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语文在于它的工具性,如果工具性做好了,人文性也就跑不了了。"阅读教学要带给学生什么?学生的阅读就犹如摘玉米比赛,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的是知识和快乐,而不是在这场比赛中,反被玉米秆或叶子割得伤痕累累。关键在于,阅读教学要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广播操比赛迫在眉睫,而学生们似乎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到了操场上练习,不是说话,就是乱动。这群小毛孩,一点也没把比赛当回事。我暗自着急:想个什么办法教训教训他们呢?看来,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是不行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一种误区长期存在: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借课文这个载体,把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什么是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在数学学科中展开的智力竞赛活动,是通过数学内容进行的教育活动。数学竞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培养和开展比赛,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促进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学习。可如今的教学目标设计大部分内容是针对教师的要求及任务,学习成了教师"我要让学生做到什么",而不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我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为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问题,"思维碰撞"课堂倡导把教学目标和成果指标(学习目标是更具体化的一种呈现形式)分别进行呈现,即在教案中呈现教学目标,而在"学业纸(学生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我国高校继续刮起的"抢状元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和应做什么?教育是为了"育才",而不是"制器";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少数的"尖子"或"状元";是为了学生的成功和幸福,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为此,教育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负责,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综合"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教育必须有清醒的生命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教师应成为尊重学生、引领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的探索者;高考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和指导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现在我们的中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人大声疾呼应阻止网络向学生渗透,并陈列出网络对于学生的诸多隐患。我们常说遇到问题不能堵,网络的影响力绝非几个人去网吧门口站着就能够阻止的。其实,我们还得用老掉牙的办法,那就是疏导。本文不是要侧重研究整个中学生群体的网瘾问题,而是谈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中学作文应该有什么新的特征,中学作为文教学应该有什么新的教学模式供人家共同来思考,如何来调整我们的作文教学思路,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有什么转变,这些问题都是…  相似文献   

8.
一、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1.从教育目标看,学生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主人与不是主人区别是相当大的,是主人...  相似文献   

9.
邹书兰 《中国教师》2010,(Z1):188-188
<正>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减负增效,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为个效益不是企业效益,这个效益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标一、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不少教师上课(特别是公开、比赛课),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全花在了“怎么教”上。于是,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消化能力,把教材处理成豪华的“满汉全席”;有的不管学段目标,只挑适合自己“胃口”的内容教……其实,“教什么”和“怎么教”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是“学术性”问题,后者为“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总的理念、目标与要求,具体到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哪些语言文字,要从中理解什么,运用到什么地步,都要在语文本体性目标的观照下,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课文的特点,做出具体的选择和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一、混淆能力与技术不同的概念就会偏离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1、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拥有技术水平而是提高其从业的能力。技工教育教学和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呢,还是使他能够在具体的从业中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认为,这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其之间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而且是混淆不得的——我们能说,一个拿到高级技工证书的学生,他的工作结果就一定是高级技工应有的表现?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是使学生只有了“证书”而已,不是让他们成为只能适应学校而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仅仅是一些“高技术证书”的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工具性”也好,是“人文性”也好,谁都得承认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然而,语言教学教什么,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对掌握了母语基本规律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叫什么”,“什么是名词、动词,什么是××句式”之类,这些知识其实只是学习语言的手段不是目的;最需要的是种种言语体验。他们需要从不同的言语体验中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从而更好地感受母语,更好地运用母语。因此,如果说“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知识”的提法让我们认清了过去语言教学的误区;那么…  相似文献   

14.
“我不是很乖,但绝对不是你们说的太坏。你不明白,我们的世界太多的色彩。我们是新世纪最闪耀的一代。不要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你未必有我自在,你未必有我精彩。什么琴棋书画,什么唱歌跳舞,什么考试比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碟小菜。什么网站论坛,什么QQ微博,什么游戏王国,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偶尔安排。就算做得不是很好,也不会自寻烦恼。...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不是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也不是不要目标,或目标随着教学的进行而随时生成的教学。实际上真正的“有效生成”背后隐藏着一个总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教师在教学中,围绕这个总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地扬弃,使得课堂既不拘泥于原定的教育目标,又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生成”究竟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存疑存惑,这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向教材内涵的深层开掘,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教师就需要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努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次上自然课上,我向学生讲解人类起源的问题,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人的祖先是猿,那么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呢?”这下可把我问懵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类似这种学生给老师出难题,不是学生故意刁难老师的问题,而是提出的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确实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老师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所谓脑图,即是将知识要点按一棵树的枝叉状呈现的记忆结构图。画脑图利于快速学习,高效记忆。这是近代教育学、学习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那么,我们在小语教学中如何运用画脑图的方法?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可以作以下运用尝试。一、目标呈现目标是行为的趋向。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要想高效、快捷,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指向。目标甚至是我们行动的内驱力。长期以来,我们对目标呈现最多是教师心中有教学的目标,而学生——学习的主体却对学习的目标一片茫然,不能形成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将对话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会读",即学生会读本课Let’talk中的课文,而忽略了talk的真正含义——交谈,也就是说不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而是能和别人交流,因为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错误的目标定位终将导致学生能力培养环节的缺失。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会读"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上,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不能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为他出谋划策。因为那是一个成人的思维和想法。家长的预见性会让孩子丧失很多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己的机会。我们可能会避免让他们少走弯路,少经受挫折,我们会用经验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可是经验是我们的并不是他们的,我们要教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在一个充满同龄人压力的社会中,教育孩子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是非常危险的。这会造成孩子只会依赖家长指点而不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学到什么呢?我认为:对于一篇文章,学生不仅要知道它"写了什么",更要弄清楚它"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也就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更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