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高校已经把社团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翼。知识通过社团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高校应当既注重课堂教学,又加强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社团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它在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化发展、自我意识、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社团的定位不准确、经费不足、建设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创建良好的社团文化,应统筹兼顾、合理发展,在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等方面下功夫,使社团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起到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学生活动为基础,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积极构建的一个微型社会场所。科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机制,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校学生社团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高校发展现状分析高校学生社团面临发展瓶颈的具体原因,积极探索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学生社团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注重学校社团的建设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并给予正确的领导和指引,在老社团的发展壮大、新社团的不断崛起中,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不断繁荣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社团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社团中的个人及社团自身的特点对高校社团功能的影响。以统计结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注重个体培养,注重社团文化建设;加强社团内部管理;加强社团与外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技能型的人才,这些人才具备多种实践能力。培养这些人才的主要机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学生社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主要措施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培养骨干,做好“帮、传、带”工作;将社团指导工作纳入教学计划,突出实效。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中职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随着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中职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中职学生在创办社团、管理社团、参加社团活动中张扬个性、锻炼能力,砥砺品质,享受团队带来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社团也成为相对于班级而  相似文献   

8.
学生社团是相关规定而建立起的学生群众组织,除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作用外,学生社团还对个性化教育有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中仍存在不利于个性化教育的诸多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应注重学生社团发展情况,从而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创设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龚顺斌 《成才之路》2011,(36):10-10
我们大桥小学十分注重学生社团建设,把学生社团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翼。因为学生社团是学校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也是落实教育新政的重要举措。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8):94-95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各高校体育社团的陆续开展,通过发放对已实施体育社团的部分江西高等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该调查包括大学生对体育社团概念、组织形式的理解,体育社团会开展哪些活动项目、学习环境如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及阐述高校建设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终身体育观的养成等方面的作用),据此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体育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煦春 《教育与职业》2005,42(35):67-68
作为有着共同志趣、特长的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肩负着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特别是创造个性的重要使命。如果说学生社团所具有的自主性、平等性和多彩性等创造特质成为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理论前提,那么学生社团作为学科交叉、信息交融的媒介,深入实践、联系实际的载体和展示个性、自由论争的舞台则昭示着学生创造个性培养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2.
当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部分管理者对社团自治性认识不充分、社团发展定位侧重于拓展交际而对育人目标理解存有偏狭、社团管理机制不够规范、优秀社团文化促进社团发展的功能逐渐减弱等问题。以帕森斯的AGIL模型理论为参照,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是:提升社团管理者的能力素养,制定适宜的育人目标并将其贯穿于社团活动全过程,关注社团成员内部需求并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注重优秀社团文化的传承以增强社团价值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在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空间,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对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社团人对社团认识不明确;社团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社团发展局限于校内,与外界沟通不够,社团发展空间狭小;社团本身的建设理念有待改善:过分倾向于兴趣爱好型,缺乏理论研究和探讨,使社团活动缺乏深度等一些问题。本文从高校社团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社团文化和有利于学生扎实专业、张扬个性、完善人格等视角,提出加强高校社团建设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4.
论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其作用发挥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社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活动开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规范社团管理、树立典型、展示社员个性以及优化育人氛围等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的思想教育、团结凝聚、示范导向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社团是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大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培养健康和谐的个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人的个性发展的内涵、特征,社团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社团发挥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为研究重点,在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学生社团的建设对于丰富学生文化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社团的组合过程中,为更好地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分别是在高校学生社团指导中注重品牌社团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学生社团的全面繁荣;建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与管理规定,推进学生社团的有序发展;重视所有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全面性,优化学生社团结构;注重不同学生社团之间的开放与合作,推动学生社团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应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课堂之余,组建校园文学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社社团活动,能让学生充分而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更好地培养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学校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学生社团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本文通过我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阐述学生社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每个社团的组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应运而生;每个社团主题的选择,是基于学生的年龄、个性与特点等实情与校情而定的。我们在指导尚美社团的组建时,瞄准了“美”这个关键字,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尚美社团便闪亮登场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大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学生学习、宣传、研究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示范群体。但是,当前不少学生政治理论社团管理水平较低,活动内容空洞乏味,社团的面貌严肃而影响力不够,建设的实效性不高。通过对上海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建设案例的思考,提出了"确立一个宗旨、创建两大载体、建立三大制度、注重四个‘结合’"的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实效性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