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陶黄林  帅晓勇 《考试周刊》2013,(63):170-171
积极开展"运筹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创新的新课题,而将网络环境和双语教学相结合则是当前教学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在运筹学专业课中开展的必要性及基于网络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了专业课双语教学采用网络资源的现实性,总结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运筹学双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双语教学备受重视并逐步推广,但其中一些问题也一并显现出来.本文从双语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笔者近几年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对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对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合理而有效的建议,从而促进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相应的教法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本文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一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职双语教学还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云 《职教论坛》2004,(33):22-23
双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好,会对专业课及外语学习带来正面效应.而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造成专业课及外语课两方面的损害.所以,什么课可以用双语,双语教学该怎样上,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试用双语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检验医学专业课中英文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成熟完善的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还未形成。我们以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及临床免疫学为样本,构建了检验医学专业课中英文双语教学体系,包括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专业英语准备、中英文双语教程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双语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这一探索有助于建设完整的检验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文章界定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定义,分析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现状,对如何建设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进行了理性思考,包括学校创新机制和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陈红艳  马上 《高教研究》2009,25(4):68-69
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对双语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给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个高等学校纷纷开始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模式的探讨。本文阐述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定义和意义,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提高我国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大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实施《世界地理》双语教学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解决地方院校《世界地理》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地方院校《世界地理》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对促进地方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育模式是双语教育政策法规、双语教育目的、语言观及语言价值取向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恰当的、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双语教育模式是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实验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和国外双语教学实施背景不同,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梳理,旨在对构建符合喀什地区实际的维汉双语教学模式中受到启发找到可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双语教育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详细阐述了“双语”、“双语教育”、“教育语言”、“语言教育”等几个双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认真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的定位,并对目前中国的双语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岩  姜宁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1):104-105
"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是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者努力创设互动性、参与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浸泡"在英汉双语环境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双语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双语师资专业的复合化、双语教学方式的互动化以及双语课程建设的系列化等途径,使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和构建。  相似文献   

15.
双语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双语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五种,即:地域性少数民族兼用汉语型、地域性少数民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少数民族兼用汉语型、少数民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汉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下逐步形成了“普通双语”、“特殊双语”、“辅助双语”、“高等专业双语”等不同层次的双语教育类型,以及“民族语主导”、“汉语主导”、“民汉语兼用”等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A学院作为一所典型的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材选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双语教学在教材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学的理念,加快具有权威性的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并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的新模式,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探讨了该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与目标.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与教材的选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了信息技术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应以培养适应双语工作环境的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本文从动机不足、双语课程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混淆、缺乏系统的双语专业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反思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双语教学应贯穿在所有专业课学习之中,因应学习程度、课程性质的不同而在授课语言、教材选用上由浅至深,循序渐进。通过成体系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使学生确实具备胜任双语工作环境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subject‐matter acquisition of two groups of linguistic minority students were studied; one in a minolingual second‐language class and the other in a traditional bilingual‐education model in the city of Oslo, Norway. The background of attempts a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Norwegian context is presented, and some aspect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pedagogy and research‐based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subject‐matter acquisition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linguistic‐minority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linguistic‐minority students profit from bilingua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nguistic‐minority students (LMSs) with a bilingual‐education (BE) background can achieve as good or better results in mathematics as monolingual students. The strength of bilingual education can therefore be said to reside in the favourable conditions that it creates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linguistic‐minority students of the content taught. By creating favourable conditions bilingual subject‐matter teaching also fulfils minorities’ expecta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content‐area instruction: to understand what is being communicated in subject‐matter teaching and to learn what is normally expected to be learned in subject‐matter teaching. It is therefore legitimate to argue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on pedagogical grounds without the support of old‐fashioned anthropological or psychological argu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