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谈谈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兼类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它还受欧化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影响.由定义可知,判定兼类词要遵循同一性、经常性和多功能性三条原则,从而将兼类词分为形、动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和副词、区别词兼类三种.兼类词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在”和“从”的发展演变看词的兼类现象吴承玉汉语的词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实词虚化的现象。现代汉语里的许多介词都是从古代汉语里的动词发展演变虚化而来的。动词是实词,介词是虚词。汉语的动词在逐渐虚化为介词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的兼类现象。因此,我们在研...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兼类词很早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谓兼类词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通过兼类词与同音词、多义词、词的活用等语言现象之间区别的浅析,便可以初步确定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某一词既用作此类词,又用作彼类词。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们的区别往往认识不清。例如:1.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2.其家必曰益。(《吕氏春秋·贵当》)例1的“坚”,原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例2的“益”,原本是动词,这里用作形容词,那么,哪一个是词的活用,哪一个是词的兼类呢?要对它们进行区别,当然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对于这两个问题相关教材和专家有诠释,基本上能够形成共识:所谓词的活用,是指某一类词…  相似文献   

5.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6.
兼类词不但有不同用法,而又有不同意义。不能因为某个词充当了不同句子成分,就说它是兼类词。同又词有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又词。一组同又词不一定属于同一词类,尽管能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7.
兼类词在甲骨文中已存在,而且种类众多。本文主要通过对甲骨刻辞中的兼类词“在”的分析,来说明甲骨刻辞中兼类情况之丰富。  相似文献   

8.
田永焕 《文教资料》2012,(32):110-112
从语言的类型学角度分,现代汉语属于典型的孤立语,它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少有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因此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往往可以体现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样的词到底只有一个词性,还是兼有几个词性?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成为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本文试图对语言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做一个简明的概括,另外通过形容词的兼类谈谈判定兼类的原则和标准,最后谈谈兼类与活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衣”是个常用的名词,在古代汉语里用作谓词时一般被认为是词类活用。《从<十三经>看秦汉时期“衣”的谓词用法》一文普查了《十三经》中“衣”的用例,根据它的搭配关系、语法功能、词汇意义上的特点,分析了在确定“衣”的词性时存在的问题,发现了“衣”谓词用法的成熟性及其重要性,认为“衣”在秦汉时期是个具有名词和动词性质的兼类词,用作谓词时并非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著作中有“兼词”说,最有代表性的兼词是“焉”。对“兼词”内涵的界说和外延的圈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兼词”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有的认为“兼词”是合音词,有的认为“兼词”是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列举各种说法的同时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列举了兼类词、词类活用的常用种类,并通过对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比较分析来阐明兼类词属于词的跨类,词类活用不属于词的跨类这一观点,同时还指出了几种词类现象也不属于词的跨类。  相似文献   

15.
"其"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文言词汇之一,也是《高考考试大纲》规定重点考查的18个虚词之一。它使用频率高,有多种用法,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认真阅读,反复思考,前后比照,才能明确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通过本文,我们对"其"进行例析归纳,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在通常情况下,从词性的角度来划分,古代汉语中"其"字常作代词、语气副词、连词和助词来用,是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既然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往往记录一个词呢?不能这么说。有的字只记录一个词。例如“戈”,本指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长柄;“讣”,本指报丧,报告人死了的消息;“兮”,是古代的一种语气词,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里,词既没有形态标记,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跟句子成分基本上是一对多的对应,一个词往往既能作主宾语,又能作谓语,又能作定语或状语等等。汉语的词类具有多功能性,这也导致了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文章梳理和归纳20世纪以来我国诸学者对汉语词的兼类问题的观点、看法,选取在各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著作、观点及判定原则加以阐释,旨在使读者对词的兼类问题的研究有历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修辞方法。所谓“互文”,就是句子中两个词的词义互相解释或句子中两个成分(或两个句子)的意义互相补充的意思,注释家们称之为“互文见义”。它有两种类  相似文献   

19.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的复音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词组合成的短语(或称词组)在形式上与由两个汉字组合成的复音词很难分辨,意义上如果不细加辨别也很容易弄混。笔者特别针对古汉语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对古籍中存在的词和短语进行辨别,以期能更准确地读懂古人古书的原意。  相似文献   

20.
刘涤泉老师:要弄清“特别”一词究竟属于哪一类,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的兼类就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几类词的语法特点,但它的词汇意义政基本上不变。“特别”一词就属于这种兼类现象,它既可作副词,又可作形容词。如果作副词,就是虚词;如果作形容词,就是实词。如“今天小军起得特别早”一句中的“特别”,修饰形容词“早”,表示“非常”“与一般不同”的意思,作副词。而“小军的脾气很特别”一句中的“特别”是“谓语”;“他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一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