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固执的奶奶     
有阳光的日子,奶奶总是坐在门前,从她宝贝“锦囊”中拉出一根长线,把线放到桌子上,端起凳子走向房门边,放下凳子,把长线套在门把手上,分成两股。那长线垂下来,白得像奶奶的头发,长得像奶奶绵绵的爱。奶奶坐下,用双手捋起长线,揉顺,拉直。把线放在双手中间,从线的最末端开始搓。她的双掌在线上来回移动,那两掰的线在她手里就像变魔术一般成了一撮。奶奶的手掌下部泛起的红晕印在那厚厚的透明的米黄的老茧下。我的心一颤:奶奶又在搓鞋绳,准备为我们做布鞋了。我,曾经在门缝中见过奶奶做鞋。布鞋面是早就准备好的。只是扎鞋底比较麻烦,但奶奶从…  相似文献   

2.
妈妈做的鞋     
离家又有些日子,每当穿着妈妈做的鞋,使唤起我对妈妈无尽的思念.我是穿着妈妈做的鞋长大的.在鞋类王国中,我独爱穿妈妈做的鞋.妈妈是一个做鞋的能手.脑海中,总会浮现妈妈做鞋的情形:干枯手指上;戴着一钢色的顶针,用嘴将线抿得尖尖的,穿好针,把线抽得呼呼响.炉灶旁,油灯下,床头边,只要有空便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纳好以后加上一副适合的鞋面,这样,一双双新布鞋、棉鞋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一双布鞋     
我独自一人坐在回家的列车上,双手捧着奶奶亲手为我做的布鞋,虽然它们是如此的不起眼,却强烈地触动着我的心弦。奶奶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双布鞋是奶奶一针一线为我做的,她要我好好读书,听爸爸妈妈的话。当我赶到她的身边时,她已经永远地离我而去了。她的眼睛半闭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做风筝     
我想去放风筝,奶奶建议我自己做一个。我从家门口的竹林里,砍下一根竹子。奶奶就用她那双灵巧的双手,把竹子剖开,变成一条条又细又薄的篾片。  相似文献   

5.
提起布鞋,今天城里的孩子一定很陌生,很陌生。可我却永远忘不了母亲所做的布鞋。 母亲所做的布鞋,在家乡的小山村里是很有名的。母亲做鞋不像别人那样做得又胖又圆,也不是单一色调,而是把鞋设计得稍方,微尖,有时还在鞋上绣幅图案、坠个小花球什么的,像个工艺品,显得特别纤巧大方。为此,常有邻家媳妇登门讨教,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教。  相似文献   

6.
两双凉鞋     
星期天,奶奶让我趁着天晴,把鞋都拿出来刷刷。我从床底下翻出来几双球鞋、几双布鞋和几双凉鞋。其中有一双米黄色的凉鞋,它很大,样子有点像球鞋,鞋面上还有许多花状的透气孔。  相似文献   

7.
胡奎 《生活教育》2012,(21):40-40
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原来是冬天到了。我掏出放在口袋里的手,拿出来搓一搓,一根记忆的长线,一瞬间从我的脑海里被牵了出来,越牵越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风刺骨的夜晚。那晚,我呆呆地坐在床上,看那一根长长的毛线在妈妈无比灵巧的手中穿来引去,勾勒出一只手套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买鞋记     
<正>我从小到十几岁都是穿妈妈做的鞋,而且都是直脚鞋(鞋不分左右),直脚鞋毕竟不好看。1963年,我上初中了。一天,班里有一个叫高佩如的女生穿了一双从商场买来的白塑料底布鞋,这是全校女生中唯一一个穿买的鞋的人,大家都很羡慕她。下课了,班长说:"高佩如,你把鞋脱下来让我们试试!"最后轮到我,我感觉鞋底很软,鞋帮  相似文献   

9.
美丽de草绳     
老师叫我们练跳绳,可是我没有绳子。今天放学回家,奶奶用稻草给我搓(cuo)了一条草绳。奶奶的手真灵巧,双手搓呀搓,两缕(lu)稻草扭来扭去,不一会儿,手里就拖下来一根草绳。简直就像变魔术!  相似文献   

10.
妈妈的怀抱     
那一年,我读初中一年级,在校寄宿。我家离校有3里地。每个月,我往学校背一次米。有一回,我让同学捎口信,请爸爸为我送米来。不料,送米来的竟是我妈妈。妈妈到校后,同学们纷纷告诉我:“梅子,你奶奶给你送米来了!”因为我妈又老又丑,所以同学把她当成了我的奶奶。我听了,感到很没面子。把奶送到校门外,我含着泪说:“妈,你下次不要到学校来了。”妈很尴尬,点点头说:“好的,下次我不来了。”说罢,妈从怀里摸出一双新布鞋,“阿梅,这是妈给你做的,天气冷,穿上。”我接过鞋,只见鞋底沾着暗红色的血迹。我望着妈那双又粗又…  相似文献   

11.
布鞋情结     
布鞋,我想属于闹市中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它。即使有,我想也没有几个人愿意穿着它在众目睽睽下走动。然而我对布鞋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得小时候,我居于宁静的彰村,时常伏在奶奶的身旁,伴着一盏油灯,看奶奶做布鞋。那鞋底叫“千层底”,很厚。奶奶纳鞋底纳不动时,会用一种形似戒指的圆环  相似文献   

12.
鞋的记忆     
李玲秀  谭关渔 《初中生》2012,(23):13-15
我是穿着奶奶做的鞋长大的。确切地说,是那些用爱一针一线织成的鞋陪伴我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 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节省开支,奶奶只好亲手为一家人做棉鞋。我记得,每年秋风刚刚吹起,奶奶便忙碌起来了:买鞋底,搓麻绳,磨钻针……等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她就可以做鞋了。  相似文献   

13.
当秋天的叶子变得明亮金黄的时候,奶奶从乡下托人捎来一个纸盒子。西西和妈妈打开纸盒子,里面是一双奶奶做的漂亮的小布鞋。奶奶做的布鞋有点大,可是西西还是很喜欢,当成大拖鞋穿着,从客厅跑到卧室,又从卧室跑到阳台上。  相似文献   

14.
清明米果     
<正>清明节快到了,妻说想吃米果,要去乡下老家采艾草。女儿听了,高兴得又蹦又跳,我心头却不由得涌起一丝丝淡淡的哀思。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时节,奶奶总会带上我去田埂上采艾草回来做米果。奶奶提着竹篮,蹒跚地走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我像只快乐的小鸟,绕着她飞来飞去。不多时,我们便采回满满一篮艾草。奶奶搓好了面团,捏成小块,便会唤我来做米果,让我做成自己想做的东西。我把米果做成了自己想要的玩  相似文献   

15.
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她仍像个孩子似的有一颗童心。每当电视里唱起儿童歌曲,奶奶的步子就会随节奏变得轻快起来,还有几分舞蹈演员的姿态呢!看起来真像个孩子。有一天,奶奶做花卷和糖三角。做花卷的时候,奶奶忘了怎样卷,她想了想,便把面缠在了手指上,绕几圈后就放在面板上。看着奶奶做的花卷,我不禁大笑起来,奶奶也笑了。在做糖三角时,奶奶从厨柜里拿出红糖,然后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我来做新式糖三角,让你们瞧瞧我的手艺!”说着把红糖放了进去……不知怎么搞的,蒸出的糖三角红不红,黄不黄。可奶奶风趣地说:“嗯!还不…  相似文献   

16.
正从记事起,每次回家过年,都能看见奶奶在村口的高速公路等着,双手交叉着放在衣袖里边,戴着一个黄色头巾,在那里眺望着从远方来的车辆。其实,奶奶并不知道我们具体哪天回家,在那些资讯不发达的时光里,只要临近年根儿了,奶奶就天天去那里等我们。即使我们没有回去,她也不失望,她跟村里的人说:"我孩儿有本事了,在外挣大钱了。"如果我们回去,只要一下车,奶奶便会一把把我抱住,然后猛地乱亲我。小时候,我还总觉得奶奶的手好扎,有时都被扎哭了。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双手种了50年地,也是这双手支撑起了一个家,养育了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奶奶的手     
我从小跟奶奶在乡下长大,我熟悉乡下的每一寸土地,难忘奶奶的音容笑貌,更难忘奶奶那双因长期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奶奶的手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乡下的冬天特别冷,我们买不起生火的煤球,奶奶常把冻得流鼻涕的我搂在怀里,用她温暖的双手轻揉着我的脸,温暖着我的手。上小学了。每天,奶奶都用那粗大而又灵巧的手为我扎漂亮的小辫子,牵着我的小手送我上学。夏天,奶奶帮我驱赶蚊子,冬天,奶奶搂着我讲故事。握着奶奶的手,我觉  相似文献   

18.
    
太阳像火炉一样炙烤着乡间小路,路上的尘土无精打采,面黄肌瘦的玉米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爷爷在小路上匆匆地走着,不多久便已大汗淋漓。忽然,脚下发出一声异常的响动,爷爷感到脚下的鞋出了问题。赶忙脱下查看,果不其然——被磨得已失去纹理的鞋底出现一道深深的裂痕。那裂痕犹如一张张开的嘴,宣告了鞋底的报废。爷爷吝惜地捧着这只跟了他三年的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深一脚浅一脚地,爷爷走完了以后的路。很幸运,他捡到了一只破了帮的鞋。后来,爷爷就用那只捡来的鞋底替换了那只坏掉的鞋底……爸爸上初中那年,奶奶为他买了一双…  相似文献   

19.
一生的戒指     
《同学少年》2015,(5):38-39
<正>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她的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儿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最繁杂的活儿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天雨天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  相似文献   

20.
    
放学时,天正下着雨。我斜倚着窗棂,望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同学们撑着五颜六色的伞,象浮动的点点花瓣。使我又想起了奶奶的那把伞,那把旧伞,那把黄油布伞,那把普普通通而又令我怀念的伞。奶奶!我低喊着。心中有着一股强烈的激流在不断冲击着。多少个雨天里,每当这时,奶奶的那把黄油布伞就会在淡淡的雨雾中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风儿夹着雨点吹乱了她花白的头发,轻轻撩起了她的衣襟。奶奶握着伞柄的手显得那么有力,她步履蹒跚地向我走来,走来……而今,又下雨了。但我知道,奶奶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