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纵旨在通过在科学界被誉为"现代生态思想之父"的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游记<科特斯海航海日记>的分析,深入阐述他的生态整体论思想:即生存与竞争的辩证关系及"我大干我细胞的总和"的"群体人"(group-man theory)理论.  相似文献   

2.
<山峡中>通过"我"、"我们"和"他们"的叙述者位置提示,表明了鲜明的思想意识倾向性.坚持从"我"的立场述说故事,使"我"与作品中其他人物以及作品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疏离,从而带来了阅读文本时的陌生感."我"从与作品其他人物疏离的外部立场去讲述作品其他人物的内部情事,这一叙事策略与侦探小说同构.<山峡中>的文本价值与"我"的叙述位置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空间转向”背景下的空间叙事研究是当下文艺理论的研究热点,生态散文创作在新时期亦呈现出走热的趋势.论文以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张炜、阿来以及文隽永的生态散文作品为例,从差异空间、异托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角度揭示新时期生态散文的空间叙事的特征及其意义,认为新时期生态散文的空间叙事表现出现代性反思意识,以及对生态愿望和生存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性叙事的角度来分析张炜作品中的"妻妾成群"模式,以此评价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并在其叙事模式的发展演变中寻找两性和谐相处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电影"的共名之下,中西方电影存在巨大差异,电影文本叙事视角的选择及其蕴含的叙事伦理的差异,反映出电影背后中西生态文化观念和文化取向的差别.<2012>式的好莱坞生态灾难大片是遵循经济伦理的超级视听消费品,以特定叙事视角和特效技术实施对观众的控制,实质上是反生态主义的.<可可西里>以朴素的艺术追求和生态关怀叙事抵抗消费主义,代表东方生态理念的影像书写.这种差异促人反思影视传媒如何真正适度地传达生态关怀而不被娱乐消费所销蚀.  相似文献   

6.
从《万物花开》管窥林白的生态女性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说<万物花开>可以管窥林白生态女性叙事的面向与内里.林白的叙事具有深厚的女性生态内蕴.她贴近底层对农村进行了原生态叙事;尊重自然,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崇尚本性,欣赏身体,张扬生命本能;超越常理,用乌托邦的叙事倡导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的经典拓荒系列小说<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亚>和<邻居罗西基>是其生态思想的艺术凝聚.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现代深层生态学理论对这三部小说进行解读与阐释,并对作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9.
张炜近作<能不忆蜀葵>成功塑造了淳于阳立这个忙碌于农村与城市、艺术与利益之间的复杂人物形象.文中频繁出现对于乡村生活尤其是"蜀葵"这一意象的描写,寄寓着主人公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上的流浪和回归,表现出浓郁的"还乡"情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后现代的叙事理论从回环叙事、元小说和奇异的想象方面探讨王小波的<万寿寺>中的叙事技巧,通过对其叙事技巧探讨揭示王小波小说的"虚构之美"和"无中生有",我们力图发现隐含在这些技巧后的作品的意义:现实的束缚、庸俗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就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人类在享受科技所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危机,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们生态道德观念的缺失,因此,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手段。而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实施多维的生态道德教育以及完善生态环境相关法律体系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朴素的生态观有效保护了布依族地区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意识的颂扬与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一场社会革命,这场革命是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日趋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从本质上说源自于人们精神生态的失衡.精神价值的消解引发了自然生态的失衡,生命意义的淡化加速了自然生态危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化理念与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化理念运用于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客观反映,是化解高等教育各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理顺高等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环境生态化;坚持育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7.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给人类提出了挑战.也是生态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了生态认知的发展,使得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快速发展起来,保护我们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世界范围内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人类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繁荣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层次,论述了生态意识的培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生态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渝东北作为生态涵养发展核心区,对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离不开生态主体的支持,优秀的生态主体人格有助于消解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失衡,使生态发展体现出涵养特征。大力培育生态人格,践行渝东北涵养生态,为推动美丽库区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