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苗族信仰的世俗性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信仰对象的世俗性;信仰目的世俗性;宗教仪轨的世俗性。正是这种世俗性,使苗族信仰别于其他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而停留在较原始的自然宗教信仰阶段上。  相似文献   

2.
“俗”是小说与生俱来的品格,表现在世俗性和通俗性两个方面。前者指小说的基本内容由人类世俗生活构成,反映精确度和深广度,成为小说批评的重要艺术瓜度;后者是小现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军事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落潮态势,但是,作为它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并没停滞。一些作家在英雄性、战争与人道主义及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表现为:英雄性表现方式和显现场所的转换;英雄的世俗性因素的开掘;承载人道主义思索对象的变化及哲学意味的探索;纪实性的强化等。最终使此类创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当代军事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浒传》的众多版本中.贯华堂本一枝独秀。金圣叹锦心绣手.在该书中砍掉了120回本中的招安故事.使小说“官逼民反”的主旨更加突出;删汰了一些不必要的诗词.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修改了一些错字病句.使小说的语言更加通顺畅达;润色了有关人物的描写,使小说中的形象更加鲜明。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精心修改.使该书更完备.更流行.其功非小。  相似文献   

5.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其小说创作既是世俗性,又是职业性的。本文试图从明清时期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及交友等角度探讨李渔小说创作的职业性倾向。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在创作中始终与民间生活坚持着不懈的心灵对话,而民间固有的生命力和民间化的复杂性根底激活了她的艺术想象。使其能够立足于“现实的民间”,用生命的体验和化想象营造出一个意境幽远、富有诗意的“学的民间”,真切地呈现出了民间的世俗性与精神性对于小说创作所共同具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小说创作,借鉴吸纳了诗歌的创作技巧,故而其作品蕴含了浓浓的诗意,使小说平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其具体体现是:小说具有天然脱俗,诗的语言;和谐有致,诗的韵律;水乳交融,诗的情景;含蓄淡远,诗的意境,为此,茅盾先生、胡风先生都对萧红小说这种独特的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萧红小说的诗蕴品位,对文体间的渗透创新,亦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欲性浓郁的海派化滋养了余秋雨,使他天然地具有重视世俗社会的倾向,信同“雅俗共赏”的原则。余秋雨从接受美学出发,以开放的散观念,将戏剧与小说因素植入散写作,把深奥的学理阐释得通俗浅白、生动形象。余秋雨散所获得的世俗性成功,既显示出了严肃学锲入世俗社会的充分可能性,也昭示了世俗社会认同严肃学的巨大潜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短信的普遍运用,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形成干2002年下半年。从文学、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来分析短信文学,可以发现其类型有:诗歌、散文、情书、小说;其特点表现为:语言生动性、短小精巧性、民间世俗性、流通的便捷性。短信文学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其最大意义是让文学在手机时代或信息时代,走进了千百万参与者甚至写作者的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让我们的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10.
浅论契诃夫小说的戏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具有迥异于一般作家小说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其秘诀在于他的小说具有戏剧性的物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小说的人物语言具有对白性;二是小说的人物语言具有行动性;三是小说描写的场景具有戏剧舞台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互动模式的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渗透学习风格的理念,以整合的方式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虹影的类自传书写与生活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她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切入写作.在真实与虚构相交织的文本中,表现自我,追求自我,塑造自我。她集生活、家庭、写作于一体,又加入想象和虚构的文字,呈现出一个虹影心中的个性化虹影。  相似文献   

13.
林徽因的小说理论虽然零散,却十分具有现代性。"诚"的小说观贯串于她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关怀。她提倡开放的小说体式观,并提供了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经典范式。实际上,林徽因小说理论与创作中传统性与现代性是融汇贯通的,传统性中有现代性,现代性中也融汇了传统性。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寂寞既是她的气质,也是她的诠释。萧红的寂寞意识决定了她的小说精神特征:童年母题、女性视角、生命主题。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来探讨萧红的寂寞意识与其小说精神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蓓佳的儿童小说不仅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引发了成人的阅读兴趣。她的儿童小说魅力源于其独特的叙事策略:"非聚焦型"叙事视角、逆时序的叙事时间、融价值生活于时间生活的故事模式。这些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与她的儿童文学观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是一位对小说文体有着高度自觉意识的作家。其《日光流年》的并行体既令人惊奇又意味深长。从互文性理论看,并行体构造了与《圣经》的互话语空间,使三姓村现实苦难生活及卓绝抗争走进遥远的历史深处,充满了神话色彩和神性光辉;并行体内不同言语之间隐含着对话关系,其形态为同构、对比和互衬。原始生存竞争神话构成了小说内在的、隐匿的互文本。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开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创新———"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小说本体艺术的典型化理论;多样开放的小说创作方法;小说体式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的特征表现为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蒋韵是当代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她以悲情书写表达对女性的思考,但她不依附于既有的主流话语的变迁,而是对社会宏大主题、女权主义以及个人化写作的自觉疏离。不寻常的个人生命史、文学阅读史,是蒋韵切入“悲情”的内在动因。本着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以女性的视野展现了独特的历史场景,以不可化约的生命体验,写出了复杂、矛盾、富有张力的女性生存结构,蒋韵用文学构筑女性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又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等的自然流露。从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创作技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小说与自身生活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