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包俊英 《文教资料》2007,19(6):109-110
本文从价值出发,通过对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加以阐述,使我们明白了既要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又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当人们的创造、贡献多于享受,才既有社会价值又有自我价值,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生动而精确地勾画出她身上的时代特色与传统气质,更在于这个人物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和自我价值,即她的“母性”力量。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母性之美,伍尔夫展现了一位生存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妇女,是如何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与感情,实现着自我的个人价值的。通过拉姆齐夫人,伍尔夫呼吁了“母性”的回归,也印证了她提倡女作家通过回溯过去以及母亲形象来进行思考与创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德育价值的实现 ,是德育培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功能属性发挥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德育价值的实现 ,是德育实践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对德育的期望。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是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 ,德育价值实现的程度既有德育实践自身的因素 ,也有社会环境影响的成分 ;既有德育主体主观的原因 ,又受德育对象接受水平的制约。但是 ,这些都不是德育推卸自我在价值实现过程中责任的理由。德育价值的实现 ,不是看你想要什么 ,而是看你实际获得了什么 ;不是看你做了什么 ,而是看你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4.
一高校德育对生命解读的主要范域1生命存在的过程解读生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教育大学生,生命过程不可能一番风顺,因为人是有追求的生物体,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会追求更高的心理满足。所以,只要有追求就会有困难,经历困难获得的成就会更显珍贵。所以说,生命存在于传承生命和文化的过程中,在于体验人生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如意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灾难过程中,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是个复杂系统,它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直转化的。我们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确立和宣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真实关系,确认自我价值;也是人生所追求的正当的.重要的目标,鼓励人们在符合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去努力追求自我价值,这是一种既正当,又自然合理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6.
吴磐献 《家教世界》2012,(2X):24-25
自我价值感是人们对自我价值的主观感受,表现在成就动机水平、自我效能和自我表现、追求目标上,针对中学生本身的特点结合影响自我价值感的表现因素,从中找到建立和实现中学生积极自我价值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方法,雄辩地阐明了如下问题:人生是人的有机生命存在的历程及其社会实践的总和;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自身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的为人属性,是作为客体的人为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的标示;人生价值(主要表现为人格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完成的,即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所谓自我价值乃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这二者的统一,这其实也就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涵。这些论述,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有现实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是关注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教育追求,实现充分发展不是乌托邦的教育理想,而是对学生既有差异和个性发展的现实性尊重和可能性的发掘.基于教育价值视域的充分发展,需要走出"知识人"的困境和基于日常生活的自我超越,在可能性的生活中不断提升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梦”为背景,视教书育人为人生坐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的价值理想主题。通过对厦门高校的实证研究,探析制约青年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因素及其成因,把“中国梦”融入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四个进阶,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梦"为背景,视教书育人为人生坐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的价值理想主题。通过对厦门高校的实证研究,探析制约青年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因素及其成因,把"中国梦"融入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四个进阶,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宋晓杰的诗歌并不执泥于女性意识的呈现,而是热衰于体会日常生活所蕴含的诗意。、她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中年心态”,特别关注对命运的想象和书写,诗行当中洋溢着对亲人、对故乡的热爱,宋晓杰的诗开掘了连通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新路径,回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当代世俗生活进入诗歌的一种方式,展现了传统写作资源、习惯完成时代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查尔斯·泰勒坚持善对权利的优先原则 ,从而发展出一条与新自由主义不同的自我实现的自由道路。因此 ,泰勒更重视的是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对价值的追求 ,即自我的本真性问题。本真性包含人的内在深度和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两个维度 ,脱离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对泰勒本真性概念的误解 ,同时 ,泰勒还将本真性的概念延伸到文化上 ,并从中提出了“承认的政治”的概念 ,成为了与政治自由主义相对的一个解决多元文化共存问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虹影的类自传书写与生活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她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切入写作.在真实与虚构相交织的文本中,表现自我,追求自我,塑造自我。她集生活、家庭、写作于一体,又加入想象和虚构的文字,呈现出一个虹影心中的个性化虹影。  相似文献   

15.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人类生存的角度重读丽尼的《鹰之歌》,将发掘主体意象“鹰”和“南方”以新的意义,进一步的开掘中发现了一种人生困境:人生——在追求和追忆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7.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文章试图通过对爱玛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及悲剧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爱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希望能给人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试图用现代的眼光来透析安娜的形象和安娜悲剧的根源,突出对她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安娜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真正领略安娜对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超前的境界。安娜悲剧的根源,除了明显的社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性格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20.
《包法利夫人》:一部理想破灭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渡过的。对她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她终其一生在寻找追求,并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秩序,可现实世界也给了她狠狠的报复,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幻灭,现实世界也抛弃了她,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