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编辑出版学是中国人创立的,是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传媒科学.在中国,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具有浓厚的历史根源.近代以来,编辑出版业在创造中国传媒文化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与出版的新技术、新媒介、新理念,有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出版与教育、文学之间有着较强的共振关系.维新思潮促进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制度的确立及现代化;五四思潮对于新文学出版业而言,是一种必要的发生装置.以北新书局为代表的一批新文学出版机构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出版企业编辑制度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舒新城是近代中国知名的教育家和出版家。他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与出版事业,以教育救国为理想,编辑出版过包括《辞海》、《新中华》、"大学用书"、"中华百科丛书"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书刊,有着丰富的编辑实践和独到的出版理念,在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兴盛与发展中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客观实践基础.编辑学的产生也当如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版传播事业尚不发达,作为独立专门分工的编辑职业还没有完全产生.因此,编辑学科便无由产生.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的出版事业得到发展.尤其是报刊编辑出版业的产生与繁荣,使专业编辑队伍的产生成为可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数十年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的革命与进步,我国的现代出版传播事业出现  相似文献   

7.
马晓琼 《今传媒》2012,(4):123-124
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虽然其真正出版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始于1924年,但一举成功,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结束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三家激烈的竞争的态势,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售价比较低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书局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8.
康军  宋庆国 《出版广角》2016,(14):42-43
当前,中国科技期刊正处在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对编辑主体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期刊转型,编辑应转变观念,学习新型出版技术,夯实出版实务基本功,将自身发展融入到期刊发展之中,实现期刊品牌价值提升与自我价值提升的统一,向学习型、研究型、管理型编辑迈进.  相似文献   

9.
南社文化名人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对中国传统的编辑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使编辑出版行业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助推器。南社文化名人摒弃了传统的雕版技术,努力探索新的出版技术,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排版与印刷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另外,南社文化名人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新兴报业的发展,且对近代书局的发展、佛学典籍的编纂和研究以及闾里文化的编纂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吴川灵 《编辑之友》2018,(4):103-107
文章以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为样本,统计其数量、出版者、出版地、创刊时间、刊物寿命并作分析.数据显示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86种,有的一家机构出版有多种期刊,有的刊物有重名现象.出版者以民营书局多,其次为杂志社.出版地居前的为上海、重庆、南京、北京.创刊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并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回落.刊物寿命较短,大多数在三年以内.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具有刊物数量较多、民营书局为主、地域分布不均、随时局变化明显、刊物寿命较短等特点.研究分析结果为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提供材料,并为当代出版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