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在其所著《金石录》卷第二十一跋尾十一“后魏御射碑”跋尾云: 《后魏御射碑》,在今怀州。案《北史》 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 帝躬御弧矢射,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 铭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惟魏定鼎 迁中之十载。”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 七。”据《史》及孝文《吊比干文》,皆云“太 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至景明三年,盖九年  相似文献   

2.
陆荣 《现代语文》2006,(10):127-128
《说文解字》:“身,躬也。”段注:“大徐作象人之身。吕部曰:‘躬,身也。’二字为互训。躬必人吕部者,躬谓身之躯,主于脊骨也。”身是专指身体的躯干部分,不包括臂等其他部位,因此汉语里有“身首异处”等词语。由身体的躯干引申为整个身体,再引申为“自身、自己”的意思。杨树达先生《词诠》:“人称代名词,今言自己,往往与他人对待言之。”此种用法自先秦始即已使用。如《孟子·滕文公下》:“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代之也。”又《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一个兼集贫弱与宽松的社会历史时代。国家内贫外弱之势激发着主流士人群体图强奋发的使命意识;政治宽松及其文治需求激促着儒家学者及其儒学思想发荣繁茂。身当于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朱熹以“章句”与“集注”相适别的诠释文体,合辑并注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生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环绕《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而开展的经学活动是为宋代《四书》学。宋代《四书》学涵载着:赵宋政权应用儒学的社会文治理性,宋代学者开新儒学传统的学术理性,宋代学者群体奋发作为的使命践履理性。  相似文献   

4.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干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5.
"物业"并非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人认为“物业”是一个新词。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修订版)将它收录在“新词新义”部分,解释为“多指房地产(如公寓、办公楼等)。”实际上,“物业”一词古已有之,早见于宋代。如袁宾先生编《宋代语言词典》中就收录“物业”一词,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为例:“广  相似文献   

6.
“子”和“儿”作为重要的名词后缀,到现代汉语中虽然构词能力降低,但构词数量仍居首位。以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作为语料,着重考察了后缀“子”和“儿”在宋代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两个性质相似的名词后缀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7.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8.
《读史管见》是胡寅的史论专著,其传世版本大约有四系、六种。该书作为宋代义理化史学的代表作,继承了《春秋》“褒贬书法”和宋代理学的一般观念,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资治通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理学化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礼学、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胡寅对理想君子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从动物史的角度观察宋代社会中的屠牛现象,可探讨牛在宋代社会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宗教秩序中的多面形象。从《夷坚志》“泰宁牛梦”故事出发,结合《夷坚志》中相关故事,能够发现宋代官方耕牛屠宰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宋人生活中的屠牛食牛之风以及宋代民间杀牛祭祀的风俗文化。同时,通过分析宋代地方官员面对民间屠牛行为时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宋代地方政府灵活教化民众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答:在《唐律》的《名例律》、《斗讼律》和《捕亡律》里,都有“同居有罪相为隐”的规定。但这一法律规范的渊源是很古的。《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韩非子·五蠹》也说: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为令尹所杀,其罪名是:“直于君而曲于父。”韩非之意与孔子同,子不为父隐是有罪的;反过来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汉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见《公羊传》“闵公元年”何注引。)董仲舒断疑狱,据《春秋》之义,肯定“父为子隐”是正当的、无罪的。可见《汉律》和孔子、韩非的思想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话特别关注《诗经》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诗经》在宋代的接受情况,对今天《诗经》研究的深入,都很有意义。宋代诗话论叙了《诗经》对后世的影响,借《诗经》为证探讨了诗歌的社会功用和表现方法,阐述了儒家的传统审美思想、诗歌风格、学诗途径以及诗“六义”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宋代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仍然采取集中识字的办法 ,沿用了前代的《千字文》 ,还编写了不少新的集中识字教材。在众多的识字教材中 ,以《百家姓》、《三字经》最为著名。《百家姓》是北宋初年流传开的。南宋王明清在详细考证了《百家姓》以后说 :编撰者“似是两浙钱氏有国(吴越国)时小民所著”。因为篇首的“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等姓 ,都是宋初几个有关王室的姓。其中 ,“赵”姓居前位 ,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姓 ,是国姓 ;“钱”是刚刚归顺宋朝的吴越王钱氏 ;“孙”为…  相似文献   

14.
《诗经·邶风·式微》全诗如下: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此诗虽短,却在很多方面都极富特色。在此,我们在对全诗的词句、修辞等方面把握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这首三十二字的诗歌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一、精巧凝练的语言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诗经》“风”中的民间歌谣,本来是可以演唱的乐歌,很多章句,具有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  相似文献   

15.
《沧浪诗话》所涉及的几个诗歌美学问题郭建平诗话产生于宋代地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51起争议最多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  相似文献   

16.
宋代画学中的"天机"及其儒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机”在宋代画学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思维范畴,还有着多层面的深远奥义。“天机”的本质要义渊源于《易经》中的“畿”。庄学中的“天栈”是对《易经》中“畿”的发展,宋代儒学又对“畿”有所深化。画学中“天机”充分体现它的哲学品质。  相似文献   

17.
周密(1232—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先世为济南人,南渡后迁居湖州弁山,遂世为湖人.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理宗淳祐中曾任义乌县令,宋亡不仕,以遗民终生.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文人,诗、文、词皆工.入元后所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志雅堂杂抄》等散文著作,多寓亡国之痛,是研究宋代历史、宋代社会的重要文献.本文拟就这些散文中反映的思想倾向作一综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乡兵中的“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可先生《述“社邑”》(《北京师范学院学报》85年第1期)一文,概述了从西周到明清两三千年间“社邑”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各个朝代“社邑”的特点。但是,因为该文的时间跨度很大,不可能对每一个时代的“社邑”都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论述。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述“社邑”》中有关宋代的一些问题,分两个专题做一些补充说明;其一是《宋代乡兵中的“社”》(即本文),其二是《宋代的秘密社会》(另文论述),聊为《述“社邑”》的续貂之作。其间或有异同,则姑备一说而已。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宋代说话”的分类,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根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分为四科,即: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这一分类方法有误,是鲁迅先生对《梦梁录》的误读所致。实际上"宋代说话"应该分为小说、说经、讲史书和商谜四科,“合生”从属于“小说”。  相似文献   

20.
一“兵要”一词最早见著于史籍的是《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兵要远灾。”在《三国志·魏·王粲传附陈琳》中亦有:“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这里“兵要”一词是指兵权而言。《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