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盛云生 《物理教师》2010,31(11):35-35
放在水中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位置升高了.在图1中,物点M发出的光线MA、MB射入我们的眼睛之前,分别在水面上A、B处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物体的位置是在折射光线A1A和B1B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M′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由于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它离水面的距离(视深)比物体离水面的距离(实深)要浅一些.从图1来看,像点M′也不在物点M的正上方,而是向人眼的方向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在几何光学的学习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例如下面的问题 .1 .一块 1 5 mm厚的玻璃板 ,放在铺有报纸的水平桌面上 ,当我们从玻璃板的正上方向下看时 ,报纸上的文字好像升高了 5 mm,该玻璃的折射率 n=     .2 .在水中同一深度有红、绿色两个点光源 ,在水面上分别从两个点光源的正上方看它们时 ,    色光源较深 .以上两个问题 ,我们通过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点 ,即必须弄清物体在介质中的实际深度和眼睛看到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这一类问题称之为视深度问题 .下面 ,先来研究问题的原型 :题目 某水池实际深度为 h,垂直于水面往下看 ,水池底的视深度为多少 ?(设水的折射率为 n)分析 如图 1所示 ,设 S为水池底的一点图 1光源 ,在由点 S发出的光线中选取一条垂直于水面 MN的光线 ,由点 O垂直射出 ,由于观察者在 S正上方 ,所以另一条光线与光线 SO成极小角度从点 S射向水面点 A,由点A远离法线折射到空气中 ,因入射角极小 ,故折射角也极小 .进入人眼中的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 S′,该点即为我们看到的水池底光源 S的像 ,像点 S′到水面的距离 h′,...  相似文献   

3.
鱼看鸟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 2 0 0 1年第 7期刊登了“视深度问题及其应用”一文 ,其中谈到“若鸟不在鱼的正上方 ,其光路如图 1所示 .图 1 (a)为鱼看到鸟的位置 ,图 1 (b)为鸟看鱼的位置 ,从图中可知 :不论是鱼看鸟还是鸟看鱼 ,看到的像均应偏向观察者 .此结论可推广到任何介质中 .”图 1笔者认为 ,该文谈到的鸟看鱼的说法是正确的 ,鱼看到鸟的说法是错误的 .下面笔者结合折射定律用数学方法来证明 .如图 2所示 ,设鸟在距水面高为 h的 A点图 2且鸟不在鱼的正上方 ,点A(鸟 )发出的两条光线AB、AC分别经水面上点B和点 C折射进入折射率为 n的水中 ,两条折射光线 …  相似文献   

4.
例1 如图1所示,位于主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主轴于S'点, 现有一条平行光线从A点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线将 ( ) (A)与主轴无交点. (B)与主轴有交点,且在S'的右侧. (C)与主轴有交点,且在S'的左侧. (D)与主轴有交点,且与S'重合.  相似文献   

5.
插入水中的筷子 ,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发生了弯折 ,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如图 1所示 ,处在水中的筷子上的任一点 P射向空气中的光线经水面处发生了折射 ,由于人的视觉习惯 ,认为到达眼睛的光线是从折射光线 图 1的反向延长线上的点 P′射来的 ,点 P′在点 P的上方 .其实 ,这只是观察者从水面上方斜向下观察水中的筷子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许多教科书在讲到光的折射内容时 ,都会提到这一现象 .那么 ,是否只有这一种现象呢 ?如果将筷子插入盛有水的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 (因壁薄 ,玻璃的折射可忽略不计 )中 ,通过改变观察者的位置、筷…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几何光学教学中,通常是列举观察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来说明光的折射现象。这里,并不需要讨论水中物体的成像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时常引起一些人的兴趣。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往往是把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两只眼的两束光抽象为两条光线,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作为物体的像。于是,认为观察水中物体的像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透镜成像作图是几何光学中很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会考、高考的热点.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介绍了透镜成像作图的3条特殊光线,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第4条特殊光线:线状物体发出的与其本身重合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必和线状物体的像重合. 如图1,设线状物体AB经过透镜所成  相似文献   

8.
人站在岸边观察水中的物体时,看到的是水中物体在某位置上的确定的像,并且像在物体的上方,那么像是否在物体的正上方呢?现讨论如下:人们能够看到水中的物体在某位置上的确定的像,是由于“双目视觉”的作用。水中发光点射出的两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分别进入我们的两只眼睛,眼睛的本能使我们感到,像就在两束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上。根据人眼所处的位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节是用测量水这种透明液体的折射率来阐述折射定律的 ,实际操作时 ,由于没有合适的仪器入射角和折射角很难测量 ,实验不易成功 .怎样做好这个实验 ,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在教学中 ,我们通过补做以下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验原理和方法如下 :一、实验原理如图 1所示 ,设 S为水底的一点光源 ,由 S发出图 1的垂直于水面 NN′的一条光线由 O射出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条光线由 S射向水面 O′点折射到空气中也进入人眼中 (由于眼睛瞳孔很小 ,实验中入射角、折射角都极小 ) ,进入人眼中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光学作图题中,有些问题不能直接利用光的有关定律解决.本文总结的一些方法很方便用于解决常见光学作图难点,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一、光发生反射和折射时,根据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可确定像.例1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1所示,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透镜成像作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实,只要找出透镜成像作图的规律,掌握其实质,便可化难为易.透镜成像作图的要点可概括为:“三线,两点,一对应”.所谓三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条特殊光线.即:①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透镜的焦点;(或折射线的延长线通过焦点)③通过焦点(或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轴.两点:就是指物点和像点.其意义是: 所有的人射光线必过物点(光线从物点发出), 所有的折射光线必过像点(或延长线过像点).  相似文献   

12.
题目如图1表示喷泉水池中的一盏彩灯射出的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向水面进入空气,则折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入射光线是_,法线是_,水和空气的分界面是_.该题意图是检验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理解程度,多数学生一见此图往往感到眼花镜乱,绕半天圈子才能找到答案,其实该类题若从反射光线着手则可快速解答.分析与解因为法线与界面垂直,故PQ。MN都有可能是法线或界面,从数学角度可以认为PQ与MN将平面分成四个“象限”.同学们知道折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分居界面两侧,而且还分居在法线两侧,故它们二者必位于对顶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透镜成像观察范围的确定,可分为以下二种情况: 一、物体的位置不动,眼睛处于什么范围内能看到像——即确定目域方法是:1.确定物体像的位置;2.根据物体的边界点和与之对应的像点,作出入射光线的边界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边界光线;3.根据边界光线确定折射光线照到的区域,即为目域.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从点光源S(在焦点之外)发出的光经透镜L折射后,其折射光线(或其延长线)必将交于一点,这便是点光源S的象S′,如图1所示.且象、物的连线必通过透镜L的光心O,由此:  相似文献   

15.
一位学生,眼戴防水镜(平板玻璃罩)潜水游泳,从清澈的水中向岸上观看时,不禁大惊失色,恐惧感顿生.岸上的物体全部变成庞然大物,并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显然是光的折射现象所致.与岸上的人斜看水中的物体位置升高道理一样,即视深度比实际深度浅(高)了,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岸上的物体反射到水面的光线,在进入水里时,发生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如图1,视高度比岸上物体的实际高度更高了.人在水中看到的庞然大物不过是岸上物体的虚像而已.水面上的物体为何变得如此巨大@夏世奎  相似文献   

16.
为何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树是斜弯曲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5,26(8):41-42
在高三物理“光的全反射”一节中,有一例题的插图如图1所示,水中的鱼看到岸边的树是斜向下弯曲的.为什么水中的鱼看到岸边的树是斜向下弯曲的而不是直立的.本文从水面对光线的折射成像的角度来分析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图11水面折射成像规律图2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  相似文献   

17.
一、虚拟法例如图1所示,请用作图法求出入射光线MN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PQ 解析MN是一条任意光线,我们只能作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图,故PQ不好直接作出。但如果借助三条特殊光线成像,从物射出的光都要通过像点,根据这一思路,可虚拟一个不在焦点上的物体,就可轻松求出光线MN的折射光线PQ。  相似文献   

18.
人在岸上观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水中物体的像。观测者站在不同位置来看水中的物体,看到水中物体的像是变化的。通过计算,学生就能知道物体在水中像的位置确实与观测者眼睛的位置有关。眼睛要看清物体,物体必须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现在假设水中物体反射的两条光线在水面  相似文献   

19.
题目图1所示,空气(n汽=1)中折射率为=1.5的玻璃凸透镜,焦点为F,一发光物点处于焦点F时,其发散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变成平行于主轴的出射光线.现将容器A注入清水(n水=4/3),且使水面刚刚没过透镜.若仍想得到平行于主光轴的出射光线,则发光物点应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20.
在几何光学的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记录下来.遂写成札记.现将其中的几篇集结、整理成文供参考.1 线状物成像作图的一条重要光线物点经透镜成像,物点和像点的关系应满足透镜公式.在物点、透镜被确定后,像点也就被唯一确定,也就是说,物、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物、像的这种关系也可以通过用透镜成像作图法确定.——对应关系在几何光学作图中的一个重要涵义是:过物点的光线折射后必过像点(包括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像点);过像点的折射线所对应的入射线必过物点.据此,我们想到,如果成像的不是物点,而是一线状物(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