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条丝带,把少至几个版.多至几十个版甚至上百个版紧紧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杨敬文 《新闻前哨》2005,(10):19-20
随着纸质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它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探讨导读的类型、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报纸导读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导读在纸质媒体上的作用,从而让这种新型的新闻体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新 《新闻窗》2013,(2):19-19
随着纸质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台都有节目预告,排定节目单,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受众知晓,方便选择信息。报纸也是一样,应该有一个导读,可以告诉读者,在报纸有限的版面中,最有看头的内容是什么。一张报纸的头版是整张报纸的"门面",也是读者认知报纸的一个"窗口"。头版容量有限,版位"金贵",因此  相似文献   

4.
汤卫 《青年记者》2007,(11):52-52
报纸头版上形形色色的新闻导读,无疑是今天报纸版面的一大特色,也是报纸编辑花大力气想要做好的部分。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头版的新闻导读日益成为头版编辑的重要元素,更成为一种有效的新闻链接。将重要新闻所在告知受众,既节省了宝贵的版面空间,又增大了头版的信息量,还起到了活跃美化版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汤卫 《青年记者》2007,(11):52-52
报纸头版上形形色色的新闻导读,无疑是今天报纸版面的一大特色,也是报纸编辑花大力气想要做好的部分。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头版的新闻导读日益成为头版编辑的重要元素,更成为一种有效的新闻链接。将重要新闻所在告知受众,既节省了宝贵的版面空间,又增大了头版的信息量,还起到了活跃美化版面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薛丽丽 《记者摇篮》2006,(12):54-55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厚报时代降临中国新闻界时,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所面对的是欣喜与无措。时光流走,岁月轮转,厚报所带来的“厚利”的可能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希望渺茫,报纸成本的高居不下令人进退失据,“缩版”的呼声因此日渐高涨。冷观这场“扩版”与“缩版”的潮起潮落,不难发现,大部分报纸的黯然失色,报纸的厚度与新闻的厚度失衡,似乎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曾经是厚报旗手的广州的几家报纸,在办报上、赢利上仍在前端,恐怕很能说明问题。不要低估了读者,报纸内容的充实与否,读者是心明眼亮的。本文无力为厚报的尴尬开出治病良方,但却愿意探讨一下如何让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8.
厚报解决了报纸新闻与资讯的丰富性和可读性问题,但在易读性和便利性上则有所欠缺。于是,报纸的头版除刊发主打新闻和图片外,还纷纷借鉴网络的超链接方式,汇集报纸内页的一些栏目和新闻标题,形成导读。导读因而成为读者阅读新闻的指南,媒体推介新闻的手段,编辑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在易读性与便利  相似文献   

9.
史占旗 《传媒》2007,(10):58-58
《北京娱乐信报》从2007年8月1日起改版了,它由原来的每天几十个版的厚报变成了版数各异、厚薄不同的报纸,由原来的各种新闻俱全的综合性报纸变成了真正的娱乐报纸,回归了与其报名相一致的专业报纸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版面有助可读性实现应该说,报纸版面的变化是随报纸的变化而变化,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量急剧扩张,承…  相似文献   

11.
田悦 《新闻前哨》2005,(9):93-93
厚报时代,随着读者对图片信息需求的增大,报纸运用新闻图片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除了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显要位置吸引读者眼球外,加大了以新闻摄影专题为内容的摄影专版的力度和深度。过去,很多报纸都设了摄影专版,但这类专版新闻性普遍不强,有的片面追求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有的追求图片的数量,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有的甚至以副刊形式出现于版面。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专版的重新定位已引起业界的思考。湖北日报摄影部对摄影画刊的探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羊城晚报》的厚报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羊城晚报》在创刊之初便定下这样的原则。这份有着44年历史的国内第一家大型晚报,已从开始的每天4个版,发展为现在的每天32个版(其中新闻版面占24个),成为一份“厚报”。虽然,“新闻主攻”的原则没有过时,但“厚报”的新闻如何布局、晚报新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都成了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燕惠  韩浩 《青年记者》2002,(10):23-23
近几年,为了吸引读者,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报纸都在越办越厚。厚报时代的到来要求一版必须扮演好两种角色:既是要闻版,又是封面版,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导读,抓住读者。强化导读是实现一版信息量和冲击力双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刘迎南 《新闻传播》2004,(10):31-33,35
在美国,主流报纸平均厚达115版,香港主流报纸平均厚达60版,而在我国大陆《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也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都市类报纸所容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信息海洋中新闻价值被人们渐渐弱化,甚至不少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专题性的报道手法越来越多地得以运用,报纸以最少一个版,有时则多达四五个版乃至于出专刊的篇幅,对焦点性的新闻事件进行集中深入的挖掘与报道,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  相似文献   

16.
李铁 《新闻窗》2006,(3):38-40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几次报纸扩版浪潮,“厚报”已成为一些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报纸都是厚报,几十个版已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报业步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地市报应对“厚报”冲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国内不少报纸在变厚。经过近年来的几次扩版潮之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一般都有几十版,甚至上百个版,读者拿在手里的是厚厚的一叠。有专家认为,我国报业已步入了“厚报时代”。与这些动辄几十个版、上百个版的“厚报”相比,我国绝大多数地市报在新闻的信息量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目前,大部分地市报纸的版面只有对开四版或八版,有少部分甚至还是四开四版。而由于财力的限制以及缺乏扩版所需要的广告源的支撑,对大多数地市报而言,要在短期内大规模扩版是不可能的。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高速公路网络迅猛发展,从省城等大城市通往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导读?从广义上说就是要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快速阅读,从狭义上说指报纸的第一版开设“导读窗口”,为读者了解厚报的内容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中,我国的报纸正在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多一点的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多时几十个版。有人因此认为,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 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付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  相似文献   

20.
提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国内许多报纸纷纷设立导读版面,在易读性与便利性上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但是,对于新闻资源相对匮乏、版面相对较少的地市级党报而言,如何做好报纸导读,方便读者阅读,却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2012年4月,《连云港日报》率先推出半导读偏重全导读的版式,在导读的创新上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