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财经全媒体发展所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背景下的媒体构造,用户体验得到空前的强化,第一财经全媒体集团如何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受众需求,在强化即有媒资系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进行新闻生产流程的再创造、融合机制的再创新,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是我国品种较全、影响力较大的财经媒体集团之一.自2003年成立以来,"第一财经"定位高端人群,主要服务于国内商业人士以及全球华裔商业人士,其经营的主要项目是电视、日报、广播、周刊、网站以及研究院,这六个项目运营专业化程度极高,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精准的高端服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第一财经"为全面提高竞争力,在新闻生产与经营上做出了及时的调整转型,进一步拓展了其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空间."第一财经"从整合化、跨界化、可视化和市场化四方面入手,为当前我国传媒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7,(2):68-68
国内第一个全媒体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手中国建设银行共同组建的总规模达百亿元的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1月15日在广州宣告成立。当天,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7日上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央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全媒体集团,目的是以"媒体+金融""媒体+技术"思路探索破解媒体融合发展难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整合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优质的财  相似文献   

5.
11月15日,一份新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创刊,该报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步面世。这份报纸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三方共同投资、联合主办,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运作的报纸。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财经"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木韦 《传媒》2005,(11):21-23
2003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道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谱写了中国传媒业的诸多记录,它的挂牌成立被业界人士普遍看作是中国传媒业的重要事件之一.2004年,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问世,从而标志着第一财经跨媒体平台主架的搭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7.
尹良富 《今传媒》2005,(7):67-68
2004年9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出版发行。至此,跨媒体、跨地域,居于“第一财经”统一品牌下的广电传媒与平面媒体框架基本达成,即“第一财经”模式诞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一个由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全媒体时代正在来临。对于多数传媒企业而言,全媒体仍是一块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是全媒体是个趋势,而且势不可挡,要么跟上潮流,要么面临淘汰,别无选择。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报纸编辑要积极转变观念,重新角色定位、创新理念、强化能力培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2,(12):7
刘守华在2012年第10期《中国记者》撰文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强化报纸的本质优势,重视能够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建立品牌叠加优势,打好这"三张牌"。第一张牌:以报纸的本质优势去应对竞争。在全媒体生态中,报纸回归并凸显本质优势至关重要。报纸的本质优势有秉赋的权威性、以专业力量打造深度新闻、代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一个传媒集团拥有多种媒体,即使没有达到"全"的地步,也至少拥有几种,比如报纸、杂志、手机报、网站。有些集团拥有几份报纸、多个手机报;二是传媒集团建立了“全媒体中心”,或者类似于这样的机构,底下有“全媒体记者”负责集团的采编工作,然后全媒体中心采集来的内容在多种媒体上刊播,即“一个产品,多个出口”,以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1.
赵随意 《传媒》2018,(4):59-6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是经中央批准的国内首家全媒体集团,是广东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大成果.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全媒体为核心,抢占经济话语权和制高点.以全新的视野,优化媒体发展战略布局,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以金融交易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路径,全力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拳头项目,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为形成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施翼 《新闻实践》2013,(9):41-42
2012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开启全媒体转型征程,从“读者时代”迈入“用户时代”,开始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华丽转身。为顺应浙报集团传媒变革潮流,2012年下半年,浙江日报服务专刊部《财经》专刊在满足用户需求上下功夫,报网、微博互动,创新展会服务性报道,在第三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企业投融资大会”(简称第三届“浙融会”)系列报道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第一财经,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个年轻媒体,一直在寻求我们这个时代财富运行的方位感.2008年10月20日,第一财经年度巨献--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正式启动.这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上海电视界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媒体记者也随之应运而生。在全媒体时代下,要成为全媒体记者,应当充分掌握"全"字诀,笔者针对时代对全媒体记者的需求以及对如何成为全媒体记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是一家传统期刊社.近年来,该集团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专职部门,明确职责定位;强化队伍保障,优化条件待遇,打造核心部门;强化机制保障,赋予协调职能,形成矩阵合力,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宣传期间,打造了全媒体时代的优秀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夏德元:不久前因为话题讨论的需要,本人以“全媒体记者”为关键词上网搜索,最先映入眼帘的,竞是由权威媒体发布的几篇近乎八卦的新闻:诸如《“全媒体记者”某某某被批捕》、《“全媒体记者”落网警示录》等醒目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对全媒体时代全方位全时段全媒体传播需要的回应,“全媒体记者”有被污名化的危险这.也许正是处在信息传播大变局和社会转型焦虑中的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真实境遇吧!不知两位教授怎么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以“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为传播手段,对传统记者群体意味着转型期的到来,但许多人把“全媒体记者”理解成“全能型记者”,其实是一个谬论。本文从全媒体时代特点和要求出发,论述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及职能的变迁,提出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财经媒体要探索以数据驱动重构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变革,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全媒体矩阵,打造专业化智库,全力建设数据中心。以数据中台、应用模型和专业团队的合力,强化数据生产能力,加快数字化建设,为不同目标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过去单向的传播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对专业财经电视频道来说,"全媒体"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CNBC作为全球著名的财经电视,在栏目编排、主持团队、品牌节目、传播渠道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播格局,为专业财经频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