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册中学语文教材都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大部分,两部分课文的份量相当,各占50%左右.对于教读课文,教师重视,经验较多,研究也较为深入,教学上较为自如.而对于自读课文,如何让学生学好,则讨论得较少,探索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让学生阅读时.乐"在其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语文课丧失了"读书"的本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如此.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阅读分为两种方式——实读与创读,二者紧密联系,实读是创读的基础,创读是实读的升华。笔者认为,要想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①要让学生树立“文本没有原意”的思想;②鼓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③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声音;④改变当前阅读评价方式,把发展学生的批判、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郭萍 《考试周刊》2013,(52):42-4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一味指导学生大声读,为读而读,忽视了读的最终目标,有效的方法是适时地轻声读,让学生在读中收获更多。  相似文献   

7.
杨春美 《文教资料》2008,(35):116-117
本文从要让学生充分"读"、要让学生"读"出自己、要让学生"读"出空白、要让学生有个性地"读"、要让学生"读"出疑惑、要珍视学生"读"的独特感受六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提倡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独立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绘本已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我尝试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体味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读";营造亲子共读氛围,让孩子"乐读";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等,和孩子一起"读"享快乐。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绘本已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我尝试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体味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读";营造亲子共读氛围,让孩子"乐读";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等,和孩子一起"读"享快乐。  相似文献   

10.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在小学阶段学生读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新课标在二级目标读的要求中提出:"(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六年级学生毕业将完成二级目标,如何让他们读时充满愉悦,让学生爱上读,并以读促学,使学生读的潜能得到最好的挖掘,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7,(18)
阅读课要想让学生从文字的层面上升到文学的层面甚至文化的层面,那就是“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有所体验。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坚持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前有铺垫,读时有要求,读中有研讨,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琅琅的书声中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的阅读训练,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思考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有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诱注中的"读曰(为)"和"读如(若)"是较为重要的几个术语,也是历来较有争议的术语.从对高诱注释的实际研究来看,这些术语运用中各有侧重,即各有其主要用法,"读为(曰)"主要用于明假借,而兼有注音等功能;"读如(若)"主要用于注音,兼有明假借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读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带规律性的知识,在于示范、引路,是例子,是“举一”;而自读课则在于侧重让学生把教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付诸实践,以便能活学活用,是“反三”。这样编排教材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相似文献   

16.
许洁 《学周刊C版》2010,(9):200-2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读的重要性,而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则离不开有效地引“读”。引读教法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加解读、把握文本的深度.能使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感受体味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学习的个体化。与其说让学生高效地“读”,不如说教师高效地“引”。笔者认为,高效率的课堂,恰到好处地引读,也别样出彩.  相似文献   

17.
张田若先生有一句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的确,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同一。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把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目的,而读又可以当作理解、领悟和吸收阅读客体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而美读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美读,不仅包括以优美的语言传递文本,更重要的是抵达作者的心灵,通过情感诠释文本。在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发想象、提升感悟,培养学生美的兴趣,增强美的感悟,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浅唱低吟中亲近文本,让诗意和激情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相似文献   

19.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重放了它的异彩。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悟自得。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独特的东西。本文就是从如何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和教师准确有效地"导"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知识承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教授业的主要依据,而教材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与前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透"、读"活"、读"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