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瓶子"实验及其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蓝瓶子”实验在 2 50mL锥形瓶中加入 2 g氢氧化钠 ,10 0mL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 2 g葡萄糖。振荡溶解。滴入约10滴 0 .2 %亚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振荡瓶子使全部溶液呈蓝色。静置一会儿 ,蓝色消失。再次振荡 ,无色溶液又渐呈蓝色。放置后蓝色又消失 ,此过程可反复多  相似文献   

2.
"蓝瓶子"实验指亚甲蓝、氢氧化钠以及葡萄糖的混合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振荡溶入氧气后变为蓝色,且可多次振荡,实现溶液颜色反复变化的实验.其变色原理是:蓝色的亚甲蓝可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的亚甲白,亚甲白又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蓝色的亚甲蓝.能否使该实验具有探究性?我们作了如下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向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蓝色会褪去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3~4毫升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水,并振荡,溶液变蓝,再加入约3毫升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呈无色.[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几乎为无色.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说明:碘不能从淀粉溶液中被四氯化碳苹取出来,相反,淀粉溶液却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人所承认的那种…  相似文献   

4.
蓝瓶子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只能从蓝色变为无色,再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分单一。如果使蓝瓶子实验变为彩瓶子实验,让一些普通的瓶子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变化,那该有多么的神奇!针对这一设想,笔者利用常见的指示剂制成溶液的背景色,对蓝瓶子变彩瓶子的实验进行了探究。1.蓝瓶子实验试剂的配制在锥形中加入50mL水,溶解1.5g葡萄糖,逐滴加入8~10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整个溶液成蓝色,再加入2mL30%的NaOH溶液,摇匀。2.彩瓶子实验的背景试剂  相似文献   

5.
一、四氯化碳能否使蓝色的淀粉碘水混合液褪色?实验1:取3 mL饱和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碘水(将碘晶体先溶于酒精,后加水至深黄色),振荡,溶液呈蓝色。再向其中加入3 mL~4 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 min~3 min,可观察到上层溶液蓝色渐渐褪去。向上层溶液加入1滴碘水,上层溶液又变为蓝色。分析: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能将淀粉碘水混合液中的碘萃取出来,同时说明碘与淀粉结合力不强。碘与淀粉的变色是否是化学反应,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贵刊'97第5期上看到"蓝色会褪去吗"一文.本人认为文章得出蓝色不会褪去的结论,是因碘溶液是碘一碘化钾的混合液所致,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本人做了如下两个定性实验:实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四氯化碳,并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紫红色,再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仍为紫红色.实验说明:淀粉溶液不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蓝色,再加入2毫升四氯…  相似文献   

8.
1 吸附褪色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褪色: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或滴有红墨水略显红色的水中,振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或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是因为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使物质褪色,这属于物理变化。2 热分解褪色蓝色胆矾晶体受热分解为白色的无水CuSO4和H2 O ,原蓝色褪去。绿色碱式碳酸铜粉末受热分解为黑色CuO、H2 O、CO2 ,原绿色褪去。3 复分解反应褪色蓝色Cu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或Al,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的ZnSO4 溶液…  相似文献   

9.
余灼森 《化学教学》2007,(9):36-36,72
1 问题的提出 在乙酸乙酯制取实验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1页).我们往往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而使溶液呈红色,当收集了乙酸乙酯后,上层无色,下层红色,现象清晰.但振荡试管,却看到两层都呈无色.  相似文献   

10.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0 16 Na 23第I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r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I〕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 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4Cq,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q形成的几化合物和q化合物中,‘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转红色 …  相似文献   

11.
1.(2005年,全国理综卷Ⅰ)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2.(2005年,全国理综卷Ⅲ)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  相似文献   

12.
lmol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为:A 3mol B 4mol C 3nmol D 4nmol解析解答本题应把握三点:该药物属于高聚物;该物质中含有3处酯键可水解;酯键水解得到的酸类物质能继续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则 lmol 该物质消耗4nmolNaOH,故选 D。例2.向2mL0.5mol/L 的 FeCl_3溶液中加入3mL5mol/L 的 KF 溶液,发现 FeCl_3溶液渐渐褪至无色,再加入 KI 溶液和 CCl_4振荡后,静置,不见 CCl_4层有紫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3+)不与 I~-发生反应 B Fe~3+)与 F~-结合成不与 I~-反应的物质 C F~-使I~-的还原性减弱 D Fe~(3+)被 F~-还原为 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 Fe~(3+)解析向 FeCl_3溶液中加入足量 KF 溶液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该溶液中不存在或含极少量的 Fe~(3+)(黄色)、Fe~(2+)(浅绿色),则排除 D 选项;往所得溶液中再加入 KI 溶液和 CCl_4振荡后静置,不见 CCl_4层有紫红  相似文献   

13.
一、测定原理:SO_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SO_2+I_2+2H_2O=H_2SO_4+2HI 二、测定装置:三、测定方法: 1.碘溶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27克粉末状的纯碘,并称取4克KI,使之全部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此溶液稀释10倍,即得5×10~(-4)摩/升的碘溶液。 2.测定:用移液管吸取5ml 5×10~(-4)摩/升的碘溶液,注入上图的试管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测定地点(如硫酸厂、炼焦厂、居民集中的住宅区等),按上图装置连接好各仪器,徐徐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的现象是基于碱性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的速率与空气氧化亚甲基蓝还原产物的速率不等而形成的。实验起始,过量的碱性葡萄糖把亚甲基蓝由蓝色还原为无色,这时如果剧烈摇晃瓶子,空气中的氧气又把无色的亚甲基蓝的还原产物氧化回蓝色的亚甲基蓝,蓝色又重现出来,而后溶液中过量的葡萄糖又将蓝色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复,实验能多次重复。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在讨论化学动力学时作为演示实验经常出示。  相似文献   

15.
探究实验1 不少资料认为,向铁盐(Fe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镁片,反应完成后变为无色的MgCl2溶液.  相似文献   

16.
在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溴化钠溶液2毫升,然后向其中一个试管里加氯水1毫升,向另一试管里加碘水1毫升。再在两个试管里各加入无色汽油(或苯)1-2毫升,振荡后静置,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糖与氧化还原指示利亚甲蓝共存体系的反复显色反应,即在一定条件下呈现蓝色,而在另一条件下又呈无色的反复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设计了新的吸、放热反应演示实验。新设计的实验简易可行,结合蓝色碘-淀粉溶液遇热褪成无色溶液,遇冷又变成蓝色溶液的可逆热色性原则,通过漂亮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使全体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且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在2007年的全国高考理综卷Ⅱ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 A、B 两支试管,在 A 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 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 A 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 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 A 管中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 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2005年黄冈市)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的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2·(2005年威海市)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3·(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