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燕深 《新闻窗》2008,(5):115-116
广播的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这一结论有关史书和文章多有记载,似无异议。但是,过去对这个电台的一些具体情况语多参差,常有不确切甚至错误的地方,有必要搞清楚,使人们对中国广播历史上这座因其首创而显示重要性的电台有一个明晰而正确的印象。对于奥斯邦办的这个电台,笔者首先是从《上海研究资料续集》(1938年8月出版)上刊载的《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这篇文章中得知大概的。那篇文章的作者胡道静先生写道:“在一九二二年(民国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是我国民营广播电台的发源地,也是民国时期我国广播电台的最大集中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上海有国民党官办广播电台两座,民营广播电台三四十座,另有少量外国人所办广播电台。同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全面爆发。在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上海的官办民营广播电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广播宣传活动中,通过广播宣传组织上海市民援助前线抗日将士,邀请  相似文献   

4.
延安 (陕北) 新华广播电台是我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为现今中央人广播电台的前身。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 (陕北) 台曾经是新华总社的一个部门,先叫口头广播组,后改为语言广播部。迁进北平以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语言广播部也脱离新华总社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并领导全国广播事业。这份《发展概略》依据现存的有关史料,采用大事记的形式,概括地介绍了延安 (陕北) 台的战斗历程以及与广播事业有关的重大事项,以供整理和研究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线电广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我国之有广播电台始于一九二三年,最初的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创办的。随后,我国自建的官办、私营广播电台陆续出现,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已有了初步发展,但基本上都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控制①。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我  相似文献   

6.
靳雷 《中国广播》2005,(6):58-60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借鉴企业经验,运用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运作。广播电台也不例外。一些市场营销术语,如 IMC(整合营销传播)等都被引入到广播经营管理实践中来。因此,除了用原有的提高节目制作水平等传统方式吸引受众外,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开始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技巧,靠节目以外的手段树立频率形象,比如,策划大型活动等。本文将依据“BBC(英国广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第4期、今年第2期先后刊登了陈尔泰同志的《关于20年代境内“外台”史料的几个问题》和《奥斯邦台不是中国的广播电台》两篇长文,主要对《中国现代广播简史》①(以下简称《简史》)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提出了批评意见。对此,我本人表示欢迎,并愿就有关问题与读者和陈尔泰同志商榷。就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开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为广播事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无线电传递语言和音乐的试验取得成功。不久,美国、英国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等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建立广播电台的国家。在此期间,无线电技术传入我国,外国人开办的广播电台在我国出现。中国的广播事业历史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品牌节目是广播电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之一。《金色热线》节目作为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一档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通过为听众办实事、解难题,收听率一直名列前茅,树立了云南广播的良好形象,成为云南广播媒体响当当的品牌节目。《金色热线》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广播人应该如何运作政风行风热线,才能使它进一步释放能量,放大效应,带动广播整体提升?本文试图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40年12月30日建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这一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的正义声音响遍全中国.它宣告,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它揭开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页、写下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章.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广播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银河台作为国家级网络广播电台,是依靠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诞生的新兴媒体,有着传统网络广播所不具备的政策平台优势,兼具传统广播和网络电台的专业性和鲜活性。本文以银河台为例,从国家级网络广播的产生、优势及意义、发展构想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旧中国广播电台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科学技术落后,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都是从外国输入的,无线电广播也不例外。中国的广播事业开始于1922年,上海是旧中国广播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座广播电台是在1923年1月23日,由美国人E·G·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呼号为XRO,发射功率50瓦。该台每晚播出1小时,内容有少量新闻,大量的则是音乐、娱乐节目。为了推广收音机,扩大广播的影响,还举办过无线电常识讲座。同年1月26日,该台曾播出了孙中山当日在上海发表的《和平统一宣言》。但由于E·G·奥斯邦未经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2月15日开播的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近十多年是一个被界中人反复谈论的话题。它的重要性,可谓“在中国广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走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导致了整个广播电视宣传模式的改革。”①“珠江模式”的巨大象征意义深植于广播人的心灵深处,谈论它就意味着体验共同的解放——它使广播突破了多年来文字传媒“有声版”运作的束缚,它仿佛传达了广播人和听众共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杨昭彦 《视听》2016,(7):29-30
在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将对台工作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赋予广播人更加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以地处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龙海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探索新时期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发挥近台优势,办出接"地气"、聚"人气"的对台广播。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FM987都市生活广播频率为例, 通过对频道的品牌战略、营销拓展以及营销难点的调查分析,提出广播应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去建立广播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广播电台经营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才能使得广播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位置。从FM987福建都市生活频率的实践来看,都市生活广播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培养广播营销的观念,构筑广播经营的  相似文献   

16.
刘明俊 《新闻窗》2009,(6):19-21
当前,中国广播正面临重大变局,其形势不亚于1986年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所引发的长达十余年的冲击震撼。此次变局,以“类型化电台”改革为发端,其锋芒所向,势如破竹,在全国广播界掀起了一场改革的浪潮。业内人士称,如果说1986年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所引发的是由传统的综合性广播向专业性广播变革的第一次浪潮;  相似文献   

17.
如今广播收听率已经成为广播行业发展竞争必不可少的衡量参照手段,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将收听率纳入管理与考核体系和节目改版的依据,广告公司广告客户也根据收听率调查结果来挑选广告品牌所投放的频率和节目。因此,广播收听数据对广播电台来说变的越来越重要和必不可少。一、广播调查公司目前被我国广播电台广泛应用并认可的广播调查公司其一是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SNR),其号称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8.
本院新闻系编印了《中国广播史料选辑》(第一辑),大约七万余字,供内部教学和研究工作参考。《中国广播史料选辑》第一辑收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部分历史资料。内容有:一、中央有关文件和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二、延安(陕北)台创建和发展的有关资料;三、延安(陕北)台编播工作的有关资料;四、对延安(陕北)台广播宣传的有关反映。附录中编入了延安(陕北)台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九年大事记。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中,河北境内先后建立了张家口(晋察冀)、邯郸、承德、唐山等新华广播电台、保定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座人民广播电台。其中,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和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是解放区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电台,同随后转移到河北的延安(陕北)台一起,发出了人民广播的最强音。在解放战争的战火和硝烟中,河北地区成为人民广播事业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20.
赵玉明先生的中国广播史著以境内外国广播电台——奥斯邦台充作中国广播历史的开头,境内外国广播电台、日伪汪伪广播电台都作为中国广播电台,包括在<中国广播史>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