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辞海》注《梁甫吟》乐府曲名。梁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群玉,湖南澧州人。性旷达,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恰如“天下人间一片云”(《言怀》),人品高洁,诗格清新。在他的诗中,虽然缺乏晚唐的社会风雨,但在他笔下,确也曾激发出扣人心弦的诗章。他曾唱道:“穷达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时心。羁栖摧剪平生志,抱膝时为梁甫吟。”(《长沙紫极宫雨夜悲坐》)《梁甫吟》,古乐府楚调曲名,声调悲凉,原为挽歌,后世多忧国伤时之作。李群玉之先,“诸葛亮好为《梁甫吟》”(《蜀志》),一生勤国是,死而后已;李太白亦传《梁甫吟》,抒发他赐金放回后的忧愤,抗音吐怀。李群玉雨夜悲坐,忧肠百转,低眉吟唱,可见晚唐社会的苦雨凄风,在他心头也常常激起波澜。他的《洞庭于》,就是两首卓杰的《梁甫吟》。  相似文献   

4.
《梁父吟》系乐府《楚调曲》名。梁父,一作梁甫,山名,在泰山下。古曲《泰山梁甫吟》分为《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都是葬歌。现将《梁甫吟》一篇加以注译。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好为”表示经常性的行为,显然可以观出诸葛亮对于《梁父吟》的喜好程度。诸葛亮钟爱的《梁父吟》为何物呢?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隆中对》一文课下注为:“《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注解本身无误,但释文过于含糊,《隆中对》开篇即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并非修饰之言,实属微言大义耳。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类似可以开启学生…  相似文献   

6.
陈寿的《隆中对》一文中提到,诸葛亮喜欢《梁甫吟》一歌。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这一情节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崇高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的一种美的形态。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文论家一般称之为"阳刚之美"。 屈原的《离骚》和李白的《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崇高美构成了屈原、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白和李贺,可称得上是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两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发散着奇光异彩,而且各有千秋。那么,他们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哪些区别呢?本文拟将其作一番比较,议其同,论其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1、李白与李贺浪漫主义诗歌相同点:1、1共同的渊源。他们均受屈原《离骚》以及楚辞作品的影响,他们以屈原为师、效法楚辞,继承了屈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李白的《远别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是直接脱胎于屈原的作品。如《远别离》写道:“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不…  相似文献   

9.
李白《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中的"卷"字各家解释不同,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说:1.曲谢卫平主编《大学语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可:却。卷:曲。豪:放纵。有智慧的人受压抑,而愚蠢的人得以放肆,因此世俗的人将我看得比鸿毛还轻。"《李白诗选注》编选组编《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可,却。卷,曲。这里指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豪,骄横。"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古代诗歌选(初稿)》  相似文献   

10.
学习要求: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3.尝试来点“化石吟”。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学习课时:二课时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1.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就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试加回顾,我们是否学过带“吟”作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  相似文献   

11.
乐之品位     
乐之境 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豪情,也有“二分《梁甫》一分《骚》”的激愤.却偏偏选择了南山下、东篱边作为永远的归宿、永远的乐土。  相似文献   

12.
笔者辑录了教学《石灰吟》的相关资料,供老师参考,以省备课检索之劳。关于诗题《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代的作品。《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石灰”点明了这首诗所吟之物是石灰,为正文奠基。“吟”与“歌”、“行”等相类,是文体的一种,这里可以解为吟咏,也可以理解为赞颂。关于咏物诗,北宋梅圣俞在《金针诗话》里曾经指出:“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意思是凡咏物诗总有内外意,外意指外象,亦即所咏之物,本诗即为诗人表明要像石灰一样“清白”,显示了崇高气节和宏大抱负。关于作者作者于谦是一位民族英…  相似文献   

13.
《病中吟》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吟"是古代的一种诗歌或乐曲的体裁。例如,在魏晋时期就有"歌、曲、乐、引、行、吟、操、弄、拍、讴、怨"等体裁形式。如上古的《南风歌》、《采薇歌》;相和曲《箜篌引》、《罗敷行》;平调曲《从军行》、《燕歌行》;楚调曲《泰山吟》、《梁甫吟》;清商曲《江南弄》;杂曲歌辞《游子吟》,等等,以后这些体裁名称就一直流传了下来。像唐代有名的孟郊《游子吟》、白居易《秦中吟》等。现在这种体裁在古琴曲中遗留的最多,如《别鹤操》、《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良宵引》、《春晓吟》、《昭君怨》等。明代王骥德《曲律》中在讲到各地的方言腔调时,也用了秦声、赵曲、燕歌、吴龡、越唱、楚调、蜀音、蔡讴等称谓。实际上这些不仅是强调与突出了各地腔调的差异,而且也表现出了汉语同音词汇的丰富。因此,这些体裁从现在来看,已体现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用之能给作品披上一层颇具古风的意味。由于刘氏有着十分深厚的古典文学与音乐基础,因此,他十分偏爱运用这些乐曲体裁名称。他创作的乐曲中就有二胡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光明行》、《独弦  相似文献   

14.
尹小珂  宋兰萍 《文教资料》2006,(13):120-121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诗歌讲究字声、音韵、节奏和句式的组合变化规则,富有音乐美的特质。“吟诵”正是从诗歌与音乐的这种奇妙“姻缘”中派生出来的一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一、“吟诵”的概念探析“吟”,是歌唱或音调类似于歌唱的口头表达方式。《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东汉高诱注曰:“吟,歌吟也。”说明“吟”就是“歌唱”。现代意义上的“吟”指拉长了调子像歌唱似的读,它并非等同于“唱”。“吟”与“唱”的区别在于:唱一般有谱…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纯然的记梦诗,绝无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又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客观。“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乃一首纯然的记梦诗,是不确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人中,以“苦吟”知名的,当首推唐代的孟郊、贾岛。欧阳修《六一诗话》;“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生平尤喜为穷苦之句。”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们为什么苦吟?一说是因为他们一生命运多舛,穷困潦倒,只有以苦吟写其穷愁。一说是因为他们“气象如此,宜其一生跼蹐。”(瞿佑  相似文献   

17.
1.“殷岩泉”的“岩”不是“岩石”《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课本注为:“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岩”显然被理解为“岩石”了。实则不然,此处的“岩”指高崖,“岩泉”即“高崖飞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就把“岩”的第一项确定为“高峻的山崖”。现代汉语中的“岩石”一词,文言文中多用“石”来表示。“有大石侧立千尺。”(《石钟山记》)“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再有本文中“千岩万转路不定”的“岩”,也不是指“岩石”。在同一篇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诗歌讲究字声、音韵、节奏和句式的组合变化规则,富有音乐美的特质。“吟诵”正是从诗歌与音乐的这种奇妙“姻缘”中派生出来的一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一、“吟诵”的概念探析“吟”,是歌唱或音调类似于歌唱的口头表达方式。《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东汉高诱注曰:“吟,歌吟也。”说明“吟”就是“歌唱”。现代意义上的“吟”指拉长了调子像歌唱似的读,它并非等同于“唱”。“吟”与“唱”的区别在于:唱一般有谱…  相似文献   

19.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出师表谟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廓。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茫茫。  相似文献   

20.
已亥杂诗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