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第一 ,“带着问题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近十多年来 ,我们开展的“以读为本”的研究对“带着问题读”进行了“定格实验”。即 :就一篇课文而言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复读、精读。在初读中扫清阅读障碍 ,粗知课文大意 ;复读中深入理解词句 ,掌握文章中心 ;精读中体会课文情感 ,学习作者表达。“三读”之间 ,有机渗透 ,层层推进。“三读”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程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运用工具书自我阅读的习惯。对于“带着问题读”中的问题设计 ,要求观念要新 ,主题要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相似文献   

4.
许贤苏 《小学语文》2010,(12):21-22
小学语文“一课三读”法,是指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经过初读、精读和熟读三步。初读,指通过自读、小组读、分人分段读、范读、听录音(看录像)读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精读,指要求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里,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迷糊,课堂模糊”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应弄清楚在具体的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使语文课的目标清晰,效果媪著。  相似文献   

6.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课的《坐井观天》一文,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教学时,可抓住教材特点,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显示主旨。一、课题对比,了解梗概初读课文前提问:“观”是什么意思?“观天”怎么讲?“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释题后引入课文的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9.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10.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教学的过程作一番研究 ,搞清楚是怎样走入误区的 ,这对摆脱低效率的困境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观察一堂语文课 ,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一般都能让学生自读课文 ,读中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大意。这对学生人人动口动脑动手 ,有东西可学 ,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效果自然较理想。什么时候学生对学习不再有新鲜感 ,兴趣明显下降了呢 ?问题就出在初读课文以后。这时的阅读教学处在一个叉路口 ,或者说处在一个关键时刻 ,面前有两条路看你何去何从。一条路走入所谓“讲读”阶段 ,其实讲已经不多了 ,代替讲的是师生问答 ,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生讨论发…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件事或这个人的,读后交流汇报;一生说不到位,别的学生补充;都谈不到位就再读课文,读后再谈。总之,老师是断然不能开口说话的,好像一张嘴就是没有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做到“以读为本”,就会背上“填鸭式”“满堂灌”的黑锅。  相似文献   

14.
自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首要步骤。那么,自读课文应该抓住哪些环节进行思考呢? 一、要留意文章的“眼睛”——课文的题目一般文章题目都具有“四限”作用,即限体裁,限材料,限主旨,限方法。因此,通过对题目的审阅,就可据题辨体,据题定材,据题明旨,据题知法。题目给人以第一印象,故析文一定要析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板块由一篇一篇的文章组成一个一个的单元构成。阅读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解读这些文章来实现的。因此不论采用单元教学法还是单篇文章教学法,感知、探问、揣摩教材中的这些文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里,感知、探问、揣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所以我们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其中,第一次读课文,也就是“初读全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评价体系上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以求、潜心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一、评价标准层次化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怎样才是学得较好,怎样才是有待提高,应该有个度。这就需要给各项评价定出指标,否则评价就难以进行。以“朗读”为例,我与学生明确了教学的基本途径:“初读——品读——赏读”之后,再逐步评价。(1)评价“初读”。这是学生在借助字词典、工具书等,自己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这…  相似文献   

17.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因为语言活动的本质就是理解 ,而要达到理解的目的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在于读、在于多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证明 ,“读”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会读 ,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要教给学生“读”的一般方法 ,如粗读、精读、默读、朗读、对比读、跳读等。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 ,设计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 ,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引导以读学文,鼓励参与评说,培养动口学习的习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去读。少讲多读,精讲细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体会,使“读”与“说…  相似文献   

19.
“读”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读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注重初读,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必须以“读”为基础。初读也“大有文章可做”。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初读感悟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学生根据明确…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她”和“我”分别是谁 ?看一看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 .根据预习提示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二、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一 )学习第一部分 (1~ 4段 )1.课文讲的是阮恒给一个小姑娘输血的事。指名读课文前四段 ,思考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从哪个词看出情况危急 (迫在眉睫 )哪些句子又写出了迫在眉睫 ?指名读句子。2 .思考为什么要小孩给小姑娘输血 ?(1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只有在场的几个孤儿可以给她输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用“如果……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