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怎样在邮票中体现出原著精神,正如邮票作者所说“其难度是相当大的”。然而,不少集邮爱好者看到邮票以后,对邮票的图案看不懂,集邮爱好者看不懂邮票图案,就难  相似文献   

2.
一、编组专题集邮展品模式的沿革专题集邮收集方式的出现已有100多年了。专题集邮展品的正式展出也有80多年了。据记载,1863年6月英国就出现了与传统集邮不同的收集方式,即按同图案邮票和以邮票发行目的来收集邮票的方式。1870年7月在集邮杂志上有一篇名为《肖像邮集》的文章,介绍了一部人物专题邮集。直到1928年卢森堡的著名集邮家伯那德·菲塔在欧洲国际邮展中才正式展出了他的专题邮集,因此,他被认为是专题集邮的创始人。开始,专题集邮是以同一类图案邮票(不考虑邮票发行目的)进行邮票收集和编组邮集的。以  相似文献   

3.
27年一件事     
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集邮的。当时是因为邮票的图案好看而集邮。所谓集邮就是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收藏了事,不觉得集邮还有什么其它的意义和乐趣。  相似文献   

4.
随着邮票的产生,人们开始集邮。随着所发行的邮票种类的激增,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够收集齐全世界的邮票了。即使想收集齐近几年的邮票也相当困难,因此专题集邮自然应运而生,成了当今集邮的主流。专题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国旗邮票以其漂亮和奇特的图案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者。当我在中学时期刚接触到外国邮票时,就被一些非洲国家发  相似文献   

5.
极限集邮的基本概念是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最大限度的一致,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集邮方式。多年来,极限集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集邮者,产生了众多极限邮迷,制作出大量精美绝伦的极限明信片。极限片的引人之处是将邮票贴在与邮票相似图案的美术明信片上,利用邮票图案和片图的偶然巧合,组合出新的、自然和谐的美,仿佛天造合一。其令人叫绝之处,便是先于邮票面世,数载后竟与新邮相映成趣的明信片。其实,能与明信片  相似文献   

6.
极限集邮,在台湾地区称之为“原图集邮”。“原图卡”一词始见于台湾省1972年3月20日发行《故宫清瓷邮票》时,正式附带发行原图卡(指贴相关邮票并销盖首日邮戳的原图明信片),邮政部门将“maximumcard”译为“原图卡”。其时发行之“原图卡”系列均以“邮票原图”为主题,更有台湾中区邮政管理局放在集邮台上之说明:“‘原图卡’:将邮票之图案放大成明信片之尺寸作为明信片之用,或供收藏者”,故此曾造成对集邮爱好者的误导,认为“原图卡”即“邮票原图放大”之明信片。且当时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画面上,  相似文献   

7.
美好新家园     
《美好新家园》邮票的发行,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四川的集邮爱好者,纷纷制作各种实寄邮品和极限片。有人说,很难找到与邮票图案十分一致的自然明信片制作极限片,其实不然,笔者就制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从事极限集邮应具有一定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集邮知识体现在选用的邮票(如变体票、不同齿度票等)上,也体现在了解片图和票图的内在联系上和销票的邮戳上,本文着重谈谈后两个问题。 一、片图的内在联系问题 1.通过片图证实票图的设计来源。在我国,邮票图案是参考明信片图案而设计的事实,在70年代左右是比较常见的,当时不那么讲究“知识产权”,以致对某些邮票原图的作者成了空白。比如1978年发行的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第6枚“海上钻探”的图案,我们在1977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明信片《祖国处处披新装》中的“海上钻井”图案上找到了几乎和邮票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邮票中人物吸烟图案的邮票,除2011年《集邮博览》第5期《从邮票中的人物吸烟说起》一文介绍的纪109中第一枚等5枚及J.56两枚,第10期《新中国邮票中人物吸烟图案并非五枚》一文介绍的J.9(3—3)等7枚邮票外,在纪、特邮票中还有6枚邮票中有吸烟图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比利时为宣传集邮而发行的3种系列邮票。 邮票日系列 1957年5月19日首次发行,图案是16世纪的一  相似文献   

11.
香港集邮者对极限片有较广泛的接触始于1982年。当年的10月20日,邮政署发行“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伤残人士运动会”纪念邮票,运动会举办机构为筹募经费,经邮政署长同意,用邮票图案印制了一套明信片,并于邮票发行当天在各邮政局发售。集邮者购买空白明信片后,再贴票盖戳,才制成极限片(香港称“原图卡”)。这些明信片的图案完全复制自邮票,包括铭记及面值在内。而极限集邮规则禁止使用复制邮票图案的明信片,但大多数集邮者(包括笔者)对极限集邮规则毫无认识,因此乐于收藏这些极限片。  相似文献   

12.
丁一凡 《中国集邮》2000,(11):21-22
邮票的刷色是指邮票图案所印刷的颜色,刷色是邮票的重要特征之一。邮票的刷色同邮票的纸张、印刷工艺及油墨相关,其中决定的因素是印刷所用的油墨。多年来,印制邮票都采用专门的油墨,不同的印刷机或不同的印刷版别,使用不同的特制油墨,如雕刻凹版油墨、平版油墨等。这样不仅保证了邮票图案的色相纯正鲜丽、线条精细光洁,而且对防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刷色是衡量邮票印制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不少国家没有能力印制邮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广大集邮爱好者来说,了解邮票刷色的一些基本知识,具有指导个人集邮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案是构成邮票的要素之一。邮票上的图案是用不同色彩的油墨印刷而成,集邮界对邮票上颜色称为“刷色”。刷色不仅赋于邮票以鲜艳的色彩吸引集邮者,而且还有防伪功能。邮票刷色是传统集邮研究的重要内容。集邮家依据刷色的种类、深浅、浓淡和明暗  相似文献   

14.
正《集邮博览》复刊后即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登》(以下简称"档案"),这对推动中国邮政史及集邮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邮票史》中也引录了大量的邮票档案(以下简称"引录")。笔者发现,《邮票档案选登》与《中国邮票史》(七卷)(以下简称"七卷")的相关引录有不一致的情况。如:邮政总局1950年1月23日发供字第6/195号《关于修改邮票图案制版付印事项的指令》,《集邮博览》2008年  相似文献   

15.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16.
正集邮展览是当代集邮活动中最主要的展示形式,是普及、交流、提高集邮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当前,专题集邮是集邮展览中最主要的类别之一,它已经成为我国和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集邮类别,参与人数较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图1为2013年澳大利亚世界邮展首日封)。专题集邮是按邮票图案、文字和发行目的来收集、整理和研究邮票以及相关邮品的一种集邮方式,专题展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集邮出门旅行,比不集邮的人多一份乐趣,那就是寻访邮票图案的原型。譬如,谁不知道美国的国会大厦和白宫呢?但是到了跟前,就多一点感性的体会。回头再欣赏手边的邮票,也更能领悟设计的匠心。  相似文献   

18.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邮的。1954年收到我弟弟(参军后牺牲于厦门)从上海寄赠的一套纪10《保卫世界和平》第二组3枚三角形邮票。这套邮票图案精美,和平鸽是毕加索的作品。从此对邮票产生了兴趣并收集每一套纪、特邮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自动化邮票(见彩页),自1999年12月30日在北京西客站自助邮局首次出售到2000年7月3日停售,引起了集邮者的注意和兴趣,随着自动化集邮的升温,求购和收藏自动化邮票的人也渐渐增多了起来,北京在2003年还成立了自动化集邮研究会,使自动化集邮者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自己的会徽,目前发展会员已有150多人。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制作2005年乙酉鸡年生肖 极限片,引起人们的思考。按照生肖 集邮类展品评审规则,"生肖集邮就 是收集以中国的干支纪年的十二生 肖动物为图案,以及有干支纪年特征 的邮票及邮品的集邮方式"。极限片 应是"官方或私人用生肖邮票制作出 来的反映生肖题材的复合邮品。" 选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