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对"斗争哲学"要作具体分析。矛盾是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孤立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毛泽东一贯主张和实践"斗争哲学",但"斗争哲学"不是毛泽东整个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共产党的哲学是"实事求是"哲学,不是"斗争哲学",也不是"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2.
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宏观背景,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一阶段。和谐社会虽符合共产主义理想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共产主义。所谓“和谐哲学”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思考,而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研究,也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探索,和合文化目前也只表现为一些理念碎片,因而对其作用也不应过高估计。斗争哲学不是斗争思维方式的产物,和谐哲学也不是和谐思维方式的产物,它们既是差异,又是同一,且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即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于建福 《德育信息》2002,(10):28-30,23
传统“中和”哲学,关注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怀国家、人类的命运,归根到底是讲究仁爱,重视伦常,强调秩序,提倡改良,追求安定与和谐,凸现出自身重要的文化价值。冷战结束后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在结束了长达十年内乱的中国,奔“小康”,求“大同”,迈向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当今时代最需要的是和平的国际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睦的人际关系,团结一致的集体力量,正确的人与自然观,以求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现时代所需要的是从对立中求统一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强调对立或突出斗争。  相似文献   

4.
李明 《培训与研究》2002,19(3):40-42
毛泽东的“实事”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其表现形式是旧的统一体不断被突破,形成新的统一体,再被突破。突破的动力是斗争,斗争是主要的,斗争哲学的背景是工业经济,“求是”则是当“求”与“是”相分离时,毛泽东更注重理论对“求”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古今中外哲人、思想家所一直追求的理想价值观念。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的哲学思维也往往带有对抗性,擅长运用“斗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应该是社会关系的主流,“和谐哲学”理应是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统一性原理和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近20年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有一些普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西方哲学为“原生物”,以中国哲学学科为“依傍”西方哲学的产物;二是认为“形而上学”的译名是误译,“存在”不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认为西方哲学只讲本体与现象、灵与肉的二元论,中国哲学只讲“道不离器”、“形神相即”的整全论;四是认为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来讲...  相似文献   

7.
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要求我们实现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的历史转换。这一转换包含着十分丰厚的政治哲学意蕴:第一,执政理念上由实体逻辑向程序逻辑的转换;第二,执政方式上由集中逻辑向民主逻辑的转换;第三,执政手段上由斗争逻辑向和谐逻辑的转换;第四,执政基点上由群本逻辑向人本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具体科学及科学同类的精神成果.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这觉醒或觉悟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并没有实质上的递进关系;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是主体自我反思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哲学的对象上,表现为“理念的世界”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科学所面对的“事实的世界”,这决定了哲学体系之间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的对象,决定了哲学没有科学意义的“真伪”、“是非”之别,不同的哲学智慧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从反面阐明“哲学不是什么”,才能从正面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客观知识,它指向的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因而它没有确定的结论和标准答案。哲学不是经验常识,它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最终还要回归到“百姓日用”的经验生活中并为其服务。哲学不是工艺技术,其作为一门智慧之学,是一种自由探讨普遍性问题的科学。哲学不是小聪明,它是关于宇宙人生的通察和通观,因而是一种大智慧、大聪明、大觉悟。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试验”思想集中论述了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强调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创造最大的主体价值。邓小平“试验”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革命党理念对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然而,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建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基础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灾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完成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理念转换。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对财产权正当性的态度是一个政党执政理念的决定性因素。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理念向执政党理念的巨大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13.
“革命党”的同盟会改组为“政党”的国民党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 ,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国民党是“二次革命”前后领导反袁斗争的唯一革命政党 ,它维系了一代革命志士不致流散 ,其斗争教育和唤醒了人们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也给后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后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前执政、执政到执政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后现代化的一种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它不是对“党执政”的否定和弱化。而是承继中的超越、升华中的结晶。“后执政”意昧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依法执政、党政分工。它具有继承性和超前性、工具性和权威性统一的显性特征,带有执政理念转型和党的建设、政治明建设日益凸显的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献珍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所体现出的规律是一种凝聚一切力量,共同促进新局面的开创的"和谐哲学"。这种"和谐哲学"不仅对当代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更对学生党员的认知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实践所经历的曲折过程说明,由革命党实现向执政党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自然到位.这种长期性是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对党自身带来的影响和要求;执政地位对党如何保持活力提出新的考验;执政党把握经济和社会管理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由外行变为内行;以及执政党地位变化的急速性与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变化的渐进性之间的矛盾,对革命党实现向执政党转变形成制约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两种最早的文学传统是诗和自然哲学,在政治哲学产生之后,文学传统的对立变成了诗性智慧与政治哲学的对立。文学传统的表层是文学旨趣,但其深层是政治意识。诗性传统恰恰不具有政治意识,以至于后来止步于“文化研究”,同时也失去了历史意识。文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两种文学传统的对立并非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相互汲取对方的养料,共同支撑基于自然语言的学术,这就是文学。  相似文献   

18.
和谐党群关系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人民对党领导地位的拥护内在统一;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的需求内在统一;党的执政绩效与人民共享执政成果的内在统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反之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基石;协调多元利益,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核心;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