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两个男孩(秦某与姜某)为争戴猫头饰闹了起来。我问他们原因,秦某说:“我想戴猫头饰。”姜某说:“我今天没戴过。”老师要他们自己想个解决的办法,秦某毫不客气地说:“我今天戴,他明天戴。”我提醒他:“是先想到自已再想别人吗?”秦某不动声色,姜某有所领悟地说:“他先戴,我后戴吧。”说完姜某戴着不愿戴的鸡头饰,秦某戴着争来的猫头饰各自去玩了。风波平息了,可我的心情并不平静。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提醒秦某:“想一想,猫头饰戴过了,又该怎么办呢?”秦某先没说话,继而说了一句:“他让我先戴的。”“是的,可你戴了那么长时间该怎么做呢?”秦某这时才把猫头饰取下放在姜某身旁的柜子上。  相似文献   

2.
一、小老鼠运粮食(中、大班) 游戏准备:1.两人一只布袋,海洋球若干 2.幼儿戴上小老鼠头饰,扮成“小老鼠”。  相似文献   

3.
基本舞步——踏踢步,对于幼儿来说抽象难学,几次反复练习,收效甚微。我左思右想,把踏踢步编成了一个故事:“两只脚就像一对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有一天,两只脚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右脚扮老鼠,左脚扮猫(或者右脚扮猫,左脚扮老鼠),老鼠在一边偷吃粮食,突然看见猫来了,吓得老鼠吱溜地跑了。”我边讲边示范,小朋友听得入神,学得有劲。他们听着音乐,两只脚交替地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踢踏步从此也就学会了。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迪,不论在任何教学上,都要举一反三,使教学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4.
一得集     
秋天一到,树叶纷纷落下。游戏时,我带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做“小树叶”游戏,老师做树妈妈,小朋友做小树叶。我戴上事先准备好的树干头饰说:“哎呀,你们怎么不像树叶娃娃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托班体育活动中,老师请保育员给每一个小朋友都戴上一个头饰。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可不一会就有四五个小朋友摘下了头饰,边看边说,根本不听老师讲。有的小朋友是老师刚给他戴上,他随手就摘下来。我走过去问:“你怎么不戴呀!”她小嘴一撅:“太疼了!”在以往的3~4岁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总是把直观形象的头饰戴在幼儿头上。今天托班的老师也采取这种办法,我感到不适合。其一,2~3岁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能理解头饰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尤其是在分角色  相似文献   

6.
猫抓老鼠     
选一个小朋友当“猫”,其他的小朋友都当“老鼠”。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房子,“猫”住在房子里。“猫”可以跑出来抓“老鼠”,“老鼠”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躲避。被“猫”抓到的“老鼠”变成“猫”的助手,他们可以手拉手,一起出去抓“老鼠”。但是,“猫”成队出去时,只能由两头的两个人抓“老鼠”。当所有的“老鼠”都被抓到时,游戏结束。猫抓老鼠@柳喜君~~  相似文献   

7.
采用游戏形式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可以使新班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里谈一点做法和体会。首先要让新班幼儿熟悉同伴,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我先和他们玩“小鸭子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小鸭子的头饰,对他们说:“这些有趣的小鸭子要和小朋友做好朋友。小鸭子可聪明了,都认识你们,叫得出你们的名字。”然后便依次叫幼儿名字,并给他带上头饰。这些幼儿在家时人们都亲昵地称呼他们的小名,入园后改称学名了,他们的反应往往较慢。现在,他们被这个游戏吸引了,全神贯注,等着小鸭子来找他,当叫到他的学名时,马上点头。当每个幼儿都戴上头饰后,你看看  相似文献   

8.
“我们来演电视剧吧!”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令人怀念的趣事或游戏。比如我吧i小时候住在乡下,常常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过家家,或者在月光下的大操场上和小朋友玩猫抓老鼠的游戏。而我弟弟呢,则是痴迷于自己制作各种玩具,比如电话、小木车、陀螺、皮球等等,或是用竹筒自制气枪,用树籽当子弹,然后纠集一帮小朋友玩打仗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1.猫抓老鼠 这是一个两个人玩的棋盘游戏,棋盘如下图所示。 开始时,放一枚棋子(代表“猫”)在棋盘的左上角(图中画“猫”的那个圆圈上),再放一枚棋子(代表“老鼠”)在除“猫”所在圆圈外的任何一个圆圈上.接着,就可以一人拿一枚棋子开始游戏了.“老鼠”先走,然后“猫”走,就这样轮流移动,每次移动可以从一个圆圈沿直线移到相邻的圆圈.不允许移到棋盘以外,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下面这段文字: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操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经过报名,5名同学当“老鼠”,我和其他4名女同学当“猫”。游戏开始了,我躲在“洞”外,等着“老鼠”出来。不一会儿,终于有一只“鼠”伸出头来,一下子被我捉住了;其他几只“鼠”也先后被我们捉住了,游戏就结束了……这段文字,具体记叙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经过是比较清楚的。可是读过以后,你一定会说,这“老鼠”太呆了,这“猫”也太好当了,这算什么游戏呢,一点儿也不好玩,不起劲儿。写游戏重点要放在“戏”上,有了“戏”就有了曲折。而这里几…  相似文献   

11.
猫捉老鼠(小班)文/苏丽玲游戏准备猫头饰两个,老鼠头饰若干个。游戏玩法老师和一名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和小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音乐响起。第1、2小节:猫妈妈带小猫出来游戏,按音乐节奏模仿小猫的动作。第3、4小节:猫妈妈和小猫张开五指,屈臂于胸前,向前跳...  相似文献   

12.
在设计小学语《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教案时,我把做快乐事仅仅局限在有生命的动物之间。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回答呢?”(生开始窃窃私语)为了增加神秘感,我戴上青蛙的头饰问:“你是谁?”同学们高兴地举起了小手“我是大花猫,替主人捉老鼠最快乐。”“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我是大乌龟,游泳最快乐。”……突然有一件小朋友把手举起,又放下,尔后又一次举起,  相似文献   

13.
猫捉老鼠     
下课后,我们来到操场上。我当指挥官,先选出5个小朋友当“老鼠”。然后我和小红当“花猫”,剩下的人手拉手围成一圈作“老鼠洞”。游戏开始了。躲在洞里的一只“小老鼠”探(tan)出头来准备找吃的。  相似文献   

14.
音乐游戏《猜面具》说明: 老师做好猴、猫、兔、鹿四个面具(或头饰),让小朋友看清。挑选四人,分别为他们戴上,但不让他们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面具。戴好后,让四人见面,各人根据其他三人面具,推知自己戴的是什么,猜出了就举手示意。四人都猜出后,按角色唱歌。唱第一段时,猫、兔、鹿均装睡,以后陆续被“吵醒”。唱到第四段“大家赶快逃”时,四人迅速回到自己  相似文献   

15.
寻找食物     
小皮球四只,分别贴上萝卜、老鼠、虫子、骨头的图画;请四个幼儿戴上兔子、猫、公鸡、狗的头饰参加比赛。老师抛出四只皮球,谁先找到自己的食物送给老师看,谁获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的认识,能说出与某一几何图形相似的物体。准备:各种几何图形的头饰。方法:幼儿坐成圆圈,请一位小朋友戴上一种头饰,在圈内按音乐边拍手边走,全体幼儿也跟着音乐节奏拍手。音乐一停,戴头饰的小朋友即停下来面对最近的幼儿,问:“请你说一说,什么东西象我?”说对了,这幼儿就跟在戴头饰的小朋友后面,按上面方法,继续进行下去;如果说错了或说  相似文献   

17.
小朋友爱图爱画。有时虽欠雅观,但观其“杰作”,定会叫绝——每一作品,不谋而合,基本上数画圈最多。 做游戏——猫捉老鼠,号称“猫”的小朋友,怎么也不会窜越由若干个小朋友围成的圆——那可是神圣的界线!不亚于美猴王如意棒下的圆。  相似文献   

18.
猫捉老鼠     
目的:练习双脚立定眺远,发展幼儿的灵敏性。②巩固6以内的数数和数字。准备①老猫头饰一个、小猫头饰若干。②画有1-6只老鼠沟卡片,卡片数是参加游戏的幼儿人数的2-3倍。③椅子六张,并在椅背上贴好1-6的数字。场地布置如图: □是画有老鼠的卡片;(?)代表猫放老鼠的仓库;(?)代表小猫。玩法:猫妈妈(师扮)带着小猫在场地上走或跳。过一会儿,猫妈妈对小猫说:“小猫们,妈妈听见许多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了,我们  相似文献   

19.
童谣大变身     
为了给幼儿不断推出新的体育游戏,我对一些童谣进行了创编。如我把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做了这样的变动:1.在老师唱到“小老鼠,上灯台”时。幼儿做上灯台的动作(爬上做灯台的体育器材)。2在老师唱到“偷吃油,下不来”时,幼儿即兴做手足无措的动作。3.在老师唱到“喵喵喵,猫来啦”时,扮猫的幼儿做捕老鼠的动作,扮小老鼠的幼儿即兴做惊慌失措的动作。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医院”的角色游戏中,我提议今天的“医生”是孔雀阿姨。当我拿着孔雀开屏的头饰,让一名女孩戴上扮演孔雀阿姨时,有个小朋友说:“老师,孔雀阿姨不开屏。”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爸爸说,只有男孔雀开屏,女孔雀不开屏。”孩子们一听都笑了,顿时,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开屏,有的说不开屏。到底开不开屏呢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使活动顺利进行,也为了避免在孩子们面前丢面子,我清了清嗓子说:“这个问题请小朋友回家后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明天把答案带回来,今天,咱们就叫孔雀医生吧”孩子异口同声说:“好。”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