级进行大量识字阶段时,我们就应该让其意识到把简单的文字进行巧妙地排列,就可以真实地表  相似文献   

8.
多少年来,由于作文教学没有使学生感到“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作文成了孩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家长们难饮的苦酒和老师们头痛的课程。在作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咬着笔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寥寥几句,不知怎样继续。再翻开同学们已写好的作文,有的重点不突出;有的文笔干瘪;有的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小学语文修订大纲对小学的作文要求是“对于写作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新意。”其实,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源于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 ,这是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由说到写 ,降低坡度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课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 ;还有的主张评改作文多就少改 ,多鼓励少批评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 ,也的确使作文教学大为改观。但是 ,静心而问 ,学生感到作文难 ,其根本原因何在?难道真的是学生写少了 ,练少了?是我们老师在作文课上的具体指导方法有问题?其实不然。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情自然流淌、个性率真流露、精神世界真诚敞亮的作文,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离题,老师让重写;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这个总要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自由想象,自由选择,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不少语文老师避重就轻,随便扔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创作",甚至有个别老师将一周两节的作文课放到周末,让学生找篇作文抄一下,就算完成任务。在批改作文时,不少老师很是随便,缺少实效性和科学性。有的语文老师只给学生打上一个分数,或者在作文下面写上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写者无心,看者无意,到头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说,作文难写;老师说,作文难教。"难"就一字让多少学生为之怯步,让多少老师为之嗟叹。然而"难"却没有办法回避,那么只有迎难而上了。其实,作文和世界上的人和事情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作文也就非常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难作文!"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把话画出来,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内容可写,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写话。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处处听到一个"难"字,学生喊"作文难写",老师叫"作文难教".深入了解分析一下教学的状况,其实难的症结在于我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研究,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没有找到适合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文难,很大程度上难在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属于情感领域的东西,是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根据英国教育家斯滨塞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愉快教育"理论,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作文教学方法及体会,作简要阐述,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可是作文很难,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更难,因为他们才开始写作文。因为难,学生写作大多是"为作文而作文",老师的教学则变成了"为高分而作文"。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作文,每次作文训练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弄两篇"下水作文",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言辞相似,大意相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有些老师还教学生背优秀作文,考试考到了照着葫芦画瓢,致使假大空作文、"克隆"作文泛滥成灾。如何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呢?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我有些困惑,通过实践摸索,我对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如何变学生被动型作文为主动型作文,使学生作文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新鲜局面,让学生愿写,乐写,同时,也能为老师"减负"。多年来本人教育教学实践中,推行的"四大法宝",努力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封闭型"模式,开拓出了一条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新路子,具体做法如下:一.写说明书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课堂教学过于封闭,内容枯燥,方法简单。怎样让小学生写好作文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7):127-12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作文教学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究竟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以为:一是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二是作文教学不能囿于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体验与感悟。三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获取知识、积累素材、学会表达、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