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为何无种子?普通西瓜是二倍体(2N=22),无子西瓜是三倍体(3N=33),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利用二倍体西瓜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出来的。第一年:制备三倍体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四倍体(4N=44)西瓜植株;然后让四倍体西瓜作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作父本(取其花粉授于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含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3个染色体组,由其发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课本第202页人工诱导多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会问下列问题: 1.由二倍体西瓜到四倍体西瓜过程中,秋水仙素起什么作用?其如何处理。 2.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无籽? 3.无籽蕃茄是人工诱导多倍体得来的吗? 4.由二倍体西瓜到三倍体西瓜是怎样培育的? 上述问题看起简单,但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说还是不易理解,有较大难度。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下述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一、讲清原理 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在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无籽西瓜因其具有含糖量高、口感好、易贮藏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但其培育过程未必人皆知之。笔者现从遗传学的角度对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谈一浅见:1原理 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如用秋水仙素(一种植物碱)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在细胞分裂的中期,阻碍纺锤丝和初生壁的生成,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组不能分向两极,并在中间形成次生壁。结果就形成了染色体组加倍的细胞,使普通二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加倍而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然后与二倍体西瓜植株(作为父本)杂交,从而得到三倍体种子。三倍体的种子发育成的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利用人工诱导获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进行杂交获得三倍体甜叶菊植株,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气孔、染色体等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甜叶菊三倍体气孔大小介于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染色体数为33(2n=33),甜叶菊三倍体培育获得成功。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及糖苷测定结果显示,植株高度及叶产量与二倍体相近但高于四倍体;三倍体甜叶菊植株在叶片厚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均大于二倍体而与四倍体接近;糖苷含量及糖苷成分与二倍体及四倍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三倍体甜叶菊在农艺性状及糖苷含量上具有自身特点,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1 三倍体种子培育过程中的疑问 从理论上来说,培育三倍体种子可以有2套方案:一是以四倍体植株作为母本,二倍体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教材中方案);二是以四倍体植株作为父本,二倍体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如果把第一套方案当作正交,那么,第二套方案则称为反交.  相似文献   

6.
一般食用西瓜为二倍体(2n=22),无籽西瓜是三倍体(3n=33),是由四倍体母本和二倍体父本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兰忠 《生物学教学》2002,27(12):41-41
高中《生物》教材 (1999年人教版 )第 2 0 3页“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简明的展示了多倍体的培育过程 ,但其中有两处图解模棱两可 :一是“二倍体西瓜幼苗 秋水仙素四倍体西瓜。”那么“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植物究竟指全株是四倍体 ,还是仅指部分组织器官 ;二是“四倍体”(母本 )ד二倍体”) (父本 )所结种子为“三倍体”。那么该“三倍体”种子究竟是指整个种子结构呢还是仅指种子中的“胚”。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有关生物学概念 :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产生 ,从而使复制的染色体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进而经有丝分…  相似文献   

8.
1 在无籽西瓜的制种过程中 ,人们通常是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粒 ,从而结出三倍体的西瓜种子 (♀ 4n×♂ 2n)。可否反交 ?三倍体西瓜无种子 ,其实是有种皮而无胚 ,其种皮是由珠被形成的发育不全的白嫩秕籽。若反交 (即♀2n×♂ 4n) ,从理论上讲同样可以得到 3n种子 ,但在生产实践中却难以座果 ,即使座果了 ,果实中 3n种子的数量也极少 ,而成为当代无籽西瓜。而且在这种种子形成的 3n植株上 ,雌花中的珠被会发育成硬壳种皮 ,吃时就象有种子一样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不选择其反交。2 在生产三倍体无籽西瓜时 ,三倍体…  相似文献   

9.
1三倍体无籽西瓜绝不可能结出种子吗无籽西瓜为同源三倍体(3n=33),是由四倍体母本(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而获得的),接受二倍体父本花粉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种子长成三倍体植株所结的果实。同源三倍体植株的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的三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组成一个三价体,或组成一个双价体和单价体。在后期时,三价体一般是两条进入一极,一条进入另一极;二价体中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移向细胞的两极,单价体一般随机进入两极中的一极。  相似文献   

10.
<正> 典例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接受花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花粉,子房即发育成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般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西瓜的幼苗,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四倍体(4n=44)。再用四倍体植株作为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就能在四倍体植株上结出三倍体的种子(3n=33)。三倍体的种子长成的三倍体植株,由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组合和分离很不平衡,也很不完备,因而不能形成正常可育性的生殖细胞。所以胚珠不能发育成为种子。但其子房在受到普通西瓜成熟花粉的刺激后,能正常发育成果实。无籽西瓜就是这样产生的。 无籽西瓜真的不结籽吗?吃过无籽西瓜的人都知道:无籽西瓜的果实里面有大量未发育不带硬壳白色的瘪子,但偶尔也有少量带硬壳的真正的种子。也就是说,无籽西瓜并非绝对无籽!这是为什么呢? 无籽西瓜属同源三倍体植株(3n=33),其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的每三个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或组成三价体(三个染色体连在一起)或组成二价体(两个染色体连和单价体(一个染色体单独存在)。在后期时,二价体分离正常,单价体一般随机进入细胞两极的一极,而三价体一般是两条进入细胞的一极,另一条则进入细胞的另一极。据观察,对于同源  相似文献   

12.
一、一对基因涉及的遗传表述问题例题1.若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答案:AA个体纯合致死。【改编】若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13.
指出很多教师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多倍体育种存在的困惑,分析了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中不能反交的原因,探讨了三倍体西瓜有没有种子及其与二倍体西瓜为什么要杂交,最后讨论了八倍体小黑麦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2)
一、例厄1.若某个体基因型为Aa,连续自交N代,问N代Aa的比例是2.若某个体基因型为Aa,连续自交N代,且逐代淘汰aa,问N代Aa的比例是3.若某个体基因型为Aa,随机交配N代,问N代Aa的比例是4.若某个体基因型为Aa,随机交配N代.且逐代淘汰aa,问N代Aa的比例二、试厄分析比较以上四  相似文献   

15.
王学宏 《生物学教学》2005,30(12):67-68
1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发生 在自然条件下,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发生常常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二倍体植株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于未知原因,形成了染色体加倍的体细胞,这些染色体加倍的体细胞,又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就形成了四倍体植株。由于加倍的染色体来自同一二倍体物种,因此又称同源四倍体;其二是二倍体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未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气孔观测法和染色体计数法,开展秋水仙素诱导后的太子参各株系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太子参同源四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度48-60μm,保卫细胞的叶绿体数量24-38个,染色体为2n=4x=64;二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度36-44μm,保卫细胞的叶绿体数量12-22个,染色体为2n=2x=32.太子参四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度明显比二倍体的长,四倍体的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大约是二倍体的两倍.对52个太子参株系的倍性鉴定显示植株成熟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大小及保卫细胞叶绿体的数量与其染色体数目形成准确的对应关系,气孔观测法可作为鉴别太子参四倍体与二倍体的简便方法,再用染色体计数法,能进一步确定其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76.新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吗?地理隔离可产生什么?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能很快形成新物种,对吗? 赵老师:(1)不一定。如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新物种的过程中,就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新物种形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七筋姑隶属百合科七筋姑属,多年生草本,具有二倍体和四倍体两种细胞型,可通过根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本文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其克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种群与四倍体种群全为多克隆种群,没有发现单克隆种群,克隆构型均为混合型.两种倍型152个七筋姑个体中出现了117个基因型,其中二倍体包含29.5个基因型,四倍体包含29个基因型,平均每个种群有29.25个克隆.物种水平上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0.992,基因型比率(PD)为0.700,表现出克隆多样性.二倍体克隆多样性(D=0.978,PD=0.846)略高于四倍体(D=0.974,PD=0.805).相关性表明环境因子与克隆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多基因型起源、兼性有性生殖和实生幼苗的更新可能是七筋姑不同倍型基因型丰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生物》(高中教材)中,对物种的定义是: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species),简称为“种”(生殖种)。这个概念从种群遗传学角度,把一切由于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生殖隔离,作为不同物种的区别依据,揭示物种的遗传学特征,是比较科学的定义。但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疑惑;这与初中学到的分类学知识,存在认识上的冲突。比如:①无性生殖的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香蕉(三倍体)等各为一个物种吗?②公驴与母马产生骡子;母驴与公马产生驴骡。它们有雌雄之分,但高度不育,它们是否为一个物种呢?③西瓜有三倍体的无籽西瓜,还有二倍体与四倍体,这些是同一物种吗?④玫瑰和月季是不是同一种植物?等诸如此类问题。教师要澄清这个狭义概念,应认识到它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一个种群中,若所有个体均有繁殖能力且是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不变【例1】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