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所名校,首先就是这所学校有其深厚的化底蕴,而这种化底蕴往往是靠一届一届校长注重学校化建设而积淀起来的。而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应该是学校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应试为导向的中国教育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乱象丛生,由教育引发的社会疲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孩子上名园,读名校,考名校。家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学生精疲力竭,家长身心疲惫,教师苦不堪言。教育的畸形化日渐突显,目标功利化,资源势利化,机制一元化,管理专制化。应试教育已经陷入垓下之困,四面楚歌。从龚自珍之忧到钱学森之问,近两个世纪,人才与教育问题一次次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教育走出误区,突出重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阐释名校文化的概念与意义,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名校文化建设的策略:构建名校文化制度体系,树立名师名生典范,打造名牌专业,开发名校文化产品,建设名校环境。  相似文献   

4.
汪园莉 《职教论坛》2014,(11):43-46
职业技术文化名校除了具有普通文化名校的基本特征之外,还要以特色专业为导向,发展特色文化专业。打造职业技术文化名校除了遵循普通文化名校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熏陶,行业文化的教育与浸润,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与校外定点实习基地的建设,各种文化社团的建设与培育。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随着杭州“名校集团化”的推进,杭州市教育局近日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名校认定标准及办法(试行)》,对小学、中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名校认定和名校建设进行了具体的量化。笔者对这种名校“量化”的做法有三点忧虑:一是实行“名校”量化,按标准进行大批量的复制,是否属于“大跃进”式的浮夸风?二是实行“名校”量化标准会不会走向“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办学误区?三是“名校”的硬件可以量化,名校的软件、名校办学思想能量化吗?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名校”工程已经走入误区。目前,教育现代化成了许多欠发达地区中…  相似文献   

6.
历史名校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历史名校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不在于其占地面积及硬件设施.而是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重新认识和发掘名校的历史价值,继承和发扬名校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实现历史名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与此同时,打造本地历史名校,弘扬名校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名校内涵发展,带动本地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同时也是打造地方教育特色,宣传本地文化的教育名片。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随着杭州“名校集团化”的推进,杭州市教育局近日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名校认定标准及办法(试行)》,对小学、中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名校认定和名校建设进行了具体的量化。笔者对这种名校“量化”的做法有三点忧虑:一是实行“名校”量化,按标准进行大批量的复制,是否属于“大跃进”式的浮夸风?二是实行“名校”量化标准会不会走向“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办学误区?三是“名校”的硬件可以量化.名校的软件、名校办学思想能量化吗?  相似文献   

8.
名校发展是不断提升现代性、不断增强核心能力的办学过程.名校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模式:先发传统型与后发追赶型.在传统名校与追赶型名校发展过程中,制度与文化均为重要影响因素,但在两种模式中呈现出不同的功能作用、特征表现与策略选择.认识名校发展的不同模式,对于区域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名校校长提升学校制度智慧和文化领导力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家平 《考试周刊》2010,(50):208-209
真正的名校应名在"课程"上。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文化价值取向,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铸造课程文化的主导力量,是打造名校的基础;构建充满魅力的课堂文化,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品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打造名校的重点;建立多元、立体的校本课程,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打造名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学名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学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工程中,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则是其核心要素.抓住这些核心要素,就等于抓住了名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语文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名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学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工程中,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则是其核心要素.抓住这些核心要素,就等于抓住了名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东丰县第二中学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走出了一条融古今教育之思想、汇中外教育之精华以凝练和谐教育思想,以和谐教育弘扬名校的传统和底蕴、凝练名校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名校的品位和品质、熔铸名校的品格和特色,从而焕发名校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9月开始推行“名校集团化”战略。目前,杭州市已成立51个教育集团,191所中小学实施了“名校集团化”,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到86.1%。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转型与教育转轨中,名校文化面临着艰难选择。名校文化发展意味着逐步克服文化与人的割裂与对立,形成文化与人的积极互动,促进文化世界与文化生命的同步优化。名校文化发展的深层机制在于办学者自身的文化更新,它迫切要求办学者跳出文化小圈子反观自身,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能力,同时善于捕捉文化冲突中蕴藏的发展契机,处理好文化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调控好稳定与改革的运行节奏。  相似文献   

15.
名校建设由来已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层次对名校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取向,就义务教育阶段来讲,过去的名校普遍追求的是过硬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校长》2006,(3):7-8
一、创建现代学校化理念的提出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与优秀化传统的全国名校。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转型,它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面临着从“近代型”转为“现代型”,实现转型式发展,创办适合儿童发展的现代的优质教育问题。为此,校长经过学习与思考,在2003年述职报告时,鲜明地提出了“化统领,魅力贯穿”的化经营管理理念,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管理策略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名校文化形象重塑的时尚性遮蔽与“形式移植”,为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与区域学校品牌的集群发展带来了障碍.克服这一障碍,需要重新确立名校文化再造与区域学校品牌集群发展的理想追求,在优势基因的持续强化与区域生长周期双线并行的路径中,提高名校文化的时代品性与区域品牌的衍生力.  相似文献   

18.
《安徽教育》2010,(6):56-56
<正>名校,是教育的亮丽窗口、最佳名片,是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教育的一流范本。为了展示安徽众多名校的时代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教育文汇》与安徽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何炳章 《教育文汇》2010,(11):60-61
学校是文化育人的领地。育人,人气当旺;文化育人,文气当更盛。《教育文汇》和安徽教育网发起《吾皖名校赋》征稿活动,首倡安徽名校以赋为体,自我写照,实乃导引吾皖名校传承文脉、提升文气之深谋之举,心裁别出,意蕴有加。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推行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已成为各地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的手段之一。因为有"名校"的噱头,"集团化"的效应,于是集团办学受到热捧,成效有时也难免被人为夸大。名校集团化办学火爆,耐人寻味。笔者观察,各地实施的名校集团化,主要有对口支援、委托管理、捆绑发展三种模式。由于各地名校资源的稀缺和垄断,当地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成为组团发展的真正推手。在主管部门"统筹协调"下,通过实施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结对子帮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