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感受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之爱,培养感恩情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确定活动主题】感恩母亲,珍惜亲情。【活动设计背景】第六单元VI语交际“学会申诉”,笔者本想走个过场,没想到学生犹如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仔细倾听,多是我们所谓的鸡毛蒜皮,可是学生却怨气冲天,尤其对于母亲,颇多微词。他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长大,  相似文献   

3.
<正>【活动背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然而现代社会对"感恩"越来越忽略。孩子们享受父母的爱,社会的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回报"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体验感恩的机会,以"心怀感恩,拥抱幸福"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正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要感恩国家。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相似文献   

5.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6.
爱的摇钱树     
正【阅读难度:】如果说父爱是一片天,深沉宁静,支撑起整个家庭;那么母爱就是一条河,热烈奔放,涤荡着孩子的心灵;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敬重,是感恩,是血溶于水的亲情。在这个充满感恩之情的六月,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7.
一个都没少     
(文题)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一个人显得多么渺小而孤独,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处处有父母精心的呵护,处处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处处有父母无私的牵挂,处处有父母关注的目光,处处有父母无言的支持……这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了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相似文献   

8.
感谢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他们养育了我们;感谢母亲节,让我们用心感恩圣洁的母爱;感谢父亲节,让我们发掘了平淡却又厚重的父爱。也许你的父母很"特殊",但是他们对你无私的爱永远存在,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复习"尊重"、"孝敬"和"感恩"吧!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2.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3.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10.
权云 《甘肃教育》2010,(17):18-18
感恩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学生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我们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下面是我们班举办的“感恩之花常开”的班会活动。  相似文献   

11.
【授课年级】初中三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2.唤起他们的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2.
<正>把感恩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感恩"的思想。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学生那颗感恩的心。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恩  相似文献   

13.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又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对父母的关爱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因为"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遗弃你,你的父母都会支持你"。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在当代这个"啃老"、傍老"之风普遍存在的社会中,亲情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行为,作为父母却得不到反馈和回报。时代呼唤亲情教育",归来吧,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声。作为指挥棒的新材料作文,理应把方向指向此话题。  相似文献   

14.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常情,作为青少年要有感恩的意识。本文从一堂主题班会课出发,通过设计活动目标、实施具体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父母之爱虽平凡但无处不在,引导他们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起,成为有责任、自立、自尊和健全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感恩用英文表示为"thanks for giving",转译回中文则是"谢谢给予"。那么感恩到底是什么呢?是接受帮助后的回报,还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谢谢"。感恩其实讲的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种表达,它并不虚无,不可捉摸,而是懂得珍惜和给予,是慢慢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心态。现今,我们的孩子往往骄横,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及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懂得珍惜和给予。而区域游戏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限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丹 《黑河教育》2014,(3):15-15
正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教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生活适应指导系列教育"感恩教育"之感恩父母专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有些浅显,不能让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得以震撼,对此,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删改。我着重通过故事、影片让学生感知父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和父母和谐相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感受爱心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残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残疾人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应该怎样用行动去关心他们。【活动准备】教师准备: 1.音乐《兔子舞》,背景音乐《献给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读懂诗歌,感受作者对雪人浓浓的眷恋之情。2.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懂得感恩。3.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揭示主题1.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用心聆听或跟着哼唱。2.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对妈妈深深的爱。除了妈妈,还有深爱着我们的爸爸,每一天我们都是沐浴在他们爱的怀抱中。今天,让我们一起大胆说出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