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之后,直播成了广播界的一次大规模改革浪潮,特别是大量的听众电话参与直播,更被视为广播"走出低谷、重现辉煌"的法宝。这种全新的播出形式,确实让听众耳目一新。因为热线直播在保留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同时,融入了人际传播双向交流、亲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话直播节目是由广播电台在直播间设立专线电话,主持人、嘉宾主持节目,听众拨打专线电话参与节目,电话交流的内容即时直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是借用了电话这种人际传播工具进行大众传播,使大众传播具有双向性、互动性功能,强化了其传真性、时效性、说服性功能,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3.
王生智 《新闻三昧》2003,(11):28-29
热线节目的兴起与问题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是将广播与电话的自愿选择、双向交流、即时反馈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得广播这种大众媒体兼有了人际传播的功能,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的节目样态。1986年,珠江经济电台开启了我国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先河以来,至今热  相似文献   

4.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热线点歌节目是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文艺节目,它融听众参与、歌曲欣赏为一体。热线点歌节目产生于我国城乡电话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在听广播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在家中、在就近的电话亭参与节目。这种电话与广播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优势,而且将人际传播中的情感距离与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热线点歌节目应以创新吸引听众。但时至今日,它的发展滞后于听众不断变动、不断提升的收听需求,大部分点歌节目是以老形式、老面孔出现,难以对听众产生吸引力。要使热线点歌节目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加以改进,积极创…  相似文献   

6.
“热线电话广播节目”是听众参与广播的重要形式.随着电话作为现代人际交流工具进入广播传播过程,开始赋予了广播节目以更加鲜明的现代色彩,使得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兼容了人际传播的特性.其传播效果不再只是一个静态指标,而且是能够随着主持人的投入,随着听众的参与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常数.那么在当前各级各类广播电台都在为如何进一步提高“热线广播”的节目水平使之适应于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而绞尽脑汁时,是否可以变换一个位置,从开掘对象潜能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呢?这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以其时效性、现场感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不但增强了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而且使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一种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这种全新的传受关系成为广播节目突出的亮点.但是,在热线直播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热线直播节目的定位不明、宏观容量失控、情感倾诉类节目格调不高、随意性大以及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弱等.如何办好办活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需求?本文围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设置定位与运作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播节目采用热线直播方式 ,确实能极大地发挥出电子传媒的优势 ,可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通道畅通无阻 ,又使信息互动共同交流 ,从而达到人际沟通的最高境界。其原因在于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在电台与电话共同组成的空中信息通道中 ,人际的情感距离与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 ,使受众的参与感得到最直接的满足 ,因而传者与受众均可以获得即时的信息反馈。因此 ,广播热线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为广播事业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一时之间 ,服务类、娱乐类、谈话类以及公众热线话题类的广播热线直播节目层出不穷。但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生命力来…  相似文献   

9.
热线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由主持人组织,一般还请来嘉宾,开通听众热线,以直播方式播出的广播节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传播观念的变革、传输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热线谈话节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这是对过去大众传播只有单向传递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吸纳了人际间双向交流能及时反馈的便利,又保留了大众传播迅速、广泛的优势;它冲破了空间的隔绝,使有参与愿望的人们在空中电波里“相会”,探讨种种有益的话题。广播热线谈话节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颇具特…  相似文献   

10.
人际传播以一种暧昧的身份进入大众传播,一时难以辨清;它是目的,还是手段?如果是目的,那么合乎自然的就可以得出结论:大众媒体由此可以实现广泛的人际传播。但事实呢?本文将采用社会语言学的观点,通过对杭州西湖之声电台的热线谈话节目《孤山夜话》的分析来阐述事实,并得出结论。讨论的起点是:把传播行为还原为言语行为,重新定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所谓人际传播即在特定的人际语境制约下的言语行为,而大众传播则是在特定的媒体语境制约下的言语行为。这样,人际传播进入大众传播就可以理解成两种不同语境的同时合并,也就是梅…  相似文献   

11.
一、三位一体的新闻模式国内广播热线节目是将电话热线或手机短信与广播直播节目联系起来,从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采用,最初比较多地用在消费维权类节目中。进入21世纪,这种  相似文献   

12.
热线直播的优势与弱点辨析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孙旺军热线直播是广播主持人节目的一种新型制播方式,由主持人播讲的内容和电话传送的内容有机地组合成一体,直接播放。对这种方式,当前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评说。有的说它好,有的说它不好。在一段时间里,有的台停办了所有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广播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播现象,即在广播节目中开通热线电话,通过电话把听众与广播联系起来,让广播直面听众、请听众参与广播,从而使广播迅速、直接地发挥更加广泛、深入的作用.广播热线一诞生便受到普遍关注,并迅疾传遍全国,形成“热线”热;沉闷多年的广播如同被注入兴奋剂,充满活力,“广老三”的地位亦迅疾提高,在热线节目中要求点播、插播广告者络绎不绝.广播热线如此受宠,与广播所独具的特点分不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通俗易懂、收听方便、参与简便等特点和优势——广播正是凭借自身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导入热线电话、开通广播热线,才造成了“热线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金笛  孙瑶 《记者摇篮》2007,(7):114-114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讯业的迅猛发展,热线电话节目应运而生。电话与广播电视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优势,使广播电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最大的优  相似文献   

15.
广播节目由传统的录播走向直播已经历了数年的历程。然而在众多直播节目中,基本上都是以主持人的现场主持,加之诸多的案头资料结合而成,且节目类型大都集中于文艺类或谈心类节目,真正在新闻类节目中以热线传播消息的方式为主,大时段、固定性地推出一档节目并不多见,而我台的《警方热线》和《法律天地》两档节目恰恰作了一次可贵的探索与实践。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充分发挥广播传媒潜在优势,以快捷传播突出信息的时效性与现场感的做法,既得到了广大听众的肯定,也受到了广播业内人士的好评,并屡屡获奖。广播节目热线传播信息快捷便利…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广播自从1986年实施专业化系列台改革以来,出现了大量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节目一改过去传统的以播音为主的节目方式,以主持人亲切、自然的话语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主持人热线直播节目以主持人与听众的即时双向交流丰富了广播的传播功能,因为它在大众传播中融进了人际传播这是广播在电视、报纸等其他媒体的激烈竞争冲击下仍然能在90年代再度辉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节目量过大、主持人疲于应付、主持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和平时缺乏积累等原因,广播主持人节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主持人对语言规律把握不够、语言单调乏味、在节目中说…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听众热线”是广播扬长避短、与其它媒体相抗衡的重要手段。听众通过电话直接参与节目使许多电台建立起一个介入大众生活与听众交流信息、分享信息的亲切可人形象。但是热线节目在显示出其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节目呈现媚俗倾向,主持人被参与的受众所左右等。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媒介人对热线广播节目的传播层次没有深刻的认识.以致于对传播层次的关系处理失当。广播是传播者向不确定的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大众传媒,因此广播节目都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热线电话则使处于…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直播、电话参与,作为当代广播的两大特点,早已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这两种形式在广播中被普遍采用,标明着广播这种大众传播正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使广播在受到电视传媒冲击所形成的低迷期后迅速复苏,形成了强大的广播冲击波。可是,时至今日,这股冲击波却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逐渐弱化了。有人将此归结为受众心理新鲜感觉的消失和电视艺术的冲击。从表面上看,上述答案似乎是正确的,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却不足以让人信服。首先,受众对于一种广播形式由新鲜转为习以为常是非常正常的;广…  相似文献   

20.
如今,手机短信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为传播事业向前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现状和广阔前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深层的思考。对于广播而言,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短信不仅是发挥广播之所长,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全新的创收方式。它不仅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完美地结合,而且使传统广播和手机短信实现优势互补,手机短信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广播的腾飞发展插上了新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