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武拒降     
班固 《学语文》2004,(11):55-56,64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  相似文献   

2.
吃完晚饭,小朋友们玩了一会儿玩具,陆陆续续地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小君。看到玩具柜旁边散落了一些玩具,我对小君说:“我们来把玩具送回家吧 !”小君走了过来,帮着收拾好玩具,我顺口夸奖他:“真能干 !玩具都在说‘谢谢小君’呢 !”   想不到,小君却向我伸出了手:“老师,小 红花呢 ?”   “小红花 ?”我有些不解。   他补充了一句:“我做了好事, 您该奖励我小红花呀 !”   我委婉地说:“现在这儿没有小红花,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作为奖励,好吗 ?”一听这话,小君不高兴了,小嘴嘟了起来。  正巧,小君…  相似文献   

3.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相似文献   

4.
泛舟之役     
(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日:“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日:“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日泛舟之役。  相似文献   

5.
等时间隔法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相似文献   

6.
18 关于德育的“伦理底线”与“伦理高线”V 君:来函早悉。来函提到:偶然从 R 君那里看到我于6月15日致 R 君讨论有关“德育的伦理底线”问题的信。你表示有保留地赞成我的看法。“反复想了好久,才冒昧地提出保留意见”。这就令我不得不对你的保留意见予以答复。我也是“反复想了好久”,才冒昧回答你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一 、 阅 读 下 面 一 首 诗 , 然 后回 答 问 题 。 送 别 王 维 下 马 饮 君 酒 , 问 君 何 所 之 ? 君 言 不 得 意 , 归 卧 南 山 陲 。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 时 。 1.下 马 饮 君 酒 一 句 中 的 “ 饮 ”是 什 么 用 法 ? 如 何 解 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 何 理 解 “ 君 言 不 得 意 ”中 的 “ 不 得 意 ” 三 个 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时 ” 两 句 表 达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 想感 情 ? 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  相似文献   

9.
孙云 《语文知识》2006,(12):34-34
“君不见”常见诸报端,例如: ①君不见《水浒传》上武二郎说潘金莲的话么——“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尽管潘金莲恼羞大骂,其实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多年不见的老朋友E君的突然来访真令我快乐。握手寒暄之后,我暗自惊讶:三十多岁的老朋友怎么如此满面风霜?白发似乎过早爬上了他的两鬓。这位与我同时走出校门,曾与我在一间学校共事的老友,言谈间多次流露出做教师虚度青春,转行做其他亦一事无成的感慨。末了,E君似乎深有感触而又煞有介事地凑近我,关切地探问道:“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没觉得累吗?”不知怎的,  相似文献   

11.
《广东教育》2006,(12):52-5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然后完成后面1—5题。(1、2题只选做一题,3、4、5为必做题)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人。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  相似文献   

12.
人无信不立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苏武传》中有:苏武“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对于后一句教材是这样解释的:“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为什么教材在这里将“舆”字解释为动词“抬”呢?我对此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4.
疑义相与析     
对“王必欲降武”的理解杜树艺高中语文第三册《苏武》一文,当李陵受命至北海上劝降苏武时,最后苏武义正词严地说;“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这正表示了苏武坚贞不屈,严厉地拒绝了国贼的可耻诱降。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有了争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上,“王”指为单于,我以为在文中是指的李陵。当时李陵已投降匈奴,做了“右校王”,苏武面对无耻的国贼,紧接着李陵“壹听陵言”这句话,发出了愤慨之言,再不承认李陵是汉人,是朋友,而把他称为匈奴所封之“王”了。再从史实上看,在汉时,匈奴称君  相似文献   

15.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春秋时期,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缒城而出,进见秦穆公说:“(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秦也没有什么害处。秦穆公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待客的主人,其方位的含义已不复存在了。如: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一诗中写道:“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相似文献   

16.
历史趣事     
辛亥革命后,黎元洪任湖北军都督,某日与众部下议事,常州人梁适武问及如何处理满清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十人,黎元洪略一思索,即召文房四宝书以“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城无市?”一谜作答。部下有通佛典者看后心领神会。皆拱手:“都督真菩萨心肠也!”然而,黎元洪却微笑不语。至梁适武返办公署欲收编降兵,其在场幕僚章公行阻之说:“梁公误矣!”解谜后梁适武大悟,遂将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十人设计秘密处决。原来谜底是:清冰(兵)余孽处死。结合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历史环境,答案自然如此。历史趣事…  相似文献   

17.
《阳光搜索》2006,(4):21-21
7:00 S君起床,对镜子郑重其事地说:“我是爆头王,我是CS第一高手。”室友睡眼朦胧地说:“还以为你醒了,原来还在做梦啊!”白了室友一眼,S君推开窗子大喊:“努力奋斗!”去洗漱。  相似文献   

18.
德育书简(16~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H君: 你好!来函问及“爱国主义教育”。你的问题是:引导学生爱国是理所当然的,不知为什么称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爱国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何在?如今是不是实际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我国如今实施的广义“德育”,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其中哪一种教育的范畴?怎样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我们的祖国?你提出的这一连串问题,是追求真理的表现,却给我出  相似文献   

19.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高一语文教材收入该文,对其中的一句话是这样标点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文后注释为:“假如灭亡郑国对您有利,就冒昧地请您这样去做吧。”  相似文献   

20.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课本注:“[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此注虽短,却小有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