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3.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史志龙 《兰台世界》2016,(6):102-10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沈初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鲜有提及,沈初作为《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一书的总裁,对其体例之拟定,提要之撰写,提要之评定,均有独到见解,而作为浙省呈进本的《浙录》提要,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则起着抛砖引玉之作用。作为四库馆副总裁,沈初在四库全书的复校、贮藏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晨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41-146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置和书籍归类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尽管如此,《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作为一部私人藏书目,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的提要式目录.虽然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无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提并论,但是两部书目在纂修背景、著录对象、编撰体例、提要内容等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多有参考和借鉴.通过对两部书目的比较分析,可以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四库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8.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杜集收录》和《杜集书目提要》是20世纪收集、整理杜集书目方面较为权威的两部著作。针对同一客体,两书的编撰特色却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它们的成书过程、体例、叙录内容和撰写风格等,笔者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并代表了目录书撰写的两种类型:书录体与提要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代目录的提要体例,王重民先生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代提要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三种类型。"刘向校书的叙录能够全面的评价一书的内容(包括著者事迹),是我国编写提要、解题的正宗"。"王俭《七志》对撰人‘每立一传’以代替提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述列传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不过,目录学史上,关于传录体的界定还是有着一定的分歧,即被著录之  相似文献   

12.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5):122-128
焦竑的《国史经籍志》是明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目录书,四库馆臣虽对其多有诋毁,但在撰写四库提要的过程中却往往参资引证。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征引《国史经籍志》的具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并从书籍之真伪、存佚、名称、作者、卷数五个方面,细致论述了《四库全书总目》对《国史经籍志》的具体利用和订证,以期对《国史经籍志》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论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王俭及其代表作《七志》在目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其开创了用传录体编写叙录的先河。通过分析《七志》的类目设置及王俭所出生的琅琊王氏家族和其本人的经历,揭示《七志》产生的时代特征,即“以孝为先”、“以孝掩忠”,用抽象的“德”取代具体的“忠”是其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认为《文章志》与《文章流别志》不是同一书,而是西晋挚虞所撰的两部不同的目录著作。《文章流别志》是《文章流别集》一书的目录,而《文章志》则通录东汉、曹魏时期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对《丽宋楼藏书志》所录域外文献学术价值的考察,需在东亚文化交流畛域下,穷究陆氏辑录域外文献之因,追溯汉籍在东亚文化融通中的传播轨迹,方可加以洞悉。其学术价值体现于三方面:一是书目提要于原书序跋、名家手跋多所辑录,二为《四库全书总目》之补充,三是补撰《清史稿·艺文志》、《续修四库全书》之阙漏书目。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相较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优长状况及程度的认知,尚多属臆测.本文在系统比勘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和相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基础上,录列书前提要优长处多则,并作辨证,以见《总目》之误.经统计,两种《易》类提要差异间所呈现之正误状况,亦略可确知.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附录阮元《四库未收书目题要·琴操二卷提要》云:“隋唐两志有孔衍《琴操》一卷”,误,《隋书经籍志》作“《琴操》三卷,孔衍撰”,《旧唐书经籍志》作“《琴操》三卷,孔衍撰”,宋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孔衍《琴操》二卷”,殿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孔衍《琴操》一卷”.提要又言此《琴操》二卷即陈振孙所见一卷本,亦误.玆辨析订正.  相似文献   

18.
汪浩  赵子夫 《图书馆学刊》2013,(11):112-114
《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忠贞录》是为明初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卓敬树碑立传的著名文献。此书记载了卓敬死后哀荣之步步升级,反映出明代中期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这一形势对忠君操守的呼唤。《四库全书》中收进了《忠贞录》一书,但《四库全书总目》所写该书提要,误称该书编者为安福人,实为瑞安人,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20.
崇祯年间方岳贡修、陈继儒纂的《松江府志》中载有董其昌所作的《重修松江府志序》,康熙年间平鄗鼎所纂修的《唐县志》中载有署名董其昌的《大中丞曹公生祠碑》。董其昌诗文集《容台集》未载这两篇文章,严文儒、尹军所编的《董其昌全集》对董其昌著述的汇集最为完整,也未载。考董其昌交游、生平及两篇文章内容,二文为董其昌佚文无疑。《大中丞曹公生祠碑》中的主人公曹文衡曾任江南巡抚,在任上政绩显著,为稳定明末江南局势做出过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