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比喻意义的惯用的定型词组.本文以<惯用语例释>和<熟语大全--惯用语集锦>为语料库,阐述汉语惯用语语义的重要特点--"表意的双层性",即字面义和比喻义;并进一步探究隐喻在惯用语双层语义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对解释和理解惯用语的语义形成有其独特之处。简要论述了认知隐喻对惯用语语义的影响,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分析了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进而提出了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惯用语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惯用语的形象标示功能、惯用语的态度功能和惯用语的风格标示功能三个方面可以探讨汉语惯用语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4.
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现代语文》2006,(4):50-51
汉语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尽管学界对惯用语的定义还不尽一致,但是它作为汉语中富有魅力的表达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后,惯用语的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人们借鉴西方语言学者的惯用语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深入剖析诠释,极大地推动了汉语惯用语的研究.近些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或是认知心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开辟了惯用语研究的新天地,有学者已经注意到惯用语字面意义对惯用语理解的作用,但仍有忽视字面意义的倾向,我们拟对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的理解中的作用加以梳理,以科学认识惯用语字面意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说到惯用语,不少人认为只有"碰钉子、走后门、开绿灯"等三音节形式的才是惯用语,实际上惯用语远比这复杂得多,这只是惯用语众多类型中"单语节惯用语"的一种小类型.  相似文献   

6.
惯用语语义可分析性理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惯用语是一种"死喻",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其意义是不可分析的。认知语言学经验主义观则认为,惯用语作为深藏在人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的表层现象,其意义是可分析的,可活用的。文章所分析的惯用语意义的四个理据说明惯用语是可以分析的或可分解的,惯用语的意义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虽然惯用语是以概念为本体,其语义的形成和理解具有文化背景性和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的惯用语是固定结构关系和完整意义的词语组合。它是由词语组成的定型短语,但又区别于一般短语。一般短语是实指,而惯用语是字面意义的虚指。它的修辞手段既有一般共性,又有独特个性。从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和对偶5个方面揭示了哈萨克惯用语的修辞手段,概括了其修辞手法,展示了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惯用语块在句法和语义上并非是完全任意的,而是组构性的,可分析的,惯用语的各组成项的意义对整个惯用语的意义都有贡献,惯用语块是概念性的,其语义具有组构性、意象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其隐喻意义的形成具有系统的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9.
惯用语作为早已存在的语汇单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惯用语以其本身的复杂性,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惯用语的本体出发,力图通过留学生的惯用语偏误分析,来寻找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形式,在各民族语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韩惯用语在结构形式、表意特点、来源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区别它们的异同,是一个难点.本文旨在通过中韩两国惯用语的对比研究,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体现的两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异同,以加深人们对中韩惯用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汉语惯用语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意义往往不同于其构成成分所组成的字面意义。本文运用Lakoff和Johnson关于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通过实例分析来探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常规知识三种认知机制在惯用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惯用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惯用语是口语当中一种短小定型的语言样式,它往往超越字面意义,而获得一种比喻性的整体意义。在惯用语意义形成的过程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的模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帮助人们发现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似点,而且激发人们创造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从而把具象概念系统和抽象概念系统,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联系起来,在惯用语的字面意和整体意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很有特色的熟语,它广泛地流传于人们的口说言谈中。其构造大多以三字格为常态,并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形成语义的变异,在运用上比成语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惯用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到动物的,这些动物惯用语是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相处中产生、发展,并逐渐流传下来的。本文以包含十二生肖的动物惯用语为例,分析动物惯用语中所包含的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思维等多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惯用语是一种定型结构,它的构成成分一般都是不变的,但数词惯用语,尤其是"一一"对举的数词惯用语结构较为灵活。从《新华惯用语词典》所收的"一一"对举的数词惯用语出发,在惯用语的正体和副体的关系方面讨论惯用语结构的灵活性,以期对惯用语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词汇的文化意义习得尤为重要.惯用语是词语中与文化结合紧密的一类词汇.惯用语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教学,教学当中不联系文化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时汉语惯用语文化特点的研究,是帮助学生把握其词汇文化意义、以到达正确理解有效运用惯用语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父系氏族阶段的两个较大的部落.他们在同其他部落一起,彼此通过不断交往和战争逐渐融合,缔造了华夏族,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局面,共同创造了史前时代光辉的华夏文明.现在关于"炎黄子孙"和"炎黄世胄"的称呼,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炎帝距今已有5200年,而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8年,距今亦已有4696年.  相似文献   

17.
惯用语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惯用语的形象标示功能、惯用语的态度功能和惯用语的风格标示功能三个方面可以探讨汉语惯用语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8.
惯用语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形式,它在各自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日汉惯用语的异同,进而探讨二者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汉英语言中有许多惯用语用到了颜色词.但这些颜色词大多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本文运用Lakoff&Johnson关于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试分析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常规知识等三种认知机制在惯用语中颜色词的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熟语”,就是指常用而结构定型的短语或语句,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关于成语,中学生对它非常熟悉,在此不作赘述。本文仅就熟语的其他几种类型作些简要分析。一、惯用语惯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口语性很强的固定短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构上具有固定性,但固定性又不很强的特点。惯用语可以增减或改换词语,如“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个软钉子”,“耍花招”可说成“耍花样”、“耍手脚”。2.意义上具有形象概括的特点。惯用语具有比喻义和引申义,它的实际语义是字面意义的“升华”。惯用语用来表情达意时,则具有形象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