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苦孩子"出身的刘庆邦对民间人物喜怒哀乐价值判断与道德标准都了如指掌,三十年来一直坚守着以平民的立场书写底层人性的闪光点和劣根性,表现出他对国民性的极大关注。文章试从对看客的描写、对底层宗族势力的审视、对宿命论的批判以及对民间固有法则的批判四个方面来分析刘庆邦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对底层民众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丁敏锐 《文教资料》2014,(30):102-104
刘庆邦以短篇小说创作享誉文坛,他的作品主要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现实,其中煤矿工人题材所占分量很足,看似平凡甚至琐碎的矿上生活其实包含着诸多波折与艰辛,作者细致入微地体察其中滋味,展示矿场上工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中的善恶好坏,饱含悲悯之情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刘庆邦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气息,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刘庆邦小说闪耀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这些悲剧气息在他的若干作品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人物精神情感世界的悲剧;城市异乡者对城市身份认同的追问以及对融入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底层文学"是表现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底层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因传媒媒介的不同,"底层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也大相径庭。本文以文学的传播为着眼点,探讨刘庆邦小说《神木》的书写价值,分析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盲井》的传播效果,论述不同媒介形式下作品对"底层"境遇的呈现与遮蔽。  相似文献   

7.
《女工》是毕淑敏的创作视角转向底层人物的开始,也是她的底层写作中的力作。作品展示了底层女工生活命运,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同时,作品显现出了值得探讨的写作技巧、叙事方式和思维逻辑,我们在关注作品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文本元素,因为这些同样是作者创作思想的映射。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刘庆邦一直关注、探索着人性,不断向人性的深处掘进.他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写爱与美、恨与性,但并不以奇以怪取胜,体现了人物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刘庆邦对人性的切入点是善与恶,他在细节上的着力表现和善与恶的转化,使得人性单一但并不单调,强化了审美效果.他的这种孜孜不倦探索人性的做法在当前的文学创作背景下将不断显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哨兵的诗歌创作大都是围绕着洪湖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写的,他关注洪湖的现实底层,对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哨兵的诗歌在艺术特征上体现为表述的虚无和虚无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暴虐和底层关注是刘庆邦小说的一贯主题。在新近创作的小说《完碎》中,作者就表现了阉割暴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关注了农村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夏天敏的作品思想内涵得益于他对底层民众的深刻了解和关注,他以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情感积累为背景,写出他对文学,对生活、时代、土地的忠诚与敬畏,然后在作品的呈现中留给我们对生命本体的价值关怀和对苦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苏童作品审美精神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精神家园追求的失败以及在失败过程之中散发出的颓废之感。首先,苏童作品中流露出对生与死的关注,这是苏童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其次,苏童对历史的解构彰显了人性之中的"恶",这也是追逐精神家园失败的一大佐证。作品中以边缘人物和底层人物构建起来的小人物舞台,在破碎、拼贴的历史中或残忍或暴力,这不但是对历史的控诉,更是对人性中恶的伟大昭示。最后,苏童追寻精神家园的失败反而造就了其作品颓废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及部分作品,试图从生活、生命、永恒三个方面思考,探讨他的审美现代性:对纯真生活的喜爱和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对生命的礼赞与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对永恒的玄思.在精神与价值的重建中,沈从文采取了审美化策略对处在主流的城市日常生活惯例进行颠覆,体现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当代短篇小说家刘庆邦深怀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挚爱,描摹出了家乡本土文化中深层次的美感。尤其是女性题材,更占据他作品中的重要位置。通过对刘庆邦女性题材作品的剖析,揭示其中的少女形象在传统、闭塞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5.
始终致力于关心“小人物”的命运、关注现实苦难与灵魂救赎,是汤成难短篇小说的主要创作主题之一。汤成难的短篇小说描绘了普通劳苦大众具有生命质感的日常生活,主人公们面对生存之难和存在之苦的泥沼,挣扎其中而又在苦难中升腾,追求最终的心灵归宿。底层人物对于苦难的诠释和探索救赎的过程,是他们的生存智慧和求生本能的体现,汤成难对传统文学中宏大的苦难叙事进行颠覆,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底层视角。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有着很深的"疾病情结"。长期的疾病体验和强烈的济世愿望使他成为了乡村平民的痛感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疾病和残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结构作品的核心。以疾病作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切入点,阎连科揭示出河洛地区广大乡民在疾病困扰下的伦理传承和变异。这些疾病叙事作品浸润着他对底层弱势群体强烈关注的情感,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17.
叶唯 《文教资料》2011,(4):14-15
对人文精神的把握和对人文关怀的本真书写,是决定沈从文小说境界的关键所在。沈从文小说追求真、渴望善、绽放美、追求真善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沈从文小说中独特的人文关怀启迪读者关注人文关怀的价值意义,同时对如何在创作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涵,以及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8.
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中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在深化人性的复杂以及表现底层百姓生存困境的主题上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魅力;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表现了作家在现代性上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不同时期的作品均有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的精神家园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正是生态文学的部分特征,也是生态批评所要关注的内容。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奥尼尔的剧作进行整体分析.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及对作品人物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文学即人学,古今中外人性是相通的。所以,表现人性成为作家永恒追求的主题,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魅力无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散发着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芳香,让人为之倾心,受到感染。因此,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就是要感受其中的人性美,文学欣赏不仅体现了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