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现代报纸的沿革是不断寻求对读者阅读方便、节约精力、醒目、有吸引力的方向改进,不断寻求和发掘读者的需要与兴趣而改进。”这些话今天读来依然不无教益。应该说,今天的报纸新闻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变革。已经有众多报纸新闻更加醒目抓人,更加满足着读者的不同需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但还有不少报纸的新闻依然显得陈旧、老套、生硬和缺乏吸引力,亟待我们去改进,用创新的思维把我们报纸中已经落伍的东西减到最少。一、让视角再独特些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视角决定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新闻的电话号码,要么看作是躲躲闪闪的广告,要么视为好新闻的“硬伤”。 市场指南报作为一份以服务具体周到见长的经济类报纸,创办四年来一直倡导这样一个原则:宁肯评不上好新闻,也不回避电话号码;新闻该有电话号码时一定要有,有些新闻没有电话号码也不一定算好新闻。 这种不合“常规”的做法,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使指南报强化了特色,扩大了影响,坚定了走这条“独木桥”的信心。 一、打上电话号码是真心服务的体现 每家媒体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受众,指南报既然把服务读者当作自己的特色和旗帜,就更应该多研究读者的需求和新闻媒体的局限。指南报在调查时发现,一篇好新闻、好消息在向渎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诸多的疑问和好奇,读者此时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而大众媒体面对成千上万的受众,受众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在一篇字数有限的消息中难以一一解答。读者需要从消息中得知进一步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这时,消息的采写编发者就应当将能回答这些问题、能进一步提供准确信息的人员或单位告诉读者,此时,最省篇幅也最方便读者的办法就是在消息中写上电话号码,这是一份以真心服务读者为己任的报纸无法回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时下,报纸版面创新可谓日新月异,版面创新使报纸更加好看了。然而,形式的创新或许的确能够在某一时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热情,却终究难以持久;报纸要真正“抓”住读者,还是要以独具纸质媒体特色的内容来取胜。但是,观察眼下的报纸,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报纸就新闻采新闻,就新闻发新闻,在强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同志在谈到新闻失实问题时,感慨地说:“有的人写新闻,失实了他也脸不红,心不跳。”这话指斥了少数新闻工作者对报纸、对读者缺乏责任感的态度,也揭示了新闻失实这种痼疾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读者看报,发现有报道失实现象,就会有受骗感,次数多了,就会动摇对党报的信任,报纸也就丧失了应有的组织、鼓舞和激励作用。十年动乱中,  相似文献   

5.
对于办报人来说,读者即市场。因此不妨说“心中有读者”实质上就是“心中有市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报纸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政治属性,但它终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读者买报纸,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提供的新闻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读者从中不能获取有益的营养和精神的愉悦,你就会遭到冷遇。如果做到了“心中有读者” 或者说“心中有市场”,那我们就会自觉地根据读者的需要采写新闻、编辑新闻,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新闻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报纸纷纷使出,各种招数吸引读者。然而,一张报纸要想真正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真正体现“三贴近”思想,为读者奉献出精美的大餐,就必须有好的新闻策划。可以说,只有做好新闻策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才能使报纸在竞争中站稳脚足艮。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9,(1):80-80
日前,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就“金融风暴下的报纸发展与创新”发表了他的看法。张延平表示,纸制的形态不会很快就会退出舞台,尤其在中国,还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发展期。未来的受众获知新闻等信息不是仅仅靠一种媒体、是某种媒体的最忠实的读者,将会变成以一种媒体为主,兼顾多种媒体。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更加立体,传统媒体要想在未来继续有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和新媒体有一个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竞争比较激烈的今天,活动策划已经成为各家媒体的有力法宝,被称为“新闻竞争的第三只手”,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对报纸产生极大地影响。对报纸而言,一旦拥有了广大读者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读者就会“长久持有”,报纸就会拥有稳定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9.
贾华 《新闻记者》2006,(4):72-73
现代社会中,受众对媒体、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对新闻报道不仅想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不满足于平面的新闻报道,还想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还希望通过媒体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评价,自己也乐意参与媒体的交流和讨论;……这一切,就向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媒体也需要积极创新,努力适应受众的变化和需求。近年来,各级各类报纸根据实际情况和报道的需要,围绕一些重大主题和新闻事件,策划和推出一些超常规、大容量的新闻特刊,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成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新“亮点”。在目前中央、省、地三级办报格局中,…  相似文献   

10.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由浅入深。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需要是递进式发展的,在没有获得这一新闻事件的信息之前,不可能产生形象需要;对于尚不明确它的重要意义或与本身关系不大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能产生理解需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这三种需要则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读者的需要,也就没有报纸新闻。报纸新  相似文献   

11.
鲜桃与烂杏     
北京有一句俗话:“楞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仔细品评这句话,颇有道理。鲜桃,贵于“鲜”。报纸上的新闻,也应该有这么一股子鲜灵劲儿。就是说,力争做到标题鲜、内容鲜、写作方法鲜,只要读者打开报纸,它会自动跳进读者眼帘,迫着他们去阅读。不容讳言,目前我们有的报纸上,真正够得上“鲜桃”的好新闻还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获得了不断的发展,推动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融媒体”时代,即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与完善,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报纸新闻报道领域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报纸新闻报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对工作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以便有效促进新闻采编工作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15.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报纸又称“新闻纸”,因而,它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报纸选用的新闻稿件,应该以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为判断的唯一标准。读者读报,是为了获得信息。如果把一张综合性的省报办成枯燥的“会议公报”,那就会失去读者。这一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袁新忠  吴璟 《新闻窗》2010,(4):43-44
新闻策划是媒体从业人员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作为区域性报纸,贴近性、地域化是优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只有强化新闻策划,不断挖掘本地新闻资源,创新报道形式,彰显区域特色,才能在媒体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报纸又称“新闻纸”,因而,它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报纸选用的新闻稿件,应该以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为判断的唯一标准。读者读报,是为了获得信息。如果把一张综合性的省报办成枯燥的“会议公报”,那就会失去读者。这一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这是英国报界的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如果报纸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样的说法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因此,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从来都是关系到报纸的终极品位与内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这是英国报界的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样的说法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因此,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从来都是关系到报纸的终极品位与内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报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哪个报人头脑里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读者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媒体竞争的需要。报纸是一个“短平快”的产物。但在今天这样一个传媒发达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电视、网络越来越普及和强大,纸质媒体不仅在新闻的及时性上,在发布信息方面很难再以快取胜;新闻同质化更深深地困扰着报人。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得以改变,读者将远离报纸。如果说过去媒体是靠独家新闻取胜的话,那么今天,在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再想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不太现实也不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